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春节前夕,在广州市公证处,梁女士将绣着“为人民办实事做群众贴心人”的锦旗交到公证员手中。这场持续十四载的“落户马拉松”,在公证机构、社区、警方的接力帮助下,终于让事实抚养的“女儿”小周(化名)成功落户,获得在广州中考的资格。

户籍问题成中考“拦路虎”
命运的齿轮从2010年开始转动。广州某村菜地里微弱的啼哭声揪住了过路人的心,当梁女士夫妇从亲戚处得知这个被遗弃的女婴时,毅然决定抚养这个孩子。
然而,孩子的户籍悬而未决。为让小周上学,夫妻俩曾辗转托人将其落户外地,却因原户主离世遭遇户籍注销。
面对即将到来的中考报名,年满14岁的小周不仅面临“黑户”的困境,甚至在广州参加中考的资格也不具备。梁女士翻遍家中抽屉,却找不出一张能证明母女关系的法律文书。
深度调查、多方走访打造证据链
2024年,梁女士夫妇来到广州公证处,期望通过公证证实他们与小周的抚养事实。公证员冯天宝与工作人员何莉与梁女士夫妇深入沟通之后,决定啃下这个“硬骨头”,展开长达数月的深度调查。
他们一方面走访梁女士家庭,核验就医记录、保险单据、合照等生活痕迹,并指导补充在学就读、生活居住、抚养能力、无犯罪记录和派出所出具的“涉拐”儿童入库查询等十余项材料。
另一方面,他们深入学校、社区及派出所,访谈班主任、居委会主任及梁女士胞弟、表妹等亲属,形成近四千字调查或询问笔录,并对关键证人证言办理保全公证。
“确认抚养事实不仅需要物证,更要构建完整的证据闭环。”冯天宝表示,公证人员还主动联系梁女士的亲生儿子,确保其知情权,避免后续继承纠纷。
多部门协作解决落户难题
2024年10月,经多轮核实,广州公证处依法出具抚养事实公证书,为小周落户奠定法律基础。
2025年初,经社区居委会、派出所及学校专题会议协商,小周监护权正式由其住所地社区居委会承担,并委托梁女士夫妇担任监护执行人。
当崭新的户口簿终于递到手中时,梁女士紧握这份“沉甸甸”身份证明,感慨万千。凭借广州公证处出具的抚养事实公证书,小周顺利落户并取得学籍,如愿备战中考。
“公证书不是落户的‘硬门票’,却是最有力的‘说明书’。”广州公证处工作人员介绍,民政部、公安部、司法部等五部委建立了依法安置弃婴的长效机制,着力保障已经被抚养的未成年人在落户、入学等方面的合法权益,其中规定公证机构可以依法办理当事人之间抚养事实公证,有效破解“事实清楚、证明困难”的落户困局。
该起抚养事实公证是广州公证处践行“公证为民”理念的生动缩影。
广州公证处有关负责人介绍,广州公证处以专业与温情为主线,既坚守法律底线,又传递人文关怀,为“事实收养”等社会难题提供了可借鉴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