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敏,男,湖南湘阴县人,1984年11月出生,2001年12月入伍广西消防总队,200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06年分配到钦州市消防支队工作,历任代理副中队长、参谋、副中队长、政治指导员、警训科副科长、科长等职,现任钦州市消防救援支队灭火救援指挥部副部长兼作战训练科科长。参加工作以来,他牢记党的宗旨,始终牢记责任、团结战友,遵纪守法,认真履行职责,参与灭火和抢险救援1100余次,抢救遇险群众240余人。先后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三等功1次,2016年获广西优秀人民警察,2018年被评为广西“最美家庭”,被总队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1次,被支队评为优秀共产党员5次,多次被上级评为先进个人。在2020年“中匀7”轮应急抢险救援工作中,身先士卒,表现突出,被评为应急抢险救援工作突出个人。
作为支队战训业务骨干,张敏同志多次带队参加并圆满完成总队跨区域联合作战演练,参与组织指挥超强台风“威马逊”抢险救援、“4·4”玉柴石化火灾、“8·31”LNG槽车泄漏起火,“5·12”硫酸储罐泄漏抢险救援、“1·19”海豚湾大厦火灾、“12·8”汽油槽车侧翻起火灭火救援等多次重大消防救援事故处置和消防安保执勤任务,得到了总队、支队消防指战员的一致认可。
一、冲锋在前,争当抢险救援的“先锋者”
2020年8月4日03时30分,中国(广西)自贸试验区钦州港片区一艘装载880吨石脑油的3000吨级油轮“中匀7”发生泄漏燃爆事故。“作战训练科是一个‘为打仗、能打仗、打胜仗’的灭火救援职能科室,作为科室负责人,我责无旁贷,必须义无反顾、冲锋在前。”他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在接到指令时,他主动请缨,得到批准后,他立即奔赴“中匀7”油轮泄漏现场,力争以最快的速度、最高效的办法完成抢险救援任务。作为消防前沿指挥员,他始终在一线现场侦察检测、灾情研判、制定方案、现场指挥。他和队友们组成“敢死队”,率先登轮进行“零距离”处置。
在烈日、雷暴、海风侵蚀、蚊虫叮咬的恶劣条件下坚守12个昼夜,他平均每天睡眠时间不超过4个小时,有时通宵达旦。面对工作,他冲锋在前,提起家人,却深感愧疚,他从未告诉家人自己在执行危险任务,和爱人、小孩通电话总是勿勿挂断。母亲从湖南老家过来,都没顾上见上一面,一直坚守在救援一线。
二、能思善谋,争当辅助决策的“智慧者”
在参与总指挥部讨论决策时,他结合自身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敢提意见,敢提反对意见。有专家提出:把油轮拖带到距离海岸线较远的海域进行处置。张敏认为,在海上处置,一旦发生爆炸燃烧,陆地上的消防救援装备无法发挥作用,严重影响航道安全,并造成大面积海域污染。他迅速估算支队现有的消防车辆装备和处置能力,提出将油轮转移到偏远的应急码头进行处置,这一建议很快得到了总指挥部的赞同和采纳,并作为此次事故处置的先决流程。
“船舱内可燃气体浓度已经达到爆炸极限,未对舱体采取惰化防爆措施,冒然进行拖带作业,不可控的因素太多,静电、火花、碰撞、浪涌,任何一点因素都可能引发闪爆,灾情将发展成不可控范畴,风险太大。”面对直接将船舶拖带至码头开展作业的处置方案,张敏考虑诸多因素后提出反对意见,“必须先对船舶泄漏的泵舱、机舱进行惰化防爆处理,才能实施拖带作业”。经过多方讨论这一建议最终被专家组认可。
三、主动担当,争当雷厉风行的“执行者”
在指挥部决定采取靠泊处置的方案后,他先后3次踏察码头环境,提前组织调集了31辆消防车、2套远程供水系统、4辆机器人、6门大流量移动炮、20支屏风水幕装置等器材以及128吨泡沫灭火剂、10吨干粉到距离码头几公里的兴港消防站布置岸防阵地,带领指战员进行了2轮远程供水、供液测试。根据现场情况,精准估算供水能力、机器人、移动炮、水带、水枪等装备和灭火药剂的使用量,绘制岸防力量部署图,在船舶靠泊前一天将全部力量部署到位,并进行测试,确保万无一失。
可氮气源从哪里来?从哪里插释放管?使用什么材质的管道?怎么保证插管安全?需要多少的氮气量?注氮的流速多少合适?要达到什么指标才算惰化成功……处置石脑油油轮泄漏事故,张敏还是第一次。他连夜查阅相关资料、案例,向总队和专家请教,反复利用干粉车固定气瓶、移动气瓶组、液氮瓶等氮气源,设计定制高压软管、PVC管、消防水带、定制钢管等多种材质的管道进行注氮测试。通过不断的测试、论证,最终决定使用移动杜瓦瓶液氮和液氮车作为靠泊前后的注氮气源。正是张敏对细节精益求精的把控,才让救援沿着既定航线稳步进行。
不畏生死,争当敢打必胜的“勇敢者”
在海上对船舱进行惰化,是整个应急抢险救援的“首战”,成功与否,决定整个战局。一旦不成功,或引发剧烈的燃烧爆炸,或给后续的靠泊、过驳、清舱处置带来更大的风险,绝不允许失败,张敏和“敢死队”誓要夺取“首胜”。
石脑油多日的蒸发量让“中匀7”轮犹如一颗巨大的炸弹,随时都有爆炸危险。从拖轮靠近到管道预设,从打开注氮口至封闭舱口,从注氮量和流速的把控到数据的研判,每一步都必须小心翼翼,万无一失。特别是“敢死队”深入船舱内检测气体浓度、管道布置和注氮作业时,哪怕鞋底石子摩擦、氮气流速过快、管道的抖动等细微的失误,都有可能产生火花或静电引起爆炸。加入消防救援队伍已经19年的他非常了解这些危险性,“总得有人上,我对船舱构造最清楚,我是承担这个任务的最佳人选。”张敏说。
8月10日下午,指挥部宣布:“首战”告捷。就这样,从8月9日登轮注氮作业开始到船舶靠泊、油品过驳、清舱处理直至险情解除,连续6天6夜,他在生死边沿线上登轮进舱作业、检测30多次,为指挥部正确决策提供准确的数据依据,为科学、安全高效地实施抢险救援工作直至成功排除险情提供了重要的安全保障。
在此次“中匀7”油轮泄漏事故应急抢险救援中,张敏冲锋在前,主动担当,不畏生死,组织带领队伍充分发挥主力军国家队作用,始终冲锋在最需要、最危险的地方,为成功排除油轮泄漏险情做出了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