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检察机关对海南藏族自治州同德县项某交通肇事案启动“司法救助+社会帮扶”多元救助机制,落地有声,近日,国家司法救助金40万元发放到位,为4个困难家庭送去希望与关怀。
2014年,中央政法委会同财政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印发《关于建立完善国家司法救助制度的意见(试行)》。11年来,我省检察机关实行“应救尽救”,伴随国家司法救助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司法救助”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实实在在的司法为民举措。
精准实施司法救助
2024年4月,同德县人民检察院第三检察部排查到该救助线索后,第一时间深入了解洛某、更某等4名被害人家庭的特困情况。检察干警逐一走访入户,与困难群众亲切交谈,详细了解他们的家庭状况、经济来源以及面临的实际困难。经过严谨的评估,确认4户家庭中14人完全符合司法救助条件。为尽快缓解被救助人的生活困境,迅速启动救助程序,依法依规为困难群众发放40万元国家司法救助金。这笔资金犹如及时雨,化解燃眉之急,让被救助人感受到了司法的关怀与温暖。
积极开展社会帮扶
从单一的经济援助,扩展到心理辅导、法律援助、生活帮扶等多维度支持,司法救助经历了从无到有、由弱变强的华丽蜕变。
考虑到被救助人中有无任何收入的低保困难妇女、未成年人等特殊群体,同德县人民检察院主动与相关成员单位取得联系,积极发出多元救助申请。在多方共同努力下,一场“司法救助+社会帮扶”多元化救助行动全面展开。同德县机关工委、教育局、民政局、妇联、团委等部门积极响应,纷纷伸出援手,向被救助人发放社会救助金,并送去价值5万余元的米、面、油等生活物资,不仅满足了4个家庭的基本生活需求,更传递了社会大家庭的关爱与支持。
“司法救助案件规模持续扩大,有效防止了一大批案件当事人因案致贫、因案返贫,为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出了贡献。”省人民检察院第十检察(控告申诉检察)部负责人告诉记者。
从这起典型案事例中可以看出,司法救助不仅关注个体的命运,更在于对社会公正的坚守。
强化群众法律意识
救助金发放仪式结束后,检察官并没有就此止步。他们与群众面对面亲切交流,通过发放检察文化宣传品、详细讲解宣传手册、提供法律咨询等多种形式,向广大群众普及了司法救助、未成年人保护等方面的法律知识。为了让群众更好地理解相关法律内容,检察官以汉藏双语深入浅出地进行讲解,并就群众提出的各种问题进行了耐心细致的解答。
现场群众纷纷表示,看到我们身边的人得到了有效救助,这样的普法宣传活动非常有意义。
携手展望未来工作
司法救助是“雪中送炭”的工作,解决的是当事人的急迫困难。对于获得司法救助后仍然面临其他困难的当事人,检察机关还将协调相关部门开展社会救助工作,帮助其从根本上摆脱困境。
“我们还将持续深化司法救助工作,不断延伸救助触角,加强与民政、妇联、残联等部门的协作配合,共同构建更加完善、多元化的救助体系。以为困难群众提供全方位的帮扶为宗旨,以实际行动传递司法温暖,助力乡村振兴,让更多困难群众在司法救助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与检察温度。”谈及该案,同德县人民检察院办案检察官措吉加有感而发。
“这些年,我省检察机关司法救助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检察干警持续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用心用情高质效办好每一个司法救助案件,持续加大对农村地区生活困难当事人、残疾人、困难妇女儿童等特殊群体的救助帮扶力度,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做实人民群众可感受、能体验、得实惠的检察为民工作。”青海省人民检察院第十检察部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