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的人间烟火气,需要更加坚实的平安守护。重庆市江津区公安局自去年以来,探索实践“空地协同”新型警务模式,善用警用无人机,向科技要警力,演奏出一部以平安为名的交响曲。
实时感知交通态势
近日,有网友发帖询问:“周末想去重庆近点的区县看花,哪里又好看又不堵车?重点:不堵车!”
热心网友随即回复:“江津猫山樱花!基本不堵车,拍照出片!”
“不堵车”原因何在?来看看江津警方的这波操作。
“游客您好,当前1号停车场已饱和,请前往2号停车场停车。”近日,警用无人机传来清晰的指引,游客林先生抬头看了看空中盘旋的“小飞机”,对家人笑道:“这比导航及时!”
据了解,为让游客畅通道路、惬意心情,警用无人机不但疏导秩序,还及时高效处理事故。在指挥室,监控显示有车辆出现剐蹭,无人机应声起飞,先期到达并喊话:“请涉事车辆靠边稍候,民警将立即到场。”江津区公安局交巡警根据无人机回传的准确坐标,迅速抵达现场处理完毕,道路立即恢复通畅。
据统计,无人机实时感知交通态势,结合“指尖勤务”联动地面警力,在交通拥堵疏导方面提升通行效率达35%。
防溺水高空巡查
“5名穿蓝色或黑色泳裤的少年,请立即上岸!这里有暗流,危险!”去年8月6日16时许,警用无人机在四屏镇高桥河水域上空劝离5名野泳少年。5人交头接耳后,迅速“配合”离开,民警判断,该5人很有可能再次结伴下河。
民警通过无人机拍摄的照片,锁定了5人身份,随后联动派出所民警和镇政府工作人员、网格员上门对5人及其监护人开展了点对点防溺水宣传。
去年,江津警用无人机实战应用工作专班开展防溺水高空巡查及劝离,覆盖全区30个镇街,累计起降无人机238架次、飞行时长81小时。特别是暑假期间,每日对长江江津段米邦沱码头开展无人机防溺水宣传和无人救生艇值守,使该水域实现近十年来首次全年无溺水亡人事故发生。
同时,专班会同该局生态环保打假支队,开创使用无人机开展森林防火宣防工作的先河,协助江津林场规划了14条重点区域自动巡航航线。
夜间搜救发挥独特优势
“3位游客,我们已经看到你们了,请保持镇定在原地等待,救援警力正在赶来……”去年秋天,江津区公安局接到报警,称自己和同伴共3人于当日8时许进入中山镇独角山后迷路被困,手机马上就要没电关机了。
传统的地面搜索范围受限、效率低下,警用无人机登场。21时许,无人机操控民警到达现场,通过分析被困者最后通讯位置及地形地貌,选用了携带高清摄像头、热成像仪和扩音器的警用无人机,沿山林展开地毯式搜索。仅用10分钟,便在林海中捕捉到了微弱的人体热量信号,锁定了被困群众的位置,通过喊话进行安抚。次日凌晨2时许,3名被困群众被安全转移至山下。
“这是我们警企共创合作研发的系留无人机,能够弥补常规无人机飞行时长有限的短板,在夜间搜救时能为我们提供长时间大范围的照明,高效协助我们救援,保护群众生命安全。”专班民警介绍道。
夕阳下,警用无人机播放着反诈宣传语缓缓返航,它的镜头里,河岸无野泳、森林无火情、公路交通秩序井然、广场老幼开怀欢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