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客户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法治化营商环境先行区改革试点:多措并举降成本,多元解纷润金融
时间:2025-02-18 08:17来源:湖北长安网责任编辑: 李鸽

近年来,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人民法院深化改革创新,全力推进金融纠纷案件多元解纷机制建设,以金融专业审判为支点,不断拓宽金融多元解纷渠道,用“小切口”护航金融营商“大环境”。

加强非诉化解拓宽解纷思路

法官做客湖北之声《长江云说法》栏目开展普法。

“你好,我是某消费金融公司代理人,李某向我公司的借款已经逾期,我们前来起诉。”近期,武昌区法院接到某消费金融公司的起诉书。

通过查询关联案件,承办法官发现李某不仅在武昌区法院有执行案件,在其他法院也有执行案件,并且关联案件因无财产可供执行均已终本。当日,该消费金融公司就收到了武昌区法院向其出具的《预查废证明》。

“这份《预查废证明》帮我们大大节约了诉讼成本,避免对同一债务人重复立案。”该金融机构代理人表示。

截止目前,武昌区法院已通过金融不良债权“预查废”机制审查300多件金融案件,向金融机构发出近10份《预查废证明》。

在拓宽金融纠纷非诉化解的工作思路上,武昌区法院持续发力——

让金融普法“活”起来。开放法庭、上线云端、下沉社区、深入企业……全方面、多角度加强金融普法。2024年开展巡回审判、实地普法、案例宣讲、邀请旁听庭审等活动260余场次。

让源头预防“实”起来。归拢、梳理受理的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件,总结案涉事实要素,对比分析所在症结,主动向金融机构、监管部门提出司法建议8份、意见25条,帮助填补漏洞、防范风险。

让合作模式“新”起来。通过建立“金融纠纷非诉化解法护营商工作站”,创新“法院+仲裁+银行”合作模式,多方联动、多措并举预防、化解金融纠纷。自工作站成立以来,60余件金融借款纠纷得到化解。

做好诉调对接增强解纷力量

法官为调解员提供专业指导。

“感谢法院和银保调中心的努力,帮我们一揽子化解这么多起纠纷。”某公司法定代表人激动地说道。

武昌区法院携手湖北银行业保险业纠纷调解中心,挂牌成立了“法院+银保调”诉调对接平台,互设巡回审判点和调解工作室。通过该诉调对接平台,该公司涉案高达千万元的50余起财产损失保险纠纷得到一次性化解。

诉调对接平台成立后,武昌区法院新收金融纠纷案件连续两年下降,为企业节约诉讼成本1000余万元。武昌区法院水果湖法庭金融纠纷多元化解工作得到最高人民法院张军院长充分肯定,“法院+金融”化解金融纠纷工作法入选全省新时代“枫桥式工作法”先进典型。

在增强金融纠纷诉调对接的力量上,武昌区法院从未停歇——

金融调解更“专”。通过示范审判为调解工作“立标杆”,推动类案调解。通过司法确认为调解双方“定心神”,规范调解程序、提高调解协议履行率。

产业服务更“精”。设立全国首个“碳金融纠纷诉调对接工作室”“驻武昌区碳金融集聚示范园区巡回审判法庭”,为涉碳金融主体提供门诊式、一站式多元解纷服务。

联动协作更“强”。陆续在多家大型金融机构设立“法院+金融”多元解纷工作站,指导金融机构加强矛盾纠纷的自我化解,督促金融机构做好贷前审查和贷后管理工作。

做优专业审判打牢解纷根基

武昌法院召开金融审判工作座谈会。

机制创新、流程优化……在做好金融多元解纷工作的同时,武昌区法院聚焦金融审判主责主业,推动金融审判提质增效。

在审理某银行的120余件借款纠纷时,所有案件一次性高效结案,这得益于“要素式审判”。

通过深入归纳总结金融案件审判要素,武昌区法院形成主体身份表、合同约定表、合同履行表和诉讼请求表4张要素表。在调解阶段,利用要素表对案件信息进行固定。在诉讼阶段,法官围绕争议要素开庭审理,实现同一类型的系列案件“一次开庭审理”。

2024年,武昌区法院金融纠纷案件平均结案时长同比减少12.79%,服判息诉率同比增加1.26%。

在做优金融审判专业化的道路上,武昌区法院久久为功——

科技支撑。依托“金融案件一体化办案平台”,武昌区法院已实现金融案件立案、审理、裁判、归档全流程全要素无纸化“智慧办案”新模式,该平台获评“2024年全国智慧治理创新案例”。当事人可以随时上传诉讼材料、与法官实时沟通,“足不出户”即可进行立案、参与庭审、达成调解。

机制创新。大力推行金融案件繁简分流,加强立案阶段程序识别,加大对金融案件小额、简易程序适用。2024年,金融纠纷案件小额、简易程序适用率96.65%,平均审理时长连续两年下降,有效降低金融纠纷解决成本。

释法明理。明确金融裁判尺度,定期召开金融审判座谈会,组织金融机构工作人员参与庭审观摩、业务交流,统一案件调处理念、原则和标准。

心有所向,不惧路长。武昌区法院将在金融专业审判上精耕细作,在推动金融纠纷多元化解上勇于担当,在服务保障金融改革上敢于作为,充分发挥司法在金融纠纷中的保障作用。

相关报道
分享到:

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主办

Copyright 2015 www.chinapeace.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14028866 号-1 中国长安网 © 2017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