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以来,西藏自治区林芝市朗县仲达镇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用好“123”工作法,进一步提升基层社会矛盾纠纷预防调处化解能力,着力推进基层综治中心的实体化和规范化建设,切实把矛盾化解在基层。
整合一个中心,打造解决诉求核心枢纽。仲达镇始终把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作为全镇重点工作,成立了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的领导小组专门推动,定期研究解决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过程中面临的问题,率先完成了综治中心的规范化建设并运行。仲达镇综治中心与司法所合建共用,规范设置群众接待室、心理咨询室、人民调解室、雪亮工程指挥部等功能室和办公区,建立健全首问责任、应急联动、协作配合、网格化管理等6项制度机制,采取平安法治办、司法所、派出所、仲达人民法庭工作人员常驻办公,仲达镇卫生院、民生服务办等单位、科室随驻,形成集群众来访接待、矛盾纠纷调处、突发事件联动处置为一体的服务平台,实现了“多中心合一、一中心多用”,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有个“说理的地方”。2025年以来,综治中心接待来访群众30余人,解决群众诉求13件。
用好两支队伍,筑牢服务群众坚实力量。仲达镇综治中心聚焦群防群治工作主线,构建以网格管理、人民调解的“双轮驱动”队伍体系,充分发挥“人熟地熟情况熟”的基层治理优势,实现社情民意“精准收”、矛盾隐患“动态排”、服务管理“全覆盖”。一是用好网格员队伍。健全完善“镇党委—村党支部—网格小组”三级架构,划分9个基础网格和1个专属网格,配备专(兼)职网格员79人,常态化开展基础信息采集、矛盾隐患排查、特殊人群管理、政策法规宣传以及群防群治等工作,按照“常在辖区范围走一走、常到群众家中看一看、常到包保村户听一听、树立新风讲一讲、碰到纠纷劝一劝、遇到求助帮一帮”的“六个一”工作模式对各网格进行精细化治理。截至目前,网格员累计开展排查549次,处理身份证办理、线路维修、电话费充值、开具证明等群众诉求160余件。二是用好调解员队伍。建立健全镇、村两级人民调解组织网络,以人民调解员、“法律明白人、网格员”等为核心,将预防化解矛盾纠纷的关口前移到村,将“固定式办公”转变为“沉浸式办公”,结合学用“千万工程”建设高原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创新打造“流动调解室”,实施网格员“吹哨”、调解员报到的“网格+调解”工作模式,将资源、服务和管理下沉到基层网格,主动了解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用地、用工纠纷等,提前处置“普遍诉求”,确保各类矛盾纠纷及早发现、提前介入,切实将矛盾纠纷控在“格”内、解在“格”内。2025年以来,综治中心调解矛盾纠纷6件,涉及资金79140元;流动调解室下沉村居一线调解纠纷12件。
依托三个平台,提升基层治理工作效能。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过程中,仲达镇积极借助科技手段,推进“互联网+基层治理”,完善基础数据,推进信息互通共享、风险及时预警、工作高效运转,加速“平面治理”向“数字治理”“智慧治理”的转型。一是监控巡屏清底数。按照“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的要求,年投入资金2万余元,整合辖区监控资源45个,打造“数字乡村”平台,接入镇“雪亮工程”指挥中心,监控日巡屏至少2个小时,实现可视化掌握辖区安全风险隐患及社会矛盾纠纷,对辖区突发事件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及时处置。二是上传下达快响应。针对地域广、沟通慢、响应迟的治理难题,华为云视频会议调度平台成为破局关键。仲达镇积极运用好华为云视频会议调度平台,通过线上“叫应”功能,实现与各村的实时连线,确保日调度全覆盖,及时掌握辖区社会面治安、重点人群管控、宗教领域动向等情况,实现从过去的“跑腿调度”到如今的“云端协同”,极大提升了治理效率,为基层治理注入强劲数字动能。2025年以来,调度上传下达信息13件。三是信息平台强支撑。综治信息化平台作为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核心引擎,仲达镇从人员图片采集到数据提交的全流程严格把控,扎实推进数据录入与动态更新工作。依托平台强大功能,实现矛盾纠纷化解从传统模式向智能化的跃升,助力打造规范化、便捷化、联动化、高效化的综治中心,让基层治理更具智慧与效能。截至目前,西藏自治区综治系统平台录入信息数据2364条。
下一步,仲达镇将持续围绕“化解矛盾风险维护社会稳定”专项治理工作要求,加强源头化解,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以实际行动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