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客户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从“毒场”到考场,戒毒警察陪她逆袭中考
时间:2025-07-04 17:06来源:湖南戒毒责任编辑: 李鸽

“姐姐,班主任说我的分数大概率能过普高录取线!”7月1日起,湖南中考成绩陆续公布,“康友”欣欣(化名)第一时间通过微信向戒毒警察报喜。


▲欣欣与警察姐姐的聊天记录

近年来青少年滥用依托咪酯等新型毒品问题日益严峻,在湖南省女子戒毒康复所,一名花季少女的蜕变故事,为这一问题提供了温暖的解法。

在迷幻烟雾里走失的“她”

“她凭什么把我关在这里!我恨她!”提起家人时,第一天入所的欣欣突然激动地拍打着桌面,泪水在眼眶中打转。

这个15岁少女的成长经历令人揪心——父母长期两地分居,远在广东的父亲除了定期打钱外,从不过问女儿的生活,转账记录多过聊天记录。而母亲则以爱之名实施着令人窒息的管控——翻查手机、限制社交,压抑的家庭环境与教育方式让本就敏感的欣欣愈发叛逆。


初二那年,沉重的学业压力让欣欣彻底崩溃——课堂上老师的讲解变成模糊的噪声,作业本上的红叉越来越多,考试分数也越来越低。最终,情绪失控的她不得不办理休学手续。

母亲原以为离开学校能让女儿慢慢恢复,却不知休学后的欣欣遇到了更危险的“关怀”——那些所谓的同桌、朋友递来的电子烟里,藏着依托咪酯的致命诱惑。当母亲发现时,欣欣早已在这片毒雾中迷失自我。

自从欣欣开始吸食含依托咪酯的电子烟后,她和母亲矛盾愈发激烈。“争吵-离家出走-互不联系”,这三件套无限循环在母女的日常相处之间,在一次次争执后,母亲最终选择将欣欣送往省女子所……

生理与心理的双重疗愈


“姐姐,救救我……”省女子所的门廊边,15岁的欣欣突感不适,呼吸急促、身体颤抖,这是长期吸食依托咪酯所带来的副作用。戒毒警察第一时间带她紧急就医,医生的及时治疗、护士的轻声安抚,欣欣渐渐恢复平静。

而更让人担忧的是欣欣的心理状态。初入所时,欣欣的心理测评结果为中度抑郁。每当深夜失眠,她就用指甲狠狠划伤自己的皮肤,用疼痛来缓解内心的压抑。心理咨询师递给她画笔和颜料:“来,把想划的都‘划’在这里。”画纸渐渐成为了欣欣的情绪宣泄口。

在制定具体治疗方案时,欣欣母亲对西药治疗存在顾虑,担心副作用,甚至怀疑女儿装病。经过省女子所医生和警察多次沟通解释,母亲最终同意采用中药治疗。医生特意前往湘雅医院会诊,带回了中药处方。


“趁热喝,能睡个好觉。”伴着温柔地叮嘱,中药的特殊香气似乎也带来了安眠。不久后,欣欣终于能安稳入睡,笑容也重新出现在脸上。

与此同时,省女子所警察开始着手修复母女关系,通过精心设计的“家庭帮教修复课程”和“亲子沟通团辅”活动,警察谭红玉充当起母女间的“传声筒”,耐心转达彼此的关心与委屈。当电话那头传来母亲的问候时,欣欣感受到了久违的温暖,就像花朵重新感受到了阳光的抚慰。

折翼的青春再度振翅


中考前夕,正处于戒毒康复期的初三学生欣欣迎来了人生的关键转折。为了帮助她重拾学业希望,省女子所的警察们精心准备了复习资料,并专门梳理出各科考试重点。办公室成了欣欣的专属自习室,值班警察轮流辅导她的学习。

令人欣喜的是,在警察们的悉心帮助下,欣欣不仅重新燃起了学习热情,更做出了一个勇敢的决定——报名参加中考!考试前一天,欣欣坚定地走出省女子所大门,迈向人生的重要考场。

“姐姐,我觉得考得还不错!”中考结束后,欣欣兴奋地向警察周雯婷子分享考试心得,语气中透着久违的轻松与自信。更让人欣慰的是,欣欣母亲也反馈说:“孩子现在懂事多了,会主动分担家务,我们的关系也改善不少。”


曾经在迷雾中徘徊的少女,如今学会了用最朴实的行动诉说感恩。那低垂的向日葵花盘,不是生命的折服,而是对阳光最虔诚的礼赞——饱满的籽粒向着滋养它的大地深深鞠躬。

终于,这株倔强的向日葵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阳光角度。在戒毒警察用爱心浇灌的土壤里,她将过往的伤痛酿成生命的养料,让每一片花瓣都绽放出重生的光彩。(郑有爱 谢俊涛)

相关报道
分享到:

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主办

Copyright 2015 www.chinapeace.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14028866 号-1 中国长安网 © 2017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