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本人或者发现其他有未成年人正在遭遇校园欺凌、家庭暴力或性侵害,不敢诉说或无处反映,可以通过西宁市城西区人民检察院‘未成年人防欺凌举报’小程序反映。‘晨曦未检’,守护少年的你。”
近年来,校园欺凌问题备受社会关注,如何有效预防和干预欺凌行为,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成为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焦点。2022年6月1日以来,西宁市城西区人民检察院倾情打造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品牌“晨曦未检”,“晨曦”取城西谐音,旨在以法治力量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同时,针对未成年人校园欺凌受害者不敢说、无处说等情况,2024年4月,城西区人民检察院率先在全省推出“晨曦未检”未成年人防欺凌举报小程序,通过智能化手段预防和干预校园欺凌行为,为青少年健康成长保驾护航,截至目前,已收到6条举报线索并已妥善处理。
记者了解到,该小程序不仅为未成年人提供了便捷的举报渠道,还通过多方联动机制,实现了对校园欺凌行为的早发现、早干预、早惩治。小程序的推出,是城西区人民检察院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中的创新举措,进一步强化了法律监督职责,为未成年人提供了更加全面的保护。
“我女儿在学校被同学排挤,遭受了精神欺凌,现在她已经不愿意去上学了,我不知道该怎么办。”2024年10月25日,“未成年人防欺凌举报”小程序收到了这样一条线索。
检察官立即与举报人取得联系,当面向其女儿小歆(化名)询问后得知,小歆是辖区某中学一名高二的学生,因为是转校生,小歆和同学们的关系一直不太融洽,同学们也不愿意和她交流,这让小歆十分苦恼,甚至渐渐出现了厌学心理。
随后,检察官与学校取得联系,学校表示会重点关注此事。同时,检察官联系了心理咨询师为小歆进行心理疏导。经过一段时间的疏导,小歆逐渐恢复了信心,重返校园继续求学。
城西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官郭瑛表示:“该小程序提供留言咨询功能,针对使用人可能遇到的困难、法律问题寻求帮助,我们会在后台收集留言,由专人负责对接有关部门进行核查,及时处理。同时,还与专业心理咨询机构合作,提供在线心理咨询服务。遭受欺凌的学生可通过小程序预约心理咨询师,获得及时的心理疏导和支持。”
“未成年人防欺凌举报”小程序聚焦了性侵、欺凌、拐卖未成年人等多种举报情形,实现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早发现、早干预、早惩治,及时阻断对未成年人的持续伤害。此外,小程序内置丰富的法律知识库,涵盖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帮助青少年增强法律意识,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2022年10月,小花的父母离婚后,小花被判给了父亲,她便一直跟着父亲生活,但父亲不仅没有尽到抚养的义务还经常虐待小花。小花的母亲发现情况后,多次提出变更小花的抚养权,均遭到拒绝。一次偶然的机会,小花的母亲了解到“未成年人防欺凌举报”小程序,通过小程序向检察院反映了小花被虐待一事,并提交相关证据。
检察官经调查了解情况属实,经过一段时间的监督和家庭教育指导后,小花的父亲依旧不履行监护职责,随后,检察官支持小花的母亲向法院提起变更小花抚养权起诉,最终小花回到了母亲身边。
一名中学教师表示:“这款小程序为学生提供了举报欺凌的渠道,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开展防欺凌教育。”
一名家长也感慨道:“有了这个平台,孩子遇到校园欺凌便有了投诉的渠道,发现问题也能第一时间寻求帮助。”
郭瑛向记者介绍:“‘未成年人防欺凌举报’小程序投入使用以来,城西区人民检察院坚持把‘数字检察’作为驱动未成年人综合司法保护的新动能和加速器,不仅为未成年人受到欺凌、家暴、性侵害提供有效的举报平台,更有利于检察机关持续加大对侵害未成年人案件的监督力度,实现未成年人保护监督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