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乐市综治中心工作人员为办事群众提供服务。石榴云/新疆法治报记者张蕾摄
“法学专家坐诊,不仅讲清了法律依据,还帮着对接部门,3天就解决了问题!”近日,在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博乐市综治中心拿到工伤赔偿款的务工人员艾某,拿着锦旗送给帮助他的法学专家。
这是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破解综治中心“融合表皮化、服务碎片化”难题的生动实践。过去,博州两县两市综治中心虽实现多部门集中办公,却常因缺乏专业“黏合剂”,陷入“各管一摊、物理叠加”的困境。如今,依托法学会基层服务站点入驻综治中心建设,综治中心正经历一场从“空间聚合”到“效能融合”的深刻变革,让“中心+站点”治理模式既有力度又有温度。
破局:“专家坐诊”解难题
“今年以来,综治中心的服务正在从‘能办’向‘好办’升级。法学专家的入驻,就像给我们装上‘智慧大脑’,让各部门协同更顺畅,服务更精准高效。”10月29日,博乐市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副主任范恒晴对记者说。
为改变部门入驻但协同不足的现状,博州法学会从高校、律所、退休的政法系统干警中遴选56名涵盖民事、商事、涉外法律专家,为两县两市综治中心量身定制“常态化坐诊+按需出诊”服务体系。
博乐市在综治中心设立“法学议事厅”,每月开展“案例会诊”,配套完善“三级课题分类管理体系”;精河县推行“专家+网格”联动,12名法学专家服务99个村(社区)综治站,群众扫码就能预约上门服务;阿拉山口市针对口岸涉外纠纷多的特点,组建“涉外法律服务专家组”,在综治中心设立“口岸法治岗”,今年已化解11起跨境货物运输纠纷。
截至目前,全州法学专家已累计坐诊595场次,接待群众咨询1208余人次,推动跨部门协同处置事项240件。
攻坚:“靶向会诊”开良方
8月8日,温泉县扎勒木特乡一起棘手的羊群承包纠纷在草场画上句号。这起涉及3户牧民的纠纷能顺利化解,离不开法学专家、新疆爱博(温泉)律师事务所主任才仁加甫的专业支持。
郑某等3户村民将羊群承包给吐某后,因对方擅自转交他人代牧造成损失,双方为剩余羊群的分配问题争执起来。温泉县综治中心接到案件后,邀请才仁加甫联合调解,他用通俗的语言解释法律规定,迅速厘清各方的法律责任,并提出清晰的分配方案。最终,在他的专业意见和调解小组的共同努力下,各方达成一致,并在现场完成羊群分配。
在博州,这样的纠纷由法学专家攻坚已成常态。针对征地拆迁、劳动争议等骨头案,综治中心建立“专家牵头+多部门协同”机制,让法学专家当主调人,统筹信访、住建、人社等部门力量,既用法律划清权责,又用政策解决实际困难。今年5月,阿拉山口市综治中心法学专家成功化解某外资企业与报关公司的侵权纠纷,为企业避免了跨境诉讼的高昂成本。
此前,精河县农贸市场商户因供暖问题求助,法学专家那·巴衣尔达拉介入后,精准提出“不能因企业间争议影响商户供暖”原则,引导供热公司在政策框架内研究费用减免办法,最终为商户恢复供暖。
“以前化解复杂纠纷,部门各说各理;现在专家定‘调子’,大家拧成一股绳。”温泉县综治中心负责人李军说。今年以来,法学专家已牵头化解重大矛盾纠纷14起,特别是成功化解了僵持3年以上的案件6起,得到群众一致好评。
升级:“行业赋能”聚合力
“以前招聘服务员,没签合同怕纠纷,签了合同又怕不规范;现在有了专家给的合同模板,心里踏实多了!”在博乐市青达拉街道开餐厅的李某某,翻着手里的《经营主体常用合同示范文本集》,笑得合不拢嘴。
这一变化,源于博州综治中心推动治理从“个案化解”向“行业规范”的升级。此前,博州餐饮、枸杞种植、旅游等行业常因合同不规范、风险预警难,陷入纠纷化解了问题还在的循环。法学专家入驻后,提出“行业把脉+机制护航”的治理思路,让综治中心从事后救火变成事前防范。
在精河县,针对枸杞种植户常因土地流转、收购定价引发纠纷的问题,专家团队深入枸杞种植村调研,梳理出法律风险,推动建立“村综治站+合作社+专家”的预警机制。今年枸杞采收季,全县相关纠纷同比下降。
阿拉山口市综治中心组建由20名专家组成的涉外法治人才专家库,涵盖国际贸易、海关、仲裁等领域专业人士,培养了15名中哈双语人才,建立“专业律师+法学人才+外籍调解员”的涉外调解队伍。同时引进新疆爱博律师事务所、天津臻恒律师事务所在阿拉山口设立分所,签约派驻资深律师常驻,通过“法治体检”“送法进企业”等活动,将纠纷化解关口前移。
今年以来,阿拉山口市法学专家为全市1175家企业提供专项法律支持,办理涉外公证案件27件、行政复议案件3件,接待法律咨询100余人次,受理各类法律援助案件3件,审批满意率和承办满意率均为100%。
“以前治理是‘头疼医头’,现在专家帮着建机制,一个行业规范了,一片群众都受益。”博州综治中心负责人表示。截至目前,法学专家已完成6个重点行业治理调研,形成《行业纠纷防范指南》等成果12项,推动3个行业纠纷发生率平均下降62%,真正实现了“化解一个纠纷,规范一个行业”。
如今,行走在博州的乡村社区、企业车间,总能看到法学专家与综治中心工作人员并肩忙碌的身影。从物理聚合到治理融合,从个案化解到行业规范,这支“外脑”力量正让博州综治中心成为基层治理的“智慧中枢”,用专业与温情,守护着平安与和谐。(记者:张蕾、童文艳;通讯员:丁雪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