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万物更新,故事的每一页都焕发着新的生机,北京警察也迎来了一波“上新”潮。
新理念
落地生根,向阳生长
这几天,出入境管理总队的王静婷正在忙活着布置发布会会场,在即将到来的中关村论坛上,出入境管理总队会发布“扬帆·助企”最新政策。“扬帆·助企”计划今年将迭代到3.0版本,和之前推出的8批次60项服务措施一起,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持续优化经商环境、服务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王静婷和她的战友们一起,通过主动服务,为企业和群众提供更精准便捷的出入境服务。从原来的“坐在窗口等人来”到换位思考,再到走出去服务、主动工作,越来越多的企业对王静婷说“我们还没想到,你们就做到了”。
如今,主动服务已成为16个区公安分局出入境部门的共识,纷纷建立了“扬帆”子品牌,对标区位优势精准定位服务。
在海淀,出入境管理大队的警企联络官张宇会通过“线上警企服务”平台7*24小时解答企业的问题,有时候还会涉及一些自己工作领域之外的问题,张宇便主动查资料、做解释。随着企业需求的增多,她专门挤出时间学习、积累、提升,每天主动把企业可能用到的服务和政策发给大家,企业员工后来和她熟了,把她称作涉外领域“百事通”。
2024年9月,西城分局警企联络官陈丽华通过“扬帆·助企”专窗的一次主动工作,让国际钢琴演奏家居教授感受到了温暖高效的警务服务,她写下热情洋溢的感谢信“万分感谢您们!你们让我感动!”,并在跨年前夕,带着学生们专程来到政务服务大厅,用一场新年音乐会,作为热情服务最动听的回馈。
新服务
警企服务中心上新啦!
项倩干了一件很多经侦民警一直想干的事。在她和同事们的努力下,经侦总队的警企服务中心和全市各区200余个警企服务站陆续建立,助力办案民警将涉企案件中发现的问题转化为企业防范建议,堵塞经营管理漏洞,助力企业放心投资、专心发展。
2024年5月,通州分局警企服务站派驻民警凭借丰富的办案经验,迅速破获一起企业内部员工侵占公司财产案件,获得企业赞誉“没想到破案效率这么高,为我们扎根通州、更好发展注入了信心”。每次看到这些正向反馈,项倩就觉得自己的工作很有价值:“这项工作实现了打击犯罪的源头治理。”
在警企服务中心,展示架上有一套备受企业欢迎的“蓝宝书”,是项倩和同事们的呕心沥血之作。他们组成的“小编辑部”几乎2个月没有回家,白天忙完工作,晚上就坐在一起碰思路,第一个月编写、第二个月过稿子,一字一字细扣,最终《涉企典型案例汇编》《经济犯罪风险防范指南》《企业合规工作指引》三部力作对外发布。
“小编辑部”中4个法学毕业的研究生觉得只写刑事范畴的内容不全面,又买了十几套民商类、企业合规的书籍,还去图书馆借了很多书作为参考,随着研究范围的扩大,书籍的体量也扩大到了6本,覆盖企业设立到运营的合规制度、内外防范和经典案例,兼具操作性和法理性。目前这几部“蓝宝书”的含金量还在不断上升,也在更大范围内进行推广。
最近一个月,警企服务中心上新了“线上服务站”,覆盖在各个区建立的警企服务站的企业中,实现在线解答企业疑难问题。为了扩充服务站资源,项倩和同事们又开始忙着准备各种防范宣传资料和宣传案例,为企业和群众提供高效便捷的报案和咨询服务,打通服务企业的“最后一公里”。
新融入
和企业的共同成长
从居民社区走到他所负责的科技园区的3分钟时间里,海淀分局清河派出所社区民警韩振山同步要求自己从社区的家长里短迅速切换成“企业工作模式”,以“同学,你好”开始了企业社区工作。
为了夯实安全防范基础,韩振山走遍了园区的每个角落;为了做好企业新产品发布会等大人流服务保障,他提前做好方案预案,确保安全有序;为了更快更好地处理警情,他在园区内设置了警务站,让安全就在身边。
现在,他不仅了解企业文化、懂得员工心理、知晓企业发展需求,更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护航好企业的发展。
在距离不远的另一个科技园区,海淀分局马连洼派出所社区民警曹一可把宣讲搬到了室外,让广场掀起了一股“答题”潮,题目围绕最新的诈骗案件,宣讲对象完全随机,以一周两到三次的频率,一直坚持到现在。
和曹一可一起护航园区安全的,还有他的数字分身“小曹警官”,最新发生的电诈警情10分钟内就能以他的形象出现在企业走廊、电梯、餐厅的屏幕上进行防范提示,防止同类案件接续发生。
如今他正在和园区企业合作,对数字民警进行再升级,接入大模型的数字民警将迭代为AI民警,为员工们提供更贴心的交互服务。
这些创新服务的点子,都来自于曹一可和员工们交流时受到的启发和“点单”,和“00”后员工交流时对方“觉得台上的警察叔叔有距离感,能否增加趣味性”让曹一可开始了反思,琢磨出了更对年轻人口味的宣传方式。
通过曹一可钉钉子一样的钻劲和韧劲,安全的理念如同一颗种子,渐渐深植企业,长出枝叶,也有越来越多的人站在他身边,越来越多的园区企业主动加入,同曹一可一起建立起了园区的“反诈防护圈”和“安全防护网”。
新朋友
值得信赖的警察朋友
最近,侯腾飞又琢磨出了新的反诈宣传方式。在首都师范大学,很多学生因为一堂有趣的反诈宣传课认识了恩济庄派出所社区民警侯腾飞。
在化学系,他用化学反应来对应不同类型的诈骗;在音乐学院,他用歌剧里充满戏剧性的故事和声情并茂的表演来做讲解……侯腾飞讲得尽兴,现场学生的反应也很热烈,直到讲完大家合影留念时心还怦怦地快速跳动。
顺着反诈这项工作抓手,侯腾飞很快融入校园,将首师大近30个院系的反诈学生代表纳入为反诈志愿队伍,如今他微信里已经有2000多首师大的师生。侯腾飞的大学同学来读博,一抬眼就能看到学院楼张贴着侯腾飞的照片和电话,这些小举措都是为了第一时间能为学生们提供帮助。
“一个警察要像一棵大树,把根深深扎进社区,为老百姓遮风挡雨”是侯腾飞不会忘记曾经守护辖区的“时代楷模”高宝来的话,怀抱这样的信念,如今他以社区民警的身份走进了师生们的心中,校园歌手大赛,他受邀担当评委,合唱比赛中,他和化学系同学们一起上台合唱《裹着心的光》,这些都是他与师生们结缘的美好记忆,也是青年友好型城市中的一位民警朋友带给学生们的宝贵的记忆一角。
每一次向“新”出发,都是为了更高质量的平安守护,他们的每个创新故事都带上了温暖的“安全后缀”,汇聚成科技创新中心的北京公安“发展答卷”。
文/通讯员 常丽芳
图/北京市公安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