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组织学生去少年法庭观摩庭审的教育效果特别好,下周可以组织学生去敬老院参加教育实践活动。”11月5日,在周至县第七中学的“金盾护苗”工作站,孙问和同事们热烈讨论着下一步法治教育计划。
今年5月工作站成立后,周至县公安局治安大队民警孙问入驻,开启了她的“护苗”之旅。

民警依托县禁毒委禁毒教育基地,向未成年人宣传禁毒知识。
工作站里不只有公安机关的专业力量,还有来自教育部门的专业教师。李群香就是县教育局派驻工作站的专职老师。“现在每天和学生在一起,能更深入地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更有针对性地采取管理教育措施。”李群香说。
工作站实行的是公安、教育部门专人常驻办公,“双站长”管理。周至县公安局治安大队大队长张润鹏道出了成立工作站的初衷:“民警驻校不仅守护校园安全,还把法治的种子播撒在孩子们心中。”
不久前,一个案例让张润鹏印象深刻:一名中学生因交友不慎,在不良青年的怂恿下偷开他人电动自行车。案件侦破后,办案民警没有简单处理,而是开启了持续的关爱之旅。驻校民警定期回访,耐心讲解不良行为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引导该学生重回正轨。
“令人欣慰的是,在民警的持续帮助下,这个孩子今年成功考取了外地的高职院校。”张润鹏欣慰地说。
改变的背后是多部门协同发力。周至县公安局联合11家单位制发《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矫治教育工作联动机制》,创新构建了“公安+教育+N”联动机制。周至县教育局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周至县人民法院少年法庭、周至县禁毒教育基地等6类场所被纳入首批矫治教育实践基地,形成强大的育人合力。
10月30日,周至县人民法院的庭审现场变成了生动的法治课堂。10余名初中生端坐在庄严肃穆的审判庭内,观看了盗窃案件的审理全过程。
看着被告席上低头反思的被告人,听着其因一时冲动触犯法律而追悔莫及的陈述,学生们深受震撼。法官李阳适时结合案件,为学生们解读盗窃犯罪的构成和法律后果,告诫大家要对法律心存敬畏。

周至县公安法院联动,依托未成年人法庭开展警示育人活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一名学生在感言中写道:“这次经历让我深刻认识到,遵守法律、尊重规则才是走向美好人生的基石。”
此外,周至县公安局自主建立了集信息采集、风险评估、措施落实、跟踪反馈于一体的智能系统——“金盾护苗”管理平台,为每位需要帮助的未成年人建立完整的个人矫治档案,实现全流程精细化管理。
如今,周至县156所中小学校全部配备法治副校长,186名警力定点负责城区中小学“护学岗”;多部门联合对网吧、游戏厅等场所开展常态化清查,发现涉及未成年人的情况及时通报学校。针对监护失职、监管缺失等问题,县公安局已发出30余份公安提示函,督促相关部门落实主体责任。
周至县各部门联动呵护“幼苗”健康成长机制推行以来,全县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案件同比下降41%。
“我们正在实现从‘一家管理’到‘多元共治’、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预防’、从‘单一打击’到‘综合治理’的深刻转变。”张润鹏说。
如今,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在这片法治撑起的蓝天下茁壮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