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间地头、农家院落,一壶清茶、几把竹椅,化解人间烦心事。
“这回事情了结了,多亏了你们。没想到法官能来家中为我们处理这场纠纷,真的非常感谢!”近日,海南省琼中法院法官刘颖婷一行来到位于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上安乡中兴村委会的当事人家中,为双方调解纠纷、化解矛盾,让法律与情理在田间地头碰撞出和谐之音。
近年来,琼中法院坚持党建引领,紧紧围绕“抓党建、带队建、促审判”的工作思路,以“党建+”叠加赋能,实现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两者相互促进、同频共振。
琼中法院进校园开展法治宣传。 记者王巍 摄
先锋队党员干警携卷下乡
就地高效实质解纷
在琼中法院,有这样一支先锋队,他们活跃在田间地头,他们携卷下乡、巡回办案、就地审理、调解纠纷,充分发挥党员干警的先锋模范作用,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
“法官,他拔我种的槟榔苗!”“法官,她的槟榔苗都快种到我家祖坟上了!”王某玉和王某能同为琼中上安乡某村的村民,因王某玉种植的槟榔苗靠近王某能家的祖坟,王某能一气之下将槟榔苗尽数拔除,引发了一起财产损害赔偿纠纷。
考虑到类似的侵权纠纷在琼中农村多发,为实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治理一方”的基层治理目标,承办法官刘颖婷决定将法庭“搬”到村口,让村干部、村民都旁听庭审。
庭审中,刘颖婷释法明理,促进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并当场履行完毕,案件当事人、旁听群众都直观感受到了司法的公平正义。
庭审结束后,法官召集旁听村民开展农村常见法律问题知识讲座,进一步引导村民养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习惯。
从“坐堂办案”到“巡回审判”,琼中法院诉讼服务支部以基层人民法庭为基点,将“党建引领”与“基层治理”相融合,持续深化乡村巡回审判工作,通过将庭审现场“搬”到百姓家门口,让人民群众“沉浸式”体验司法温度。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琼中法院开展巡回审判3次,就地调解成功22件,实现高效实质就地解纷。
建立党员执行队伍
重拳出击保民生
“法官,我的劳务款被他拖欠了6年,到今天还没有还完!”“法官,我有陆续向对方还款,但现在没钱还……”申请执行人黄某和被执行人何某都向法官反映。琼中法院在执行中查明,何某仅有零星存款,无财产可供执行,找不到被执行人,一起执行标的为32200元的劳务合同纠纷案陷入僵局。
面对此情况,执行法官陈循瑜立即联合“执行110”司法警察组建“党员攻坚小队”,以党建引领执行,建立一支“执行法官+书记员+司法警察”的党员执行队伍查找被执行人,充分运用申请执行人提供的执行线索,最终在被执行人亲属住处找到被执行人。
面对被执行人初期态度顽固、消极对抗的情况,法官和执行110司法警察从“情理法”三个维度,充分阐明拒不履行的法律后果及对家庭、社会信用的负面影响。在多次沟通后,被执行人表示有还款意愿但暂无履行能力。法官在充分研判被执行人还款能力后,果断采取拘留措施,同时再次与被执行人沟通,阐明“法律红线不可越、民生权益不可侵”的立场,最终被执行人当场履行义务,劳动者合法权益得到切实保障。
“该案的成功执结是琼中法院深化‘党建+执行’融合机制的生动实践,发挥出‘1+1>2’的叠加效应,有效提升了审判执行工作质效和司法公信力,让人民群众在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琼中法院相关负责人表示。
选派党员法官担任法治副校长
助力法治建设
“咚!”随着一声清脆的法槌声敲响,一宗盗窃案在校园开庭审理。为进一步增强青少年法治意识,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近日,琼中法院法官走进新进中学,开展一场别开生面的巡回法庭活动,公开审理一起盗窃槟榔青果案件,将庭审现场变成生动的法治课堂。
“同学们,咱们一定要学法守法、敬畏法律,强化自我保护意识,人生没有‘撤销键’,每一次违法犯罪都会留下终生印记!”庭审当日,现场300余名未成年学生“沉浸式”学习了解盗窃罪的具体表现、适用法律、应承担的法律责任等相关法律知识。庭审现场让法治教育更鲜活、更入心,为青少年系好“人生第一粒法治纽扣”。
近年来,琼中法院紧紧围绕“抓党建、带队建、促审判”工作思路,推动党建工作同审判执行与法治宣传工作深度融合。在推动护苗工作方面,重新调整并选派优秀党员领导干部或法官担任法治副校长,利用2025年春季开学季,10名法治副校长先后深入县实验小学、县第二小学等7所学校开展法治第一课宣讲活动。同时,将庭审活动搬入学校,通过现场开庭与公开宣判,让学生零距离感受司法审判的权威。(王巍 李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