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暑八月,晨雾漫过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太平溪镇的山坳,集镇尽显生机。
面对避暑高峰,宜昌市公安局夷陵区分局太平溪派出所所长熊峰连日来带队走访辖区139家旅店、出租屋,开展“拉网式”排查。
熊峰心里还有大事——辖区三峡水运新通道开工在即,预计3万名工人将有序进场,“安全问题马虎不得”。
在宜昌,以三峡水运新通道、宜涪高铁(沿江高铁宜昌到涪陵段)为代表的基础建设正有序推进,推动全市高质量发展。
公安机关如何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近年来,宜昌公安机关以“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为牵引,强化科技赋能,延伸警务触角,优化服务举措,用安商惠企温度助力发展提质增速。
强化科技赋能
“游泳的小朋友,此处水深流急,请立即上岸!”7月19日,宜昌民警方金宇操控无人机沿长江岸线巡查时,发现数名少年在水中嬉戏。他立即启动无人机远程喊话系统。
这是宜昌公安依托新技术装备推动水域安全向“人防、物防、技防”深度融合转变的新探索。
“无人机+视频侦查”技战法在护航产业发展上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今年1月,宜昌市公安局从一条网络售假线索抽丝剥茧,全链条打掉一个生产、销售假冒品牌酵母产品的犯罪团伙。案件收网过程中,专班民警在无人机、大数据等技术支撑下,一举抓获犯罪嫌疑人8名,扣押假冒产品1300余袋、制假设备8套。
“今年以来,我们将无人机等新技术应用列为平安建设的关键举措,不仅配备了无人机设备,还选拔了10名民警组建无人机中队,有效支撑警务实战。”宜昌市公安局科技支队支队长詹宏韬说。
宜昌公安机关将无人机应用为代表的新战法融入全市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不仅为打击违法犯罪增添了硬核战力,也让社会安全防线越织越密。今年1月至7月,宜昌市110警情数同比下降9%,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发案数、民生案件发案数分别同比下降32.6%、46%。
延伸警务触角
今年4月,宜涪高铁伍家岗区段施工设备进场后,数十户居民因噪音问题,提出整改诉求。
“施工噪音影响日常生活,必须整改。”宜昌市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上官福令在走访中现场问需、协调整改。数日后,一道3米高的噪音隔离屏障矗立起来,群众一致称赞。
今年以来,由宜昌市公安局主要领导带队的工作组对宜涪高铁项目在宜昌境内的8个标段、14个项目部开展全覆盖走访,为项目建设排忧解难。同时,宜昌公安机关推出“警企协同”服务保障机制。市县区三级公安机关、派出所“一把手”率先垂范。市公安局局长每月深入项目一线走访,县区公安局局长每半月专题会商破解难题,派出所所长每周上门问需,将警务触角延伸到项目建设最前沿。
7月3日,枝江市公安局经侦大队民警雷霄以“警企联络员”的身份走进一家化工企业,协助企业开展法律风险“体检”,指导企业完善内控机制。这是宜昌公安推动涉企执法从“事后破案”向“事前阻断”转型的又一实践。
为了更好地服务企业发展,宜昌公安机关在全市重点企业、工业园区设立警务室78个,为524家企业配备“警企联络员”。2024年以来,宜昌公安依托“驻企警务室”“警企联络员”等机制,组织民警进企业协助开展风险排查1.2万余次,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超过2亿元。
优化服务举措
举办大型活动所需的安全许可审批,最快1天就能办妥;保安员审批发证提速至2个工作日;自贸片区涉外企业外籍人员签证及停留居留证件受理时间从5个工作日压缩至3个工作日;民用爆炸物品运输许可受理时限从3个工作日变为1个工作日……
在宜昌,公安机关惠民利企的“短平快”改革举措还有很多。这是宜昌市公安局深化行政管理服务改革、全力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的生动体现。
2024年5月,宜昌市公安局出台惠民利企十二条措施,将大型活动安全许可审批等12项服务举措落到实处。
为了让服务更贴民心,宜昌交警推出“首违警告”“轻微免罚”等措施,对非营运小微型汽车年内首次轻微交通违法只予警告处理,对驾驶人不熟悉路况首次违停、轻微超速等10种轻微交通违法行为不予处罚。
自2024年1月至今年7月底,宜昌交警运用“首违警告”“轻微免罚”柔性措施处理交通违法12万余件,优化交通执法电子抓拍设备30余处,全市交通事故量同比下降7%。今年上半年,群众对交通执法工作满意度提升至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