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客户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湖北咸宁:党建引领强根基多元共治筑平安
时间:2025-08-07 09:27来源:湖北长安网责任编辑: 安羽

近年来,湖北省咸宁市以党建引领为核心,以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实体化运行为抓手,探索出一条“党建+法治+自治”深度融合的基层治理新路径。嘉鱼县潘家湾镇,向阳湖镇,赤壁市赤马港街道等地的生动实践,成为咸宁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鲜活注脚。

党建引领:织密基层治理“根系网络”

近日,嘉鱼县潘家湾镇四邑村的蔬菜大棚旁,村民周元生正用自编的方言顺口溜调解一起土地纠纷。作为“元生说事室”的创始人,他总结的“五大法宝”工作法已化解237起矛盾。这一场景正是咸宁市强化党建引领、推动治理重心下移的缩影。

图为调解员在潘家湾镇四邑村村委会开展调解工作

潘家湾镇构建“镇党委—村党组织—湾组党支部—中心户长”四级组织体系,设立98个湾组党支部、111个村湾理事会,推选630名党员中心户长,将党组织触角延伸至田间地头。通过“三在三到”机制(岗在湾组、责在连心、重在服务),干部主动下沉排查矛盾,2024年信访量同比下降37.3%。向阳湖镇则创新“合议共管”工作法,发动群众共议村组合同,审查集体经济合同500余份,挽损200余万元,相关做法入选全国“枫桥经验”先进典型。

“基层治理的关键是让党组织成为凝聚群众的‘主心骨’。”咸宁市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目前,全市已建立村级综治中心1052个,覆盖率达100%,形成“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难事不出镇”的治理格局。

图为向阳湖镇综治中心

多元共治:激活社会治理“一池春水”

如何让矛盾纠纷化解从“单打独斗”变为“联合作战”?咸宁各地综治中心通过整合资源、创新机制,交出了亮眼答卷。

赤马港街道综治中心统筹法庭、司法所、派出所等力量,成立“昌清工作室”,聘请五老人员担任接访专员,2024年化解矛盾纠纷2176起,化解率达98%。向阳湖镇综治中心联合公检法司信等部门轮驻办公,非警务纠纷分流处置效率提升40%。潘家湾镇运用“湖北省综治网格化平台”建立“人房楼”数字模型;赤马港街道通过“平安赤壁”终端动态采集网格信息,居民“点单”、网格员“接单”成为常态。肖家洲村的“王嫂解忧小院”、羊毛岸村的“老胡来帮忙”等调解品牌,将乡情乡愁融入矛盾化解。向阳湖镇通过“同吃亲情饭、同祭祖坟”等“解疙瘩四步法”,成功化解10余起积案。

图为调节现场

源头治理:筑牢平安稳定“第一防线”

在咸宁,综治中心不仅是矛盾调处站,更是风险防控的“前沿哨所”。向阳湖镇建立“民主议、专业审、共同管”合同管理机制,从源头预防集体经济纠纷。潘家湾镇推行“排查在户、化解在组、吸附在村、兜底在镇”四级治理体系,中心户长每日携带“民情日记本”走访,对精神障碍患者、吸毒人员等特殊人群实行“一人一档”管理。赤马港街道则通过“周一接访、周三说事、周五研判”机制,实现矛盾隐患早发现、早处置。

2024年,咸宁市信访总量同比下降31.2%,矛盾纠纷化解率达96.5%,群众满意度达98.7%。潘家湾镇“村舍边暖心”品牌、向阳湖镇“合议共管”工作法等经验获全省推广。

综治中心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实践平台,更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连心桥。如今,在咸宁的村舍田间、社区街巷,一幅以党建为引领、以综治中心为枢纽、以群众满意为标尺的基层治理新图景正徐徐展开,为乡村振兴和社会稳定注入强劲动能。(鲜于书晴)

相关报道
分享到:

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主办

Copyright 2015 www.chinapeace.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14028866 号-1 中国长安网 © 2017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