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委政法委深入贯彻中央、省委决策部署,高位推动,精准施策,坚持“实战、实用、实效”导向,全力推动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着力打造矛盾纠纷“一站式”化解、社会治安“一体化”防控平台,实现群众“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推动基层社会治理提质增效。
筑牢规范化建设根基
夯实综治中心“硬实力”
合理规划,高标准科学布局。按照“功能集成、布局合理、方便群众、服务便捷”的理念,对综治中心科学规划设计,合理划分引导受理、多元化解、指挥调度等功能分区,设立矛盾调解、心理咨询、视频监控、分析研判等功能室,群众接待大厅统一受理群众诉求,实现“集中办”和“一站式”化解,打造设施完备、功能齐全、高效运转的综治中心“指挥中枢”。建章立制,完善制度体系。建立健全涵盖工作流程、岗位职责、考核评价等方面的制度体系,制定详细的矛盾纠纷受理、分流、办理、反馈流程,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确保工作有序开展。同时,建立工作台账,对矛盾纠纷处理全过程进行记录,加强跟踪督办,实现闭环管理。通过严格的考核评价机制,对各部门和工作人员的工作成效进行量化考核,激发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配强队伍,提升服务能力。从公、检、法、司、信访等相关职能部门抽调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骨干力量入驻综治中心,打造一支专业过硬的工作队伍。定期组织业务培训,邀请专家学者开展法律法规、调解技巧、心理疏导等方面培训,不断提升工作人员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积极引入律师、心理咨询师、人民调解员等社会专业力量参与矛盾化解,实现资源优势最大化,专业力量最强化。
聚焦“一站式”化解
提升矛盾纠纷处理“加速度”
整合资源,构建多元解纷格局。采取“核心部门常驻+重要部门轮驻+涉事部门随叫随到”的方式,推动相关职能部门有序入驻综治中心,整合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资源,构建多元调解体系。目前,全地区统筹协调157家单位联合入驻县级综治中心,57家单位常驻办公,100家单位轮驻协作,实现矛盾联调、问题联治、平安联创。成立由退休法官、律师、人民调解员组成的专家调解团队,针对复杂疑难矛盾纠纷开展联合调解。引入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如医疗、物业、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委员会、劳动争议调解中心等,发挥其专业优势,提高调解成功率。建立联席会议制度,针对不同类型矛盾纠纷,综治中心统一调配相关部门人员开展联合调解,共同研究解决重大疑难矛盾纠纷和社会治理突出问题。创新机制,优化矛盾化解流程。建立“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服务”工作机制,实行综合登记、分流转办、事项办理、跟踪督办、办结反馈、回访问效“六步闭环工作法”。群众来访后,综治中心统一受理,根据矛盾纠纷类型分类登记,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原则,第一时间分流至相关责任部门办理。简单矛盾纠纷当场调解解决;复杂疑难问题多部门联合会商解决。建立跟踪督办机制,对矛盾纠纷事项进行全程跟踪,通过综治信息系统实时掌握办理进度,对临期事项及时预警,督促责任部门加快办理;对已办结事项及时回访,了解当事人满意度和执行情况防止矛盾反弹。今年以来,累计回访455件,群众满意度达98%。依托信息化,实现高效精准调处。充分发挥综治中心信息汇集和分析研判功能,研发建成综治管理信息平台,职能部门横向联通,地县乡村纵向贯通,全量汇聚各类矛盾纠纷、社会治安数据,对矛盾纠纷实时监测、分析和预警,及时掌握矛盾纠纷发生规律和趋势,随时查阅处理进度,实现矛盾纠纷在线受理、流转和督办,有效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工作高效推进。今年以来,全区排查矛盾纠纷901件,化解900件,化解率99.8%。
践行群众“最多跑一地”
提升为民服务“满意度”
优化服务流程,提高办事效率。简化群众办事流程,制作通俗易懂的办事指南,在群众接待大厅和线上平台公开。推行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群众来访时,首位接待人员负责全程引导服务,一次性告知所需材料和办理程序。对符合受理条件的矛盾纠纷,当场登记受理;对材料不全的,一次性告知需补充材料,避免群众多头跑、反复跑。同时,建立快速响应机制,对紧急、重大矛盾纠纷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处置程序,确保群众诉求得到及时回应和解决。拓展服务渠道,方便群众诉求。建立多种沟通渠道,除现场接待群众来访外,开通热线服务电话、网上信访平台、微信二维码等线上渠道,群众可随时通过电话、网络反映问题。安排专人负责线上平台管理,及时接收、转办群众诉求,确保线上线下服务无缝对接。同时,加强对群众诉求的跟踪反馈,及时将处理结果告知群众,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在村(社区)设立综治工作服务站,配备网格员,定期走访入户,收集群众意见建议和矛盾纠纷线索,将服务触角延伸到群众身边。今年以来,通过线上渠道受理群众诉求144件,网格员排查发现矛盾纠纷线索308件,做到矛盾纠纷早发现、早化解。加强宣传引导,提升群众知晓率。通过电视、广播、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平台、社区宣传栏等多种渠道,广泛宣传综治中心职能作用、服务内容和办事流程,提高群众知晓率和参与度。宣传矛盾纠纷化解案例、法律法规知识和便民服务信息,制作宣传手册、微视频等在人员密集场所发放、播放。组织开展“综治中心开放日”活动,邀请群众走进中心,亲身体验工作流程,了解矛盾纠纷化解成果。通过全方位宣传,提高群众对综治中心的知晓率、认同感和参与度,引导群众主动选择到综治中心反映问题、解决纠纷,让“最多跑一地”理念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