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你们的帮助,让我不用去现场就能拿到拖欠工资。这要是在以前,我可能早忍不住上门大打出手了。”不久前,贵州省铜仁市松桃苗族自治县太平营街道通过远程调解,成功为辖区居民唐某追回工资6.5万元,唐某连声感谢。
从“信拳”到“信法”,体现的是太平营街道多年来的法治建设成果。近年来,该街道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持续深化新时代“枫桥经验”新实践,推出普法宣传、部门联动、网格带动、探索创新“四结合”措施,引导群众在办事、遇事、解决问题、化解矛盾过程中依法、找法、用法、靠法,辖区连续20年现行命案“零发生”,先后荣获“平安中国建设先进集体”“平安贵州建设示范乡镇”、全省“枫桥式工作法”第一批先进典型、“先进人民调解组织”“金牌调解组织”等称号。
图为开展苗汉双语普法宣传
“双语”同普——群众坐得下听得懂
“用苗语普法,我们既能听得懂,又觉得很暖心。”在太平营隘门社区,谈及“双语”普法,村民们都会大力点赞。
作为以苗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地,太平营街道因地制宜,积极推行“双语”普法模式,由精通少数民族语言的司法工作人员、村干部、志愿者组成普法队伍,将法律知识转化为民族语言,通过“双语讲堂”进行传播,让法律知识在潜移默化中走进群众脑海。
“每逢苗年、二月二、鼓社节、六月六苗家情人节等苗族重大节日,我们便会在人口集中场所设置双语普法展板、宣传台,运用猜谜夺奖、知识抢答等小游戏寓教于乐。”太平营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政法委员唐伟介绍,通过这些趣味活动,群众对相关法律法规更加印象深刻。
针对特殊群体,街道组建法治辅导、社区矫正、结对帮扶、法律援助等7支普法队伍,对年老体弱、刑满释放人员等开展分众化宣传教育,不断强化他们的法治意识。对于学校学生,则坚持以教学计划、法律教材、教育课时、师资力量“四落实”为抓手,构建包括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校园文化、家校合作在内的全方位普法教育体系。
与此同时,太平营街道还与周边的乡镇(街道)建立接边联合普法工作专班,联合成立劳务法律服务队伍、普法宣传骑行队等,携手举办接边联合普法宣传活动,共同推动基层矛盾纠纷化解法治化建设齐头并进。
多年坚持成效显著,截至6月底,太平营街道编写苗汉“双语”法律宣传册子2万余册,组织“双语”普法宣讲541场次,解答法律咨询5万人次,刻制“双语”宣传光碟22张,受教育群众达8万人次。辖区居民法治意识和法律水平不断提高,为太平营法治街道建设稳步推进筑牢根基。
图为提供法律援助
部门联动——纠纷接得住解得快
“多亏了工作人员的跟踪协调,我们一家人才能重归于好。”81岁的居民张某与其子女被赡养问题困扰多时,近日,太平营街道联动民政、妇联、综治、司法、派出所等部门沟通调解,成功化解了这起赡养纠纷。
群众之事无小事。长期以来,太平营街道高度重视事关群众利益的“小事”,通过建立多部门联动协作机制,确保快速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化解百姓矛盾纠纷,不断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太平营街道与公安部门共同制定矛盾纠纷无缝对接多元化解方案,建立信息共享、联合行动机制,将非治安刑事案件或立案后能够委托调解的案件,由公安机关发函委托调解,预防矛盾升级发酵。未能达成化解的,则出台处置方案,确保问题线索迅速掌握,纠纷化解跟踪管理。
同时,与妇联、民政部门联接,制定针对妇女、儿童、老年人等群体的专项合作计划,明确责任分工,强化心理辅导与法律援助,推动妇联、民政部门参与社区共建共治,形成多元化解纷长效机制。
把“信访”引向“信法”,也是太平营街道长期坚持的工作。该街道成立“吴德工作室”,吸纳21名“法律明白人”,与信访部门联合开展接访与调解工作,全天候服务外来商户、老弱病残和妇女儿童。三年来,累计提供公共法律服务62次,化解矛盾纠纷93件,挽回经济损失5000余万元。
针对矛盾纠纷诉前调解工作,太平营街道与人民法院通力协作,将人民调解和司法调解有机结合,建立诉调对接机制,减轻法院诉讼压力,提高矛盾纠纷解决效率,做到“一站式”化解纠纷。数据显示,2023年以来,太平营街道化解各类民间纠纷467件,挽回经济损失6214万元。
图为发放联户长聘书
网格带动——隐患查得准抓得紧
时值初冬,街道网格员又开始忙碌起来。
“冬季易发生用火用电安全及矛盾纠纷,我们要引起重视,做好防范。”网格员吴文平说道。
网格是基层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太平营街道将网格化服务管理作为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的着力点,构建“横到边、纵到底、全覆盖、无疏漏”的网格服务管理体系,切实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米”。
配齐配强队伍,加大排查合力。整合法官工作站、司法所、综治、派出所、林业等职能部门资源,建立网格化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网络。明确17名网格长、64名网格员、505名联户长作为矛盾纠纷排查信息联络员,发挥他们触觉广、信息灵、情况熟等优势,实时将矛盾纠纷重大隐患信息反馈至街道诉调对接中心分流和研判。
建立健全机制,调动诉源活力。建立“1+3+N”非诉多元化解机制,聚焦重点人群、重点行业、重点时段,组织专业人员深入基层,有针对性地开展排查工作,及时掌握突发性、苗头性问题,做到“早发现、早介入、早调处”。
考核考评落实到位,激发奖惩动力。实行“以案代补”激励机制,凡是积极参与矛盾纠纷和社会隐患排查调处的网格员、联户长,纠纷调解成功后,按照四个档次发放纠纷调解奖励金。
通过整合基层力量,优化资源配置,实现社区精细化管理,化矛盾于微澜,止纠纷于未发,让社区居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不断上升。
图为法治宣传进校园
机制创新——屏障织得密扎得牢
2022年6月6日,一场土地调解会在太平营街道白果村举行。
村民张某家土地与李某家土地多年来界线不明,双方多次协商定界均陷入僵局。最终,在太平营街道的调解下,双方多年积怨消除。经协商定界的土地还成为了方便村民出行的交通要道,受到村民一致称赞。
在处置矛盾纠纷过程中,太平营街道立足工作实际,进一步开拓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将法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相结合,灵活化解矛盾,筑牢法治防线。
“借梁置换”补损失。针对无力赔偿的财物损失类纠纷,引导当事人通过用劳动薪酬、物品置换的方式平衡双方利益,成功化解类似纠纷68起。
“借力出海”防反弹。对于结怨较深且存在“民转刑”隐患的纠纷,借助涉及利益关系人、利害关系人或第三方力量出面调解,算清长远账、打好人情牌,消除了33起“民转刑”案件隐患。
“借牌内化”强自律。对于集体意识、规矩意识、自主融合发展意识淡薄的个别群众,发挥村规民约、公序良俗的自治作用,教育涉事村民树立集体观念和法律意识,促使其主动配合纠纷调解和义务履行。
这一系列机制举措的创新,让太平营街道基层治理工作再上台阶,一个治理有序、服务完善、和谐幸福的社区生活共同体初具雏形。
“安居乐业,关键在基层。我们要充分发挥法治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作用,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法治需求,只有把群众身边的一件件小事解决好,才能更好地完成社会治理和社会发展的大事。”松桃自治县委常委、县委政法委书记吴頔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