移动客户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河南省洛阳市老城区综治中心:“一站式”“跑一地” 实现基层治理高效能
时间:2025-03-28 11:15来源:河南长安网责任编辑: 李鸽

河南省洛阳市老城区综治中心

“一站式”“跑一地”实现基层治理高效能

近日,记者走进河南省洛阳市老城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以下简称“综治中心”)群众接待大厅,7个综合窗口的工作人员正在有序地接待群众。

自2023年11月以来,该综治中心通过整合13个部门资源,汇集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住建、妇联、人社、城管等部门42名专职人员,配备196名专职网格员,采用“常驻+轮驻+入驻”方式进驻,实行“中心吹哨、部门报到”联动联治工作机制,打造“一站式受理、一平台调度、一张网共治、一揽子化解、一体化服务”综合治理服务模式,让群众“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努力实现辖区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如今,该综治中心已成为当地群众心中的“解忧地标”。

建成为民解忧“终点站”

“以前解决纠纷要跑好几个部门,现在只进一扇门就能全搞定。流程就像看病挂号一样。”在一楼接待大厅咨询过问题,被引导至二楼专业调解室进行调解的洛阳市民李女士说。

洛阳市老城区综治中心负责人吉晓璐告诉记者,办事群众在一楼综合服务窗口进行咨询并表达诉求,工作人员会根据其诉求,将其精准分流至二、三楼的调解、仲裁、诉讼等功能室。

老城区综治中心以现有的“1+8+13+N”(1个中心、8个街道、13个行业调解组织、区各相关职能部门)模式为班底,打造集“诉讼、信访接待、多元调解、法律服务、心理疏导、公证”于一体的“一站式”服务窗口,实现了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检察服务中心、诉讼服务中心、综治中心等4个中心合一。该区建立“一体推进、全域覆盖”的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实现区、街道、社区三级联网和重点部门业务对接,达到信息统管“一张网”的目标;加强网格与部门的联动,建立健全“网格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和数据资源互联互通共享机制,提升处理时效和群众满意度,实现大事全网联动、小事一格解决,破解基层治理难题,提高为民服务效率。

在综治中心平台赋能支撑下,老城区积极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结合辖区社会治安形势和区域特点,通过“访、巡、调、管、宣”同步发力,前置警力资源、延伸感知触角、强化要素管控,着力在法治宣传、重点领域清查、治安巡逻防控、矛盾纠纷化解等方面下功夫,切实提高社会治安管控力,严防“小隐患”酿成“大事故”。

这种“一站式”服务模式不仅便利了群众,也吸引了全国其他地区目光。2024年,北京西城区、贵州省遵义市等65个考察团先后到老城区综治中心观摩学习。

搭建精准服务“连心桥”

2024年8月,洛阳市老城区状元红街道某小区业主李女士家因下水管道反水问题与物业发生纠纷,双方矛盾突出。一气之下,李女士找到老城区综治中心的区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准备起诉物业公司。

“诉讼时间长、成本高,要不咱们先调解试试?”在征得李女士同意后,诉讼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将案件转交给了综治中心住建行业调解委员会进行调解。经过调委会工作人员的耐心调解,李女士把心里的“委屈”宣泄了出来,物业公司也主动与她对接申请了保险赔偿,该起矛盾顺利化解。

老城区综治中心以区法院诉讼服务中心为枢纽,构建科学完备的诉调对接工作机制,强化诉前调解理念,聚焦民事类、民商类、劳资纠纷类等诉讼类型,整合“三官一律”、“两代表一委员”等政法、社会力量,建立5个诉前调解工作室,通过释法明理、解释疏导等开展诉前辅导,最大限度将矛盾纠纷止于诉外、化解在诉前。

针对劳资、物业、住建等初信初访问题,该区在综治中心实行访调对接,派驻专职调解员,8家律所专业律师全天轮班“坐诊”,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疏导等办法,调解处置初信初访矛盾、疑难信访纠纷。组建周雪萍人民调解工作室、“老黄牛”矛盾调解志愿服务队等专业调解组织,提高信访矛盾化解服务效能,充分发挥信访、调解“1+1>2”的合力作用,守好群众初信初访“第一道关口”,降低初信初访量。

老城区狠抓矛盾纠纷类警情的排查化解工作,构建“调解中心+派出所+司法所”的“两所一中心”工作模式,建立健全“信息联通+矛盾纠纷联调+风险隐患联防”工作机制,畅通警情流转渠道,利用线上、线下、平台三条渠道,实现矛盾纠纷类警情快速分流化解。2024年,该区累计分流矛盾纠纷类警情1483件,化解1426件,化解率约96%。该区还对多次重复报警案件定期集中研判,明确对接范围、推送时限、处置机制,做到信息共享,风险即时掌握,实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的“枫桥式”警情流转工作目标。

为更好做到精准服务、精细管理,老城区综治中心依托区平安建设信息指挥平台,多渠道融合智慧终端数据,运用微信、电子邮箱、热线电话、“洛安码”等渠道,线上广泛收集群众诉求,实现群众诉求“一网办”,矛盾隐患“一网清”,重点风险“一网控”,办理过程“一网查”,提升群众诉求化解和风险隐患预警的“数字化”能力;创新打造“和事老城”街道工作站、“和事老城”微法庭、“和事老城”景区工作站点,纵向延伸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和群众诉求收集处理渠道。目前,该区已贯通“区—街道—社区—网格”四级社会治理体系,全区划分196个网格,配备196名专职网格员,用“一张网”整合要素资源、统筹网内事务。

打造治理效能“强引擎”

2024年10月31日,洛阳市老城区建安门街道向综治中心上报信息,称辖区居民因台球厅噪音过大问题1个月内报警投诉10余次。社区先后与民警、城管、市场监管部门及“四官”服务队多次协商,但矛盾仍未化解。11月1日,综治中心召开专题研判会,消防、城管、生态环境局、住建局等部门相关负责人从各单位专业领域视角,提出了指导意见,合力化解了该起矛盾纠纷。“会商研判突出问题导向,加强了部门沟通协作,明确了责任分工,有效提升了办事效率。”参会的街道办相关负责人说。

为确保综治中心高效运转,洛阳市老城区探索建立“会商—回访”工作机制。综治中心每日评查综治平台、“和事老城”调解平台移交事项,做好建档编册。评查专员对在册事项拟定“提醒、约谈、催办、移交”等办理意见,通过下发催办单、面谈、电话、现场调研等形式,推动未办结事项实质性化解。对消极应付、推诿扯皮、延期办理等问题,通过工作提示函、约谈提醒等形式实现转得出、能落地。同时,以“会商研判”领航向,建立综治中心联席会议制度,组织协调入驻单位、法律专家、人民调解委员会、派出所等统筹“问诊”,共享苗头性、倾向性、预警性信息线索,深入研判社会治安风险隐患态势、特点、成因,制定针对性工作措施,推动风险隐患、矛盾纠纷及时有效化解;以“回访复盘”固根基,案件办理结果直接在平台反馈,各环节参与单位均可通过平台实时查看事项办理流程、进度、结果等情况,在线下案件办理工作结束后,综治中心联合相关部门对已调处的矛盾纠纷、治安案件,定期开展回访复盘评估,了解掌握案件办理协议履行情况,防止反弹,实现定分止争、案结事了人和,完成“接收、流转、反馈、回访”全闭环管理。

近年来,洛阳市老城区坚持党建引领,持续夯实基层基础,架起沟通群众“连心桥”,下好服务群众“先手棋”,打好基层治理“主动仗”。2024年,该区196名网格员共入户走访80492次、隐患排查6681次,受理矛盾纠纷6576件、办结6469件;诉前调解案件结案4864件,调解成功2533件,调解成功率52.08%;刑事打击电诈及关联罪名人员88人次,行政处罚85人次,追赃挽损280余万元,已连续23个月未发生因辖区居民矛盾纠纷引发的命案。

“老城区委政法委将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作为服务群众、化解矛盾,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的重要一环,通过整合资源,推动各方力量下沉,聚焦基层网格管理、综治中心阵地建设和矛盾纠纷化解,努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群众‘家门口’,推动矛盾纠纷在‘最多跑一地’中实质化解,以基层善治助推社会和谐稳定。”洛阳市老城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史志明说。

相关报道
分享到:

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主办

Copyright 2015 www.chinapeace.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14028866 号-1 中国长安网 © 2017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