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客户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从一张身份证的归途看基层治理温度
时间:2025-04-15 19:17来源:平安广西网责任编辑: 安羽

清晨5点,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拉堡镇的街道还在薄雾中沉睡。环卫工覃春梅握着扫帚,在路灯下扫出一片沙沙声。忽然,一抹反光从下水道缝隙闪过——一张居民身份证!覃春梅蹲下身,用手指费力抠出卡片。“这年头没身份证寸步难行,得赶紧找失主。”覃春梅哈着白气,跑向警务站。

“捡到东西及时上报是责任,群众的事再小也要放在心上。”覃大姐擦拭着额头的汗水,将拾到的身份证交到警务站。这个清晨的暖心接力,在义警微信群的信息中流转。经过马警官的精准研判,仅用3小时就让证件跨越半个城区回到郭先生手中。这看似平常的“完璧归赵”,恰是柳江区基层治理体系的生动注脚——依托“义警+民警”联勤机制,将服务触角延伸至街巷肌理。

在木罗村榨油屯,义警队伍日常巡逻中发现输油管道占压隐患,遂协同民警消除了隐患;黄岭村义警服务队调解土地纠纷时,随身携带的“民情记录本”已写满调解笔记;城中社区民警带着“静音行动队”,通过“错时拜访”“亲子降噪指南”等柔性方式,化解了困扰韦女士半年的邻里噪音矛盾。这些活跃在街巷的“平安管家”,以“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年均上报有效信息1200余条,真正实现“小事不出网格”。


4月4日周五傍晚,派出所院里的老榕树下,吉他声混杂着孩童嬉笑。“网购客服要转账?多半是骗子在捣蛋!”“螺警官”拨动琴弦,把反诈口诀唱成柳州山歌小调。人群中的黄伯突然举手:“上周我收到个中奖短信……”话音未落,后排响起脆生生的童声:“爷爷快装国家反诈中心App!”笑声中,“螺警官”举起手机:“现在扫码加入义警群,下期咱排个反诈小品!”夕阳给蓝制服镀上金边,警民合唱声惊飞一树麻雀。

在“螺警官”护平安工作室,吉他弹唱普法课堂每月吸引近百群众参与;警务站里的“平安夜话”让反诈知识融入家长里短。今年4月,依托义警提供的电动自行车轨迹线索,警方72小时内破获系列盗窃案,追回涉案财物价值5万余元。这种“群众吹哨+专业处置”模式,让法治力量既有雷霆之势,又具春风化雨之效。

如今,“警察蓝+志愿红”巡防队日均步巡20公里,覆盖98%自然村屯。从身份证归位到输油管守护,从反诈直播间到纠纷调解室,拉堡镇构建起“全民皆探头”的治理生态。

数据显示,该模式实施以来,辖区警情同比下降37%,群众安全感测评达98.6%。

正如失主郭先生所言:“在这里,每个市民都是平安建设的主角。”

这张穿越街巷的身份证,最终成为丈量基层治理精度的标尺。当2.6万名义警与专业警力同频共振,当“枫桥经验”插上科技翅膀,柳州这片热土正书写着新时代警民共治的鲜活答卷——在这里,每双紧握的手都是平安广西的建设者,每个温暖的瞬间都在诠释“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哲学。

(广西法治日报)

相关报道
分享到:

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主办

Copyright 2015 www.chinapeace.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14028866 号-1 中国长安网 © 2017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