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治中心工作人员在纠纷现场调解。
近日,一面印着“秉公调解解纠纷,心系百姓暖民心”字样的锦旗,被送到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金秀瑶族自治县头排镇综治中心。这面锦旗背后凝聚着综治中心工作人员用近4个月时间,算清“经济账”、讲透“情理账”、摆清“法律账”的调解智慧。
今年3月,头排镇同扶村平地屯与淮海屯因58亩山地权属起了激烈争执。平地屯手持2007年至2027年的集体承包合同据理力争,淮海屯则捧着覃某等户的林地登记表寸土不让。恰逢争议地块上的养猪场项目动工,平地屯村民多次到场阻工,双方剑拔弩张,矛盾一触即发。
接到群众投诉后,头排镇综治中心第一时间响应,联合镇政府、派出所、司法所组成工作组,启动“131”工作机制开展工作。镇平安法治办牵头协调相关部门对养猪场建设手续进行全面核查,确认项目合法合规性;进驻镇直相关部门组织两屯村民代表实地勘界,详细比对承包合同与林地登记信息,厘清争议焦点,同时向双方逐条解读土地管理法、农村土地承包法等相关法规,解释“权属登记”“承包期限”等关键概念。综治中心组织涉事双方及相关管理部门召开协商会,从政策层面分析地块权属依据,耐心疏导,避免矛盾进一步升级。
面对双方各执一词、僵持不下的局面,头排镇综治中心没有简单“按法条办事”,而是深入分析矛盾焦点问题:由于历史原因,该地块存在权属与实际使用人不一致的情况,故两屯争执的根源并非单纯的权属认定,而是都不愿放弃该地块的实际使用权。找准症结后,综治中心工作人员改变思路,提出“互换地块”的解决方案——在维护双方合法权益的前提下,通过置换同等条件的地块,既保障养猪场项目顺利推进,又满足两屯的实际需求。
在梳理事件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发现,两屯2021年因岩背岭(白虎岭)地块曾发生纠纷,纠纷成因基本相同,但权属与实际使用人的情况恰好相反,于是提出两起纠纷一同解决的方案。
为了让方案落地,工作人员一次次往返两屯之间:算好“经济账”,手持地图向村民说明互换的地块距离相近、条件相当,无论是种果还是养殖,收益都能得到保障;讲透“情理账”,回忆两屯过去共修水渠、互助耕种的往事,用“远亲不如近邻”的道理唤醒乡情,让村民明白“和气生财”远比争一时长短更重要;摆清“法律账”,结合案例解读相关法规,明确权属认定的依据和争议解决的合法途径,引导双方通过理性协商化解矛盾。
经过近4个月的努力,7月15日,在头排镇综治中心工作人员的见证下,平地屯与淮海屯村民代表在调解协议上签字。协议不仅确认了互换地块的权属,还解决了2021年岩背岭(白虎岭)的陈年纠纷,实现“一案和解两案结”的良好效果。
签字现场,曾争执不下的两屯村民代表紧紧握手。一位白发老人拉着工作人员的手,眼里泛着泪光:“你们不只讲法,更讲情,帮我们解开了压在心里多年的疙瘩!”
(广西法治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