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客户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如何讲好中国法治故事?她这样回答【政法大咖的超级网课】
时间:2021-02-02 12:30来源:中国长安网责任编辑:陈言

编者按:

“为什么要讲好中国法治故事,传播中国法治强音?”“要客观理性、以理服人,用数据和事实说话;在充分宣讲中国法治建设成就的同时,也要实事求是分析问题。”

2020年12月17日,中国政法实务大讲堂走进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二级大法官陶凯元以“讲好中国法治故事,传播中国法治强音——以司法外交外宣工作为视角”为主题,为现场师生授课。

在该次课堂上,陶凯元结合自身丰富的对外法治宣传和司法外交活动经历,从“创新模式除障碍”“直面问题不回避”“回应关切注重互动”“选准角度服人心”四个方面总结了“讲好中国法治故事,传播中国法治强音”的心得体会。

面对这样的一场“头脑风暴”,赶紧跟着长安君一起来看看!


讲好中国法治故事,传播中国法治强音

——以司法外交外宣工作为视角

(陶凯元2020年12月17日)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尤其是四中全会以来,我国开展了史无前例的新一轮司法改革,从2014年到2018年,最高人民法院实施了四五改革纲要,2019年2月27日,最高人民法院又公布并实施了2019-2023年第五个五年改革纲要(即《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深化人民法院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的意见》)。这些改革取得的成效如何让国际分享、让世界公知,而不至于因不知而误读呢?这就需要我们利用多种场合讲好中国法治故事。今天,我想根据自身的切实经历,和大家分享我的感悟与思考,我选择与大家交流的题目是:“讲好中国法治故事传播中国法治强音”。因为我认为今天的法律人,都应该是既有家国情怀,又兼具国际视野和战略思维的。

前言

当今世界,国际环境日趋错综复杂,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进入加速演变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东升西降”,但“西强东弱”尚有存量。世界格局演变背后的主要推动力量是我国持续快速发展,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前进。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这个大变局加速变化,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

一是中国风景好,世界乱象多。十八大以来,中国政府治国理政的“成绩单”不断刷新,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始终保持在30%以上,成为世界经济的主要动力源。疫情爆发后,中国政府第一时间迅速做出反应,全国人民上下一心在最短时间内控制住疫情,并稳步恢复生活生产秩序。而与此相对应,这几年全球经济增长乏力,发展鸿沟日益突出,种族矛盾加剧,兵戎相见时有发生,今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又演变成全球大流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今年10月13日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WorldEconomicOutlook)、11月的预测,以及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12月1日发布的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都对世界经济复苏前景充满忧虑。报告都预测,无论是美国、日本、英国等发达经济体,还是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2020年的GDP几乎都将出现程度不同的萎缩,而唯一的例外来自中国——IMF和OECD全部预测显示,2020年中国经济复苏快于预期,是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所以,可以说,“中国之治”和“西方之乱”形成了鲜明对比。

二是中国在路上,世界在路口。改革开放特别是十八大以来,我国取得了全方位、开创性的历史性成就,发生了深层次、根本性的历史性变革,这都是通过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的。十九大向世界郑重宣告,中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而放眼世界,特朗普入主白宫以来,多项政策调整“四面楚歌”,疫情的持续恶化、蔓延升级的街头暴力冲突、伴随胶着混乱的总统大选、撕裂的美国社会;英国脱欧、西班牙加泰罗尼亚独立公投、欧洲新一轮疫情加剧爆发,欧盟内部分裂趋势加剧,随着世界政坛形势的变化,西方各国“黑天鹅”事件不断,均站在“十字路口”。在全世界都面临道路选择和治理困惑的时候,中国坚定自信地走在自己的道路上,即将开启的“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中国正稳步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

三是中国新时代,世界新愿景。十九大明确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一重大政治论断具有极强的历史穿透力和现实感召力,为未来世界发展擘划了恢宏壮丽的中国蓝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中国正在成为全球新思想的发源地、新动能的发动机、新愿景的发明者。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重要的世界意义。“中国好,世界才更好”在当下愈发具有现实意义。中国越能游刃有余应对变局,越能给世界注入确定性。刚刚过去的第三季度,我国进出口总值、出口总值、进口总值均创下季度历史新高,不但显示了中国经济的动能强、韧性足,更对稳定全球供应链、产业链具有重要意义。而海外舆论也期待,在“十四五”时期,世界继续受益于“东方引擎”的战略规划和发展红利。


一、为何要“讲好中国法治故事,传播中国法治强音”

(一)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对外宣传工作,突出强调“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站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高度,正确把握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深入思考“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等关乎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课题,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背景、重大意义、丰富内涵和实现途径等重大问题进行深刻阐述,引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与实践创新,为人类社会实现共同发展、持续繁荣、长治久安绘制了蓝图,体现了中国致力于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的崇高目标,体现了中国将自身发展与世界发展相统一的全球视野、世界胸怀和大国担当。

主要有四个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外宣工作的重要讲话批示;中央决定、报告中关于外宣工作的论述;中央有关外宣工作的文件;中央有关智库建设工作的文件。

(二)“讲好中国法治故事,传播中国法治强音”是推进中国法治建设的需要

法治作为人类选择的全球治理、国家治理、社会治理的迄今最优的治理模式或机制,体现了法治文明,而法治文明与法治故事是相伴相生的。西方的法治故事很多,比如摩西十诫的故事等,在中国也有商鞅变法、子产铸刑鼎等故事。可以说,法治故事构成了法治文明的重要内容,是法治文化的一个显性特征。一个国家和民族,其法治故事传承的广度和深度也折射出这个国家和民族法治建设的力度与厚度。因此,讲授与传播中国法治故事得益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实践,反过来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组成。当代中国已经选择了法治,中国人民已经走出了一条不同于西方、超越中国传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要使法治建设深入人心,必须善于发现、挖掘和传播在法治建设中生成的法治故事,坚定地向世界展示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成就,从而进一步增强国内人民对法治的参与感、国外民众对中国法治进步的认同感,展现我国优良的营商环境,提升我国在法治领域的软实力,为中国改革开放创造更好的外部环境,争取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

(三)“讲好中国法治故事,传播中国法治强音”是增强中国国际话语权的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传播力决定影响力,话语权决定主动权……要下大气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加快提升中国话语的国际影响力,让全世界都能听到并听清中国声音。讲故事,是国际传播的最佳方式。”在对外传播中,鉴于文化传统、政治制度、发展阶段等诸方面的差异,简单的说教显得苍白乏力。只有讲好中国故事,才能把不同背景的人们带入当代中国,加强对中国的认识与理解。当代中国的法治故事是中国故事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随着依法治国成为全党工作大局、法治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法治故事在中国故事中应该占有更高的位置与更大的比重。讲好包括法治故事在内的中国故事,事关国际话语权,是国家软实力的体现。要让全世界人民知道,中国是一个民主与法治的国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虽与西方法治不同但独具魅力,并将促进世界法治文明的繁荣。要有效利用我们自身的法治故事展示法治进程,形象生动地回应不同观念和质疑,增强在国际法律事务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四)“讲好中国法治故事,传播中国法治强音”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应有之义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当今时代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从顺应历史潮流、增进人类福祉出发,提出的重大命题,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对全球治理与国际法治思想的新贡献。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要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积极营造良好外部环境,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

人类命运共同体新理念蕴含了丰富、深刻的国际法理论和思想,它是结合中华优秀文化(特别是“和”文化)、在高度概括新中国对外关系中的国际法理论与实践基础上的与时俱进,也是中国在国际社会影响力日益提升的同时,为适应我们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外交政策的国际法需要,而提出的新主张。习近平总书记在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讲话中指出:我们要“认清全球治理体系大变革,积极参与构建国际新秩序……当前,全球治理和国际规则制定主导权的斗争十分激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讲好中国法治故事,传播中国法治文化、理念和制度,为全球法治建设提供中国智慧,就是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贡献。

当前,全球大灾疫和百年大变局叠加交织,国际和地区形势复杂深刻演变。11月10日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次会议上,习近平主席发表重要讲话,立足当下、着眼未来,提出了促进上合组织发展的“中国方案”,首次在上合组织框架内提出构建“卫生健康共同体”“安全共同体”“发展共同体”“人文共同体”的重大倡议,发出了构建更加紧密的命运共同体的时代强音。

二、如何“讲好中国法治故事,传播中国法治强音”


十八大以来,司法外交工作取得重大进展。以最高人民法院为例,十八大以来,每年大法官级别的外事活动就有五、六十场,最高法院法官们参与的国际会议、研讨、条约/公约协商等活动多达每年上百场。近年来,更是开展、主办了多个主场司法外交活动与会议,主要有:中国—中东欧国家最高法院院长会议、中国-东盟大法官论坛丝绸之路(敦煌)司法合作国际论坛中国与葡萄牙语国家最高法院院长会议、第十三次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最高法院院长会议、世界执行大会、世界互联网法治论坛等有重大国际性会议,牵头形成了一系列有影响力的国际规则文件

2014年以来,我开展对外法治宣讲、参加国际司法领域会议和其他司法外事活动共30余场,先后出任世界法学家协会第二副主席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法官顾问委员会委员。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1月25日至2015年1月31日,受中央委派率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对外宣讲团成功访问了美国和加拿大。出访期间,共用英语进行三场公开宣讲,开展其他外宣外交活动13场,取得良好成效。境内外20多家媒体给予了全面、客观、积极、正面的评价。这次宣讲,我有以下四个体会:

一是要创新模式除障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用海外读者乐于接受的方式、易于理解的语言,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努力成为增信释疑、凝心聚力的桥梁纽带。用外方易于接受的方式和听得懂的语言,在有效时间内传递大量权威、积极信息,树立中国法律人自信、专业、敬业的良好形象,是对外法治宣讲和司法外交活动获得成功的基础。二是要直面问题不回避。坦诚相见,直面问题,是对外法治宣讲和司法外交活动得以成功的关键。三是要回应关切重互动。回应关切、注重互动,是对外法治宣讲和司法外交活动获得成功的要害。四是要选准角度服人心。客观理性、以理服人,是对外法治宣讲和司法外交活动获得成功的“金钥匙”。在充分宣讲中国在法治建设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客观求是地分析存在的问题。注重让数据和事实说话,让听众感受到真实信服。


三、关于“讲好中国法治故事,传播中国法治强音”的几点思考

(一)司法外交外事工作应当成为大国外交外宣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法治是国际潮流,也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必由之路,”有必要让外界,特别是美等西方发达国家更多了解法治中国建设情况。司法领域外宣应成为讲好中国和中共故事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我们宜将司法交流合作融入国家总体外交中,也可在党的对外信息传播中开展法治专项传播,同公共外交、政党外交有机结合,优势互补。应发挥最高人民法院等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的重要作用,可将“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面向外国驻华使节、媒体、企业开展最高人民法院开放日活动,继续邀请其旁听庭审,赴国外开展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等专题宣讲交流,实现我首席大法官同美西方国家首席大法官互访,树立中国政府重法、守法的形象,使司法交流合作成为中外关系中的积极因素。

(二)要秉持法治精神

“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之一。各国法律体系虽然不同,文化传统不一,但是法律规则背后的公平正义理念、对利益平衡的考量,也是相通的。我们将中国法律规则背后的公平正义观解读出来,不仅可以让海外受众更加深入了解中国法律,也更能理解中国法治的民主性、科学性、合理性。因此,在讲中国法律故事、进行司法外交时,需要秉持法治精神和全方位、高要求、国际化的专业素养,将我国的法治理念和法治实践恰当、精准地表达出来,并且用共通的法治原理和专业语言来阐述和解读中国的法治,方便海外人士更好地理解中国的立法、执法、司法和法律服务,才能引起共鸣、认同和尊重,从而更加理解、认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三)要体现中国特色

习近平同志指出:宣传阐释中国特色,就是要讲清楚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既然我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那么我们的法治故事不能照着西方国家的法治故事的模式来写。中国法治声音的国际传播,不仅是跨语言的传播,也是跨法律文化的传播,不仅是法律制度的传播,也是中国特色法治理念的传播。我们的法治故事要坚持自主性的思想文化标准,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法治话语体系,要以“中国梦”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背景,体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广泛参与推动法治建设的新成就,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给人民群众带来的获得感,充分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生机与活力。

(四)要拓展多种平台,开展国际法治主场外交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和法治道路需要在对外宣传阐释中得到全面、客观、准确的介绍。传播的范围越广泛,中国法治的形象就越能为更多的人所接受。因此,应当拓展平台和渠道,高度重视国际法治交流。比如,可以充分利用国际法律交流平台,如国际组织、国际会议、高端智库等。其中世界贸易组织(WTO)、世界银行((WorldBank))、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UNCITRAL)、海牙国际私法会议(HCCH)、国际统一私法协会(UNIDROIT)等国际法律机构,是特别重要的推广介绍中国法治成就的平台。

结语

同志们,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确定了“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五中全会闭幕后不到20天,又召开了首次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其中传递的信号不言而喻。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迫切需要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明确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中的重要地位。

这也进一步验证了古人所云:“法治兴则国家兴,法治衰则国家乱。”《韩非子有度》: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今年11月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在第三届上海进博会等六次重要国际会议上发表主旨演讲和作重要讲话,并致信中国法治国际论坛等会议,这些演讲、讲话和致信,都深刻阐释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举措和积极开展国际法治合作,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推进合作共赢、合作共担、合作共治与共同开放的信心和决心。真诚希望中国社会科学院和中国社科大学能不负时代,不负使命,为丰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法内涵和外延提供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在世界舞台唱响中国法治之声!

最后,我想用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对广大文艺工作者提出的“四有”要求与各位共勉。那就是,让我们“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

谢谢!


相关报道
分享到:

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主办

Copyright 2015 www.chinapeace.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14028866 号-1 中国长安网 © 2017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