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客户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多元共治 品牌引领 整体智治——重庆市江北区打造新时代升级版综治中心
时间:2025-03-29 13:32来源:重庆长安网责任编辑: 安羽

在重庆市江北区,一个“综治智慧大脑”将公平正义带到辖区每一个角落——风险隐患可以被提前感知,邻里之间闹矛盾有人调解,农民工讨薪问题网上解决,甚至连涉及数千万元的商事纠纷也能“一站式”化解,这里就是重庆市江北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以下简称“江北区综治中心”)。

江北区综治中心是聚焦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重庆要积极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重要指示精神,持续推动“功能聚合、机制重构、数字升维”,高标准建设运行的矛盾纠纷预防化解、社会治安风险防控工作平台,是全面提升江北区市域本质安全水平,支撑和服务江北区勇担全市“五个先行示范”的重要载体,是数字重庆建设赋能平安江北、法治江北建设的重要标志性成果。

体制机制“全贯通”

打造综合治理“旗舰店”

“我的医美纠纷,历时整整4年了,一直没有结果的,没想到你们一周就搞定了!”

“没想到3000万元贷款,你们一纸赋强公证,很快就全部执行到位了。”

……

这些都是重庆市江北区综治中心的常规工作。作为全国“枫桥式工作法”先进典型和“老马工作法”发源地,江北区高度重视矛盾纠纷防范化解、社会治安风险防控,无论是建设“社会矛盾纠纷多元调处中心”,还是迭代“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江北区始终走在前列。近年来,江北区以“系统性重构、一体化运行”为核心,构建起纵向贯通区、街镇、社区、网格四级,横向联动45个职能部门的一体化综治中心体系,推动综治中心从“矛盾调处单一功能”向“风险防控全链条”升级。

步入江北区综治中心,敞亮的大厅,宁静的色调,柔和的灯光,不经意间让人抚平情绪褶皱,自然卸下心防。中心设置公共服务区、多元调解区、诉讼服务区、共享法庭区、研判调度区等功能区,推动“政法统筹、部门主战、街镇主建”协同机制创新,构建了“5+14+N”工作格局:“5”即区委政法委和区法院、公安、司法、信访等5个部门常驻,“14”即9个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3个社团组织、1个公证机构、1个综合性专业性调解组织入驻,“N”即人社、教育、住建、城管、市场监管、工会等45个部门轮驻或随驻。

自2023年7月综治中心运行以来,累计受理法院委派案件25161件,涉案金额1.4余亿元;受理医患纠纷423件,调解成功341件;受理法律援助936件,援助3600余人次。跨部门协同效率提升60%,群众满意度达98.3%。

“我们的目标是打造西部领先、全国进位、重庆标杆式区县综治中心,实现矛盾纠纷‘一站式’流转、‘一揽子’调处,风险归集‘全要素’、风险防控‘全闭环’。”江北区委政法委副书记郑伟信心满满地说。

金字招牌“发新枝”

打造综合治理“新生态”

“多亏综治中心的老马工作室,这起454件商品房延期交付系列案件得以批量化解。”2023年11月,在江北区综治中心,某小区业主张先生握着调解员的手连连致谢。这个历时两年的“交房难”问题,在老马团队与住建、规资等部门的联合调处下,仅28天就圆满解决。

同样心怀感激的还有大石坝首创鸿恩的两位业主。他们因公用区域使用纠纷僵持三个月,综治中心归集数据接到信息后,触发“红网蓝警”派单信息,警格、网格“小马”迅速上门,当场促成双方和解。“调解员既有法律功底又懂人情世故,句句说到心坎里。”双方感慨道。数据显示,2024年,江北区综治中心依托“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应用,累计流转各类矛盾纠纷36万余件,基层直接化解率达99.8%。

“老马工作法”以“民为本、义致和”为核心理念,通过“情理法事”四理贯通、“统一受理——分类流转——多元化解——闭环管理”全链条化解矛盾。作为发源于江北的基层治理“活教材”,综治中心刚建成,“老马工作室”第一时间入驻。在数字重庆建设背景下,升级后的江北区综治中心以“老马工作法”为基底,运用数字技术,纵向建立“区——镇街——社区”三级调解网络,横向构建“政法统筹、部门协同、社会参与”联动机制,数字维度开发“解纷码”智能分析系统,实现矛盾纠纷“一网通办”“全域协同”。“下一步,我们准备通过AI建模和数字孪生技术,打造老马‘数字人’,真正做到哪里有矛盾,哪里就有‘老马’。”综治中心负责人说。

据了解,在“老马”的示范引领下,基层治理创新呈现“百花齐放”态势。东江聊天室、李代表聊天室、邹二哥、和大姐调解团队等多个特色调解品牌孕育而生,4000余名“小马”分布在各行各业、各个角落,与综治中心一起构建起“15分钟调解服务圈”。

从街巷阡陌到数字云端,从单点突破到系统重塑,江北区正以“老马工作法”为支点,撬动基层治理现代化变革。当“有事找老马”成为群众日常习惯,当“人人都是小马”渐成社会共识,这座山水之城书写着共建共治共享的温暖答卷。

数字赋能“强中枢”

打造综合治理“新范式”

“从手机提交申请到解决问题只用了半小时,这效率太高了!”家住江北区观音桥的王先生通过“重庆调解在线”提交申请后,迅速收到电子送达调解文书,忍不住称赞“意外”。

让重庆某融资担保公司更惊叹的是“数字仲裁”。因为与福建某建筑工程公司的担保合同纠纷,他们登录互联网仲裁平台,一键完成仲裁申请,8天就收到了仲裁裁决。“数字技术让公平正义看得见摸得着。”融资担保公司负责人感慨道。

这些全新的体验背后,是江北区综治中心构建“一图通览、整体智治”新格局的生动实践。作为数字重庆建设的基层探路者,该中心依托数字重庆“1361”总体架构,充分共享区治理中心承接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人员密集场所联防联控”“重庆调解在线”“执法+监督”“信访解民难”“掌上复议”等数字法治应用数据,以“数据流”重构“业务流”,实现矛盾纠纷和风险隐患动态呈现、实时预警,现已累计比对风险15万余条,落图风险点1万余个,推动综合治理由“人工经验”向“数智融合”跃迁。

走进综治中心指挥调度大厅,巨大的电子屏幕上显示的数字法治驾驶舱,6条跑道、25条子跑道构成治理矩阵,通过接入区治理中心和镇街“141”智治平台,整合公安、司法、信访等23个部门数据资源,构建起“人、房、地、事、物”五维关联数据库。工作人员轻点屏幕,网格员上报的飞线充电隐患即刻定位到具体楼栋,系统自动关联户主信息、历史工单,生成处置预案。

聚焦电信网络诈骗痛点,江北区自主开发“反诈小卫士”并接入综治中心,同步成立线下反诈冲锋队,通过“线上智能预警+线下精准劝阻”双线协同,累计完成786次上门劝阻,挽回损失800余万元,2024年全区电诈发案数同比下降34%。目前,该应用注册用户达到80余万人,形成“全民识诈、全域反诈”治理格局。

在风险防控维度,创新“四色四圈”预警模型让人耳目一新。将矛盾纠纷、非治安警情等数据输入算法平台,智能划定15分钟、30分钟、1小时、2小时处置圈。“下一步,随着市级应用贯通数量增多,包括自主开发的‘江小安街面违法治理’上线,我们将适时谋划构建‘矛盾纠纷热力图’‘风险预警指数’等12类分析模型(覆盖房产物业、劳资纠纷等8大领域)。”中心负责人介绍道。

数字赋能让综治中心的工作实现了三个根本性转变:从“人海战术”转向“数据跑路”,日均处理事件从300件增至1500件;从“经验决策”转向“模型推演”,群体性事件预测准确率达91%;从“单兵作战”转向“协同智治”,跨部门工单流转时间压缩83%。目前,中心矛盾纠纷化解率达80%,群众满意度持续保持在98%以上。

江北区综治中心数字赋能实践,揭示着超大城市治理的进化方向,这里不仅是数字重庆建设的缩影,更是未来城市治理的实验室——用数据重构生产关系,以智能升级治理效能,让千年江城焕发数字治理之美。

相关报道
分享到:

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主办

Copyright 2015 www.chinapeace.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14028866 号-1 中国长安网 © 2017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