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师阿拉尔市综治中心规范化运行以来,多方联动,将矛盾化解于无形,平安建设落地有声,截至今年9月,治安案件同比下降17%,信访事项同比下降28.9%,用高效治理筑牢平安稳定基石。

“智囊团”出招,提升解纷法治化水平
“没钱请律师,我就用我们全家人的性命搏一搏,什么不可测的事都会发生,我就不相信没有公道了。”当事人言语间充满了浓浓的火药味。
一场因土地征收补偿引发的信访案件,让综治中心面临情、理、法的三重考验,初次调解,各方不欢而散。纠纷总要化解,人心终需温暖。综治中心依托法学会基层服务站点、调动法学专家主动前往现场实地察看,充分了解当事人实际情况。

再次组织调解时,法学专家做足充分准备,既讲事实、依法理,也通人情、晓大义,为双方拟定了合理妥善的调解方案,让双方心服口服。从抗拒到信任,从对立到配合,这场一度陷入僵局的征收补偿纠纷,最终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第一师法学会充分发挥其联系面广、人才荟萃、专业权威的优势,建立涵盖资深法学专家、法律实务工作者102名的“综治中心法律咨询专家库”,针对重大疑难复杂矛盾纠纷、涉法涉诉信访案件,提供专业咨询意见和法律论证,为矛盾化解提供坚实的法理支撑。在师团两级综治中心设置法学会基层服务站点21个,深度参与综治中心建设与运行。自2025年综治中心实体化运行以来,已组织专家会诊49次,提供专业意见28条,有效破解了一批“钉子案”“骨头案”。
“主力军”坐阵,筑牢矛盾化解第一道防线
不久前,杨先生与张女士因商铺租赁纠纷前来综治中心申请调解。了解事情原委后,综治中心立即组织调解员开展案件分析,理顺证据链条,明确争议难点,并引导双方换位思考。调解员依据相关规定,既指出张女士违约事实,同时劝说杨先生体谅商户经营难处,提出分期支付、解约后另立延期合同等备选方案,最终促成双方达成和解协议,并在综治中心内的人民法院服务窗口现场完成司法确认,实现“人民调解+司法确认”的快速衔接。

在综治中心框架下,师人民调解协会牵头整合行业性专业性调解委员会以及品牌调解室资源,整体入驻综治中心,设立“人民调解窗口”和调解功能区,实现“统一受理、集中分流、联动调解”。建立了涵盖婚姻家庭、劳动争议、物业纠纷、医疗纠纷等领域的专业化调解团队,确保群众进来后“找得到人、解得了难”。深化“三调联动”,加强与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的衔接配合,形成“调解优先、诉讼断后”的分层过滤体系。2025年以来,受理案件332件,结案率95%,通过非诉方式调解案件111起,申请司法确认75件,有效节约职工群众诉讼成本。
“娘家人”服务,小家和大家安
“好妹子哩,你听我一句劝,你俩这矛盾真是因为这点装修款,那还不是因为心里憋着一股子气呢!”
“姐呀,咱有啥事要好好说呢,都坐下来心平气和说说。”
......

为服务“小家”、凝聚“大家”,致力做好妇女法律咨询、心理疏导、维权诉讼引导等工作,综治中心采取妇联组织轮驻方式,进一步完善“综治中心+妇联”的联动机制,着力打造家事纠纷柔性化解平台,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协同为当事人想办法、出主意、解难题,推动婚姻家庭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协助落实家庭暴力告诫制度,通过讲情、明理、释法,有效促进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把家庭邻里、婚恋感情等矛盾纠纷防范在先、发现在早、处置在小,实现家事矛盾纠纷源头化解,有效避免“民转刑”案件发生。
清晨的阳光透过玻璃窗,洒在第一师阿拉尔市综治中心“最多跑一地”的牌匾上,“一站式”多元解纷体系正在悄然改变着群众的生活。多元力量汇聚、工作机制创新,权责清晰、运转高效、便民惠民的社会治理新模式,正在书写着新时代一师基层治理的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