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客户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陕西法院紧扣公正与效率持续发力 公平正义百姓看得见摸得着
时间:2025-05-22 15:55来源:法治日报、陕西高院责任编辑: 李鸽

“这钱真给我要回来了?”今年4月8日,在陕西省商南县人民法院湘河人民法庭,75岁的王大爷攥着刚拿到手的1万元押金,将信将疑。

几年前,王大爷与邻省的张某达成加工道木约定,按照要求支付了1万元押金。之后,张某既没有履行加工义务,也迟迟不肯退还押金,没了音信。这得益于《陕豫鄂三地边界人民法庭司法协作框架协议》,湘河法庭启动跨域协作机制,才有了开头一幕。

近年来,陕西法院紧扣“公正与效率”工作主题,在守护民生福祉、优化营商环境、筑牢生态屏障、深化矛盾纠纷源头防范化解等方面持续发力,让法律的公平正义变成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温度。

护航平安建设


如何守护安全,是关乎群众幸福感的重要基石与坚实保障。

700余名老年群众,被不法分子以提供“养老服务”、投资“养老项目”等名义骗取5000余万元,西安市碑林区人民法院把案件追赃挽损作为重中之重,经多方努力,于2023年4月将5000余万元全部追回,守住了老年人的养老钱。

聚焦守护群众“钱袋子安全”,2024年陕西法院审结电信网络诈骗及关联犯罪案件3444件,帮助群众追回损失3518万元;聚焦守护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审结制售“假药丸”等食药犯罪案件64件,向27名被告人发出从业禁止令;聚焦守护群众“出行安全”,审结危险驾驶、交通肇事等犯罪案件6462件。

2024年以来,全省法院共审结一审刑事案件2.4万件,判处罪犯3.43万人。

在严惩危害安全犯罪的同时,陕西法院严防各类安全风险隐患。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联合省住建厅等部门建立房屋预售资金监管体系,推进新建商品房“交房即交证一件事、一次办”集成改革,让群众住得放心、住得安全;试点“金融不良债权核销预查证明”制度,助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等。

主动融入国家治理、社会治理,把矛盾纠纷消弭在源头、化解在基层,陕西法院一直在探索,并且在强化党的领导、筑牢源头防控、构建多元共治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具体来看,积极构建行政执法与司法衔接联动矛盾纠纷预防化解体系,先后与25家省级单位出台27份联动机制文件;发挥人民法庭“桥头堡”作用,331个诉讼服务团队入驻各级综治中心,积极开展巡回审判、普法宣传等活动,增强基层干部群众法治观念和依法办事能力。

“陕西法院统筹推进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交出了一份有力度、有亮度、有温度的‘陕西答卷’。”陕西省人大代表崔安庆评价道。

服务高质量发展


望着园区内停放整齐的货车不能上路,某彩钢企业负责人“望车兴叹”。

原来,因彩钢钢构的特殊结构,相关部门依法禁止运输彩钢钢构的车辆在城区部分道路上通行。企业负责人将物流运输遇到的困难告知走访企业的汉中市城固县人民法院法官。法官经走访调研,最终与相关部门合力提出“规范运输车辆,固定驾驶人员,确定运输路线”的整改意见,解决了该企业的现实难题。

“这个事情关系公司的经营销售,法院真是帮了我们天大的忙呀。”彩钢企业负责人激动地说。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近年来,陕西法院在立足审判职能,找准司法服务高质量发展切入点上持续发力。

制定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十条措施”,会同省国资委、省工商联分别召开省属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座谈会,依法保护各类主体合法权益,以“硬举措”优化营商“软环境”。

2024年,陕西法院审结一审涉企案件15.54万件,依法快立、快执拖欠企业账款案件35件,为相关企业追回欠款5.68亿元,依法对3216家被执行企业经营性财产采取“活封活扣”措施,维护企业生产经营。

陕西法院全面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实施知识产权刑事案件集中管辖,建立行政与司法协同保护体系,先后设立秦创原知识产权巡回审判庭、国际商事巡回审判庭,落实技术调查官和惩罚性赔偿制度等。其中,西安思安科技信息公司案成功入选2022年中国法院50件典型知识产权案例,“WAPI专利侵权案”入选最高人民法院典型案例。

高质量发展需要创新,更离不开传承。

陕西各级法院立足地方特色,进一步加强历史文化遗产司法保护与行政保护的联动衔接,为文化遗产保护凝聚合力;探索建立集司法审判、普法教育、遗址保护、文化宣传等功能于一体的司法保护基地,努力形成地方政府、文物文旅部门以及公检法共同参与的历史文化遗产多元保护格局。目前,全省法院已建立19个涉历史文化遗产司法保护基地。

筑牢司法屏障


“这是我们收到的最好新年礼物。”在西安市未央区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一站式”服务中心,甲某等农民工拿着劳务费领款单,向入驻中心的未央区人民法院法官竖起大拇指。

如此高效化解欠薪纠纷,得益于未央区法院构建的“收、保、调、确、执”“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案件办理中,未央法院法官运用该机制与人民调解员、劳动监察大队等高效协同、共同发力,成功帮助12名农民工顺利拿到4万元劳务费。

人民有所呼,司法有所应。

2024年以来,陕西法院不断加强民生权益司法保护,始终把“如我在诉”作为办案自觉,审结教育、医疗、劳动、就业、住房等民生案件9.49万件,帮助1.43万名农民工追回9.18亿元血汗钱。

执行攻坚是兑现胜诉权益的“最后一公里”。陕西法院开展“陕亮执行2025”专项行动,集中对涉民生、涉拖欠企业债务、涉小标的等执行案件专项攻坚。专项执行行动首日,陕西各级法院2409名执行干警奔赴各地执行现场,冻结案款4.25亿元,查封房产421套,查封土地13.84万平方米,查封设备181台/套,腾退房产99套,腾退土地面积4.70万平方米,拘留拘传505人,对849人采取限制消费和失信惩戒措施。

在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方面,陕西法院全面推行“四令一书”制度,2024年发出人身安全保护令、家庭教育指导令等8214份。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的“隔代探望权案”入选最高人民法院指导性案例,为特殊群体撑起司法保护伞。

公平正义不仅要“看得见”,更要“听得懂”。陕西法院1045名法官担任法治副校长,每年春、秋开学季都会走进校园,为孩子们带去法治公开课,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治观念。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的谋篇布局之年。陕西法院将统筹服务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统筹矛盾预防化解和做实定分止争,加大民生权益司法保障,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陕西高院党组书记、院长韩德洋表示。(记者孙立昊洋马金顺通讯员张雅芝)

相关报道
分享到:

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主办

Copyright 2015 www.chinapeace.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14028866 号-1 中国长安网 © 2017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