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客户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2025年04月1日 星期二
“一站式”解民忧 青海聚力打造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新范式
时间:2025-03-28 12:45来源:青海法治报责任编辑: 李鸽

治国有常,利民为本。

近年来,从三江源头到河湟谷地,从牧区草场到城市社区,青海大力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将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作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筑基工程”,构建起“省—市—县—乡”四级贯通、功能集成的治理枢纽,以统一标准、实体运行、智能支撑的创新实践,加快提升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法治化水平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规范化水平,努力把矛盾纠纷化解在“百姓家门口”,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整合资源

打造“一站式”服务平台

走进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综治中心,宽敞明亮的接待大厅内,群众正有序地向工作人员反映诉求。

“这里共设有接待、受理2个大厅,以及公共法律服务、信访接待、矛盾纠纷、诉讼服务、综合服务5个窗口,还配备了综合调解室、行业调解室、律师工作室等20个功能(区)室。”民和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主任马麒向记者介绍,“目前,民和县委政法委、县司法局、县公安局、县人民法院、县人民检察院、县信访局6家单位已常驻中心办公,另有诚信法律服务所等5家单位定期轮驻。各类常驻工作人员共有31名,他们各司其职,共同为群众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

“以前遇上矛盾纠纷,我们不知道找哪个部门,经常要跑好几个地方。现在好了,有了综治中心,我们只需要来这儿,问题很快就能得到解决。”一名来访群众说道。

群众事,无小事。早在2023年,青海便开始整合各类资源,打破部门之间的壁垒,依托综治中心,整合矛盾纠纷调解中心、信访接待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等多个部门的资源力量,实现群众化解矛盾纠纷“只进一扇门、一次办成事”。

近两年来,通过这些集多种服务于一体的“一站式”平台,一批“骨头案”“钉子案”有效化解,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妥善解决,矛盾纠纷信访案件实现“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全省矛盾纠纷化解法治化水平全面提升。

去年11月,中央政法委对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作出安排,要求全力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做到矛盾纠纷化解“最多跑一地”,确保群众的每一项诉求都有人办、依法办。随后,青海省委政法委迅速研究部署,各市(州)、县(市、区)党委政法委把加强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列为2025年度重点工作。今年2月13日召开的青海省委政法工作会议再次强调,要将今年作为综治中心建设的突破年,切实把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作为政法“三基”建设重要载体,如期高质量实现县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同步推动省、市、乡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

在具体部署上,青海鲜明提出城区、农区、牧区“三种类型”的符合地域特色和实际的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模式,指导各地在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信访派员常驻的基础上,根据城区、农区、牧区不同的矛盾纠纷趋势特点和社会治安风险重点领域,分类推动相关行业部门、群团组织、社会组织等轮驻,积极参与矛盾联调、治安联治,并依托综治中心积极培育打造个人品牌调解室,不断拓展解纷功能。

规范建设

创新矛盾纠纷调解机制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综治中心是立足政法职能,推动各部门依法履职、形成合力,开展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和协助推动社会治安风险防控的重要工作平台。

3月1日,西宁市城北区综治中心正式揭牌投入使用。该中心占地面积1800平方米,共6层,有12家区属单位、15家律师事务所及4个品牌调解工作室近40人进驻,设有诉讼调解、信访接待等6个窗口,涵盖领导接访、心理疏导、巡回法庭等9大功能站室。中心建立“排查—化解—跟踪”全流程机制,打造多元共治的基层治理“共同体”,实现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关口前移、防治并举。

目前,全省8个市(州)综治中心均有实体机构。全省45个县级综治中心均已通过资源整合的方式,推动实现综治中心实体化运行,建成率达到100%。县级综治中心均设置了集信息咨询、综合受理、分流转办为一体的群众接待大厅和综合调解、品牌调解、行政调解、心理咨询服务、法律服务、私密谈话、指挥调度等职能的功能区(室)。

乡级综治中心主要依托党群服务中心、便民服务中心、司法所等挂牌设立,由乡镇(街道)政法委员统筹推动综治中心运行,基层派出所、司法所协同开展工作。与县级综治中心相比,乡级综治中心更注重在群防群治上下功夫,通过积极发动专兼职网格员、楼栋长、“五老”人员、物业人员、志愿者等力量,立足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在社情民意收集、治安巡防、矛盾排查、事件报告、特殊人群服务管理、法律宣传等方面均发挥重要补充作用。

记者了解到,在日常管理中,全省县级综治中心均建立了常驻、轮驻及内部管理制度,涵盖进驻人员行为规范、教育培训、考勤管理等方面,并探索出一系列日常工作机制,包括首问负责、案件受理、工作联动衔接、业务协同办理、案件分流转办、联席会议、服务评价等。

在县级综治中心,以法院、公安、司法、信访、检察等核心部门为“常驻基石”,以人社、卫健、住建等民生关联部门及工会、妇联等群团组织为“轮驻矩阵”,形成了动态协同架构,确保综治中心能够整合各方资源,形成工作合力,高效处理各类社会矛盾纠纷。

聚焦履行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和社会治安风险防控“两大职能”,坚持把“实战实用实效”作为落实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的重要标准,全省各地依托综治中心排查各类矛盾纠纷和社会治安风险问题,化解率保持在95%以上。

今年,为进一步服务保障综治中心实体化运行,青海省对照规范化建设需要,明确了多元化解、研判预警、协调调度、联席会议、岗位管理、督办问责六大机制,制定优化《县级综治中心化解矛盾纠纷流程图》,对基层加强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的指引进一步细化。

科技赋能

提升社会治理精细化水平

科技赋能发展,创新决胜未来。

综治中心是服务群众的窗口、化解矛盾的前沿。在综治中心建设过程中,青海各地积极借助科技手段,推进“互联网+基层治理”,完善基础数据,推进信息互通共享、风险及时预警、工作高效运转。

2023年,海东市将“技防”理念引入矛盾纠纷预防化解,以“1+2+3+N”模式建成“海东市智慧政法一体化平台”,建成工作内容综合、多种资源整合的信息化工作平台。截至目前,该平台已实现市、县(区)、乡(镇)、村(社区)四级联网应用,助推综治中心成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指挥调度中心、信息应用中心、预测预警中心、防范处置中心和为民服务中心。

西宁市城东区坚持科技引领,强化信息支撑,依托50个村(社区)综治中心,积极探索推进“互联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式,逐步实现“平面治理”向“数字治理”“智慧治理”的跳跃。

海北藏族自治州开发了覆盖州、县、乡三级的受理矛盾纠纷“码上报”小程序,实现了综治中心对矛盾纠纷、社会治安、便民服务、咨询服务、线索举报、信访事项的精准受理,让群众动动手指就能轻松快速上报化解矛盾纠纷。

按照“整合资源、明晰权责、强化协同、便民高效”的要求,全省今年将以县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为重点,一体推进省、市、乡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通过加强综治中心标准化、专业化、实战化、制度化、信息化建设,实现资源力量进一步整合、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平台运转进一步高效,确保在今年年底前,实现县级综治中心规范化,2026年年底前,基本实现省、市、乡综治中心规范化。

记者从省委政法委了解到,今年青海将部署开展全省统一综治信息平台建设工作,按照全省“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的原则,计划在今年年底前,依托省级综治中心搭建信息化平台,实现社会治安和矛盾纠纷数据全量掌握、闭环流转。

此外,还将探索综治信息平台与大数据和DeepSeek等人工智能新技术的融合应用,加强综治业务数据的智能分析和预警研判,让高原大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添上“云翅膀”。

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青海大力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既是平安建设夯基垒台的硬举措,也是促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软实力。从制度标准到科技应用,从资源整合到队伍建设,青海正以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书写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大文章”。

分享到:

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主办

Copyright 2015 www.chinapeace.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14028866 号-1 中国长安网 © 2017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