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客户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平安金鼎”背后的创建密码——“十四五”西安市平安建设综述
时间:2025-11-19 15:57来源:西安政法责任编辑: 李鸽

平安,是发展的基石,是民生的底色。

西安市连续6年被陕西省委平安建设领导小组评为“平安市”,荣获全省首批“平安金鼎”,12个区县、开发区被评为“平安县(区)”,其中4个区县荣获全省首批“平安金鼎”。这些荣誉的背后,是以平安为犁、以民生为田,在更高水平平安西安建设的土壤里深耕细作的生动印记。

“十四五”期间,西安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平安中国建设的重要论述和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要求,加快创建更高水平平安西安,全力以赴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促发展,让平安成为城市厚重的底色,让安全感变成群众脸上洋溢的笑容。

坚持稳定为基

有效防范应对重点领域风险

发展是稳定的基础,稳定是发展的保障。平安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西安市坚决扛牢保一方平安、护一方稳定的政治责任,树牢底线思维,积极统筹协调各方力量,构建形成平安联创、工作联动、齐抓共管工作格局,努力将矛盾解决在基层、把风险化解在前端,汇聚各区县各行业的“小稳定”为全市“大平安”。

制定出台维护社会稳定工作八项机制《实施办法》,建立健全风险排查、风险评估、应急处置、协同防控等机制,全流程规范维护安全稳定工作,全过程压实各级各部门责任。认真组织开展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先后完成重大决策事项评估1104项,实现了社会矛盾源头预防和事前化解。

坚持以“前端预防”为先,紧盯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各类风险隐患,深挖信息线索,排查风险隐患,提升风险感知能力。采取集中交办、动态预警等方式,督促指导相关区县、开发区和市级行业主管部门落实风险化解责任和措施。持续强化预案建设、应急处置,开展多层级、多轮次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打造“1、3、5”分钟快速处置圈,高标准完成中国—中亚峰会、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春晚西安分会场活动、中美旅游高层对话等安保维稳任务,确保了省会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

坚持调解为先

及时妥善化解矛盾纠纷

2025年5月的一天,两位女士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到雁塔区综治中心寻求帮助,原来她们花费2680元参加某育婴机构10天培训,拿到证书后到推荐单位上岗,结果一个月后公司就关门停业了,没有拿到工资。综治中心工作人员立即启动“访调对接”程序,调解员段冬梅、赵宣接待并认真听取了事情经过,迅速联系培训机构负责人到场调解,从案件事实、证据材料、法律责任、诉讼成本等多个角度入手,进行耐心劝导和释法明理,经过三个多小时的调解,最终双方达成协议、握手言和。这是西安市各级建强综治中心、坚持调解先行,将纠纷化解在前端的一个缩影。

西安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把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实战化运行放在心上、抓在手上,精心制定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工作方案》和《建设指引》,对标对表“五有目标”“五个规范化”要求,对综治中心功能、场所设置、信息化建设、主要职能任务等进行统一规范,确保一个标准推进。

按照“多中心合一、一中心多用”思路,充分利用现有设施,依托基层治理综合保障中心、信访接待中心等进行集约建设。采取“1+20+X”“5+12+N”等模式,实现各方资源力量进驻、轮驻、随驻,由综治中心统筹,整合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人社、住建等部门和调解、心理咨询等社会组织力量,强化诉调对接、访调对接、工作衔接,快速响应各类诉求,破解力量分散、资源分割等问题,变“五龙治水”为“一门受理”。

2025年6月底前,西安市1个市级、18个区县(开发区)级、184个镇(街)级综治中心全部挂牌运行,目前已累计化解矛盾纠纷6.5万余件,化解率达90%,综治中心日渐成为民情“集散地”、民忧“解压阀”。

坚持民生为本

群众安全感逐年攀升

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是平安建设的“晴雨表”。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是一项大幅提升群众安全感的“民心工程”,必须持续发力,久久为功。西安市将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纳入“十四五”规划予以重点安排、系统部署,全面压实属地责任、政法机关办案责任、行业部门监管责任,推动形成了党委领导、部门协同、扫黑办统筹协调、市区(县)上下贯通的良好格局。

广泛宣传和畅通举报渠道,落实举报奖励、举报人保护等措施,先后接收核查线索3500余条,发放举报奖励35.2万元。坚持严打高压态势,对聚众斗殴、寻衅滋事、敲诈勒索、欺行霸市等涉黑涉恶违法犯罪露头就打,把依法严惩贯穿到侦查、起诉、审判、执行全过程。

与此同时,坚持以雷霆之势、利剑之威,重拳打击电信诈骗、非法集资、环食药等群众深恶痛绝的违法犯罪,建立完善反诈工作体系,逐年开展“云剑”“断卡”“断流”“雷霆”系列专项行动,累计破获电信网络诈骗及黑灰产案件1.9万余件;组建打击非法集资和网络传销专班,累计立案查处非法集资案件241起;以“昆仑”行动为牵引,累计破获秦岭“五乱”、制假售假等环食药类案件2056起,通过一系列专项打击行动,有力守护了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坚持安防为翼

立体化防控体系迭代升级

空中有无人机巡防,路口有警务会客厅值守,街面有民警执勤,每逢节假日,更有数以万计的平安志愿者联防联控……走在西安市的商圈、景点,这一幕幕总是让游客市民感到无比安心。

西安市积极实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提档升级工程,全面推进“数智赋能、空中巡防、地面管控、应急处突、共建共治”等10大类28项提档升级重点建设任务,建设并实体化运行“一网四中心”,完善境内境外警务合作机制,大力提升了整体防控功能,有效构建了社会治安防控新格局。

制定出台社会面防控力量《布局和工作规范》,统筹7支社会面力量,构建“线上线下、空地一体、联勤联动、专群结合”防控体系,不断提升社会面防控力量规范化管理和专业化建设。先后建成暖心警务会客厅107个、警务室1400余个、巡逻网格210个、检查站41个,构建最小作战单元3000余个,促使社会治安防控网织得更密更牢。

组建180余人的低空防控专业队伍,与工信、市场监管、体育等部门建立联动协作机制,全面提升低空领域管控能力。聘任整合街道、社区治安协理员3.1万余人,构建了公安主导、专群结合的巡防机制,巡防工作范围实现全覆盖、无死角。

坚持法治为核

法治化营商环境向好向优

“正义卫士,执法为民。警企协同,共筑平安。”企业负责人将这面锦旗送给公安高新分局民警,并说道“谢谢你们重拳打击违法犯罪,尽心尽力保护我们的合法权益,让我们在这座城市安心经营、舒心发展。”2025年6月,西安市公安局网安支队联合高新分局成功破获一起提供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程序,开发售卖外卖抢单“外挂”软件的犯罪案件,为该企业挽回经济损失400余万元。

这得益于西安市政法机关持续开展的“两行动、两措施”专项活动。针对发展所需、企业所急、群众所盼,西安政法机关加大侵企违法犯罪打击力度,有力维护企业合法权益,累计办理侵企刑事案件1008件、涉企执行案件23万余件,侵企违法犯罪发案率下降34.9%、破案率提升11.2%;推进法治服务提质增效,深入开展“法治体检”“送法入企”活动,帮助企业防范法律风险,受到多家企业致信感谢。

组织召开服务保障科技创新现场观摩推进会,发布首批《知识产权联系企业名录》《知识产权核心技术保护名录》,建成运行秦创原知识产权检察保护中心、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中心等平台,设立西安市仲裁委“硬科技”仲裁院,推广“陪跑式”法律服务、“护企雁”等经验做法,为科创企业提供全链条法治服务。综合运用挂牌督办、提级侦办等举措督促政法单位依法从快办理知识产权案件,审结知识产权案件2251件,先后为隆基、比亚迪等重点企业挽回损失3.39亿元,企业合法利益得到有效维护。

加快建设西安“一带一路”国际商事法律服务示范区(中央法务区),研究编制《示范区发展规划》,出台《加快发展实施意见》,明确发展思路定位;保障“国”字号政法资源集体搬迁、集中办公,推动40多家法务泛法务机构落地,成立西咸新区法院、检察院、市法院企业重整服务中心等部门,上线全国首个国际商事法律服务线上平台,受理商事调解案件6400余件,服务市场经营主体10万余家;举办“法治西安·示范先行”推介交流活动,加挂“中央法务区”,示范区品牌影响力、知名度显著提升,西安对外开放的法治新地标初具雏形。

平安西安建设任重道远。未来,西安市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把“十五五”规划关于平安中国建设的“新蓝图”转变为“施工图”,以担当作梁、以实干筑基,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西安实践的新征程上,书写更有温度、更有力量的平安建设新篇章。

相关报道
分享到:

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主办

Copyright 2015 www.chinapeace.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14028866 号-1 中国长安网 © 2017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