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津市东丽区万新街道万隆社区,一间不大的社区警务室整洁明亮,桌子上摆着调解员、社区民警、律师三个桌牌。这间社区警务室还有个响亮的名字——“亚楠调解室”。近年来,天津公安东丽分局民警平亚楠一直在这间以他名字命名成立的调解室内,用心用情用力做好群众矛盾纠纷防范化解工作,得到了当事群众的一致认可。
2024年7月,东丽区将“亚楠调解室”作为示范标杆进行推广,目前106个社区已全部建成调解室,实现公安派出所、司法所、律师事务所资源在基层汇聚,让矛盾纠纷一站管、一站清。
上述试点调解室是天津市推进“三所联动”“三室联建”工作机制的生动写照。
整合各方调解资源、打造天津“热线联盟”、完善纠纷化解机制……2024年以来,天津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进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法治化,让小事不出村居、大事不出镇街、矛盾不上交,走出了一条矛盾纠纷预防化解的新路径。
“法理情”同频共振
“三所联动”“靶向施治”推动矛盾化解
社会细胞涵盖千万人民群众,基层治理错综复杂、盘根错节,遇到千变万化的难题时,常常需要联合办公、协作处理。
基层治理的“进阶”之路如何打通?在天津,大力推行的“三所联动”机制“秀”了波“硬核”操作。
为了将矛盾有效化解在第一线,天津市委政法委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动政法各单位整合调解资源,推动司法所、派出所和律师事务所在矛盾纠纷化解中的联调联动,做深做实“三所联动”。
市高级人民法院与市司法局建立人民法庭和司法所联调联动机制,全市259个司法所实现每个司法所至少对接一个律师事务所。
在化解过程中,调解员讲“情”,安抚当事人情绪;警察讲“理”,摆清证据事实;律师讲“法”,阐释法律依据。大家各司其职,形成调解室稳固的“铁三角”。
“谢谢您,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遇见您,是我在天津最开心的一件事……”前不久,公安蓟州分局文安街派出所社区民警收到了徐女士发来的信息,字里行间满是由衷的谢意。
原来,几天前,徐女士带着仅有6个月大的孩子,从江苏老家来到蓟州投奔男友,却被拒之门外。在蓟州举目无亲的徐女士无处栖身,只得向属地文安街派出所求助。经了解,徐女士与男友未婚先育,双方面对养育孩子的经济压力以及生活习惯上的诸多差异,隔阂日益加深,直至徐女士来津投奔男友,矛盾终于爆发。经民警耐心沟通,男方同意开门,但根本问题并未得到解决。
都说“清官难断家务事”,如何“对症下药”,解决眼下的矛盾?文安街派出所联合司法所、居委会、律师和心理咨询师,共同开展调解,深入了解双方矛盾根源与诉求。户籍民警解答了孩子办理户口的问题;司法所工作人员和律师现场普法,提供专业法律咨询,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心理咨询师对女方进行心理疏导,帮助缓解焦虑情绪。最终,经过多方调解,双方解开心结,明确了各自责任与未来规划,决定共同承担育儿责任,开启新生活。
“‘三所联动’机制充分体现了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是党领导下自治、德治、法治融合的体现,同时也是对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积极实践。”市司法局相关部门负责人说。
2024年以来,各区委政法委发挥统筹协调作用,推动完善“三所联动”具体工作,突出职能互补,凝聚三方合力,提高化解矛盾的针对性、时效性。如今,司法所、派出所和律师事务所在协作中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坚持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完善纠纷多元化化解机制,努力做到“矛盾不出所、矛盾不上交”,构建“三所合一”新机制,让矛盾调解室从“小诊所”变成了“大医院”,调解效率进一步提升。
从“独自撑篙”到“众人划桨”
“三室联建”打通基层治理“最末梢”
社区,本是人们安居乐业的温馨港湾,但生活的琐碎难免会引发一些矛盾纠纷,如同平静的湖面上偶尔泛起的涟漪。
2024年以来,本市向基层纵深推进调解室、警务室和法律服务室“三室联建”,进一步整合调解力量,发挥专业优势,努力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市委政法委积极推动全市3213名在职和退休政法干警下沉街乡镇、社区村,直接参与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提升基层化解矛盾纠纷专业能力、法治能力。
日前,在南开区嘉陵道街云龙里社区服务大厅,网格员、民警、律师、人民调解员等一一落座。
一张桌、几杯清茶……众人开始各抒己见。原来,辖区内盈艺园和盈秀园两个小区消防电系统存在故障,经物业商讨准备动用小区维修基金,小区业主则提出了异议。对此,社区书记房艳决定立即召集“三室”人员、居民代表及物业工作人员,共同商讨修缮问题。
此前,面对群众的多元诉求,社区常常有心无力,因为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一共有5名成员,均为社区工作人员和辖区居民兼任,专业能力不足,在处理此类问题上会很棘手。社区“三室联建”机制运行后,社区调解力量不足、水平不专业的问题得到很大程度解决。
会上,物业公司代表摆明观点:“消防电系统存在故障,当然要由小区的维修基金出资。”“小区刚刚交付五年,就要动用我们房子的‘养老金’,这到底是开发商的遗留问题,还是物业维护不到位?”业主代表也说出了想法。
“按照规定,维修消防设施可以动用维修基金,但有两个前提……”接下来,通过律师、民警、人民调解员的专业普法和耐心劝说,经过在场人员的充分讨论,物业和业主最终达成了共识,一场纠纷得到了有效化解,居民现场鼓起了掌。据统计,自“三室联建”机制运行以来,云龙里社区已召开居民矛盾调解会8次,调处居民纠纷10起,治理辖区违章1处,提供法律咨询服务6人次。
如今,天津还涌现出南开区老郑调解工作室、津南区金彪调解工作室、河东区晓娴调解工作室等82个品牌调解室,500余个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活跃在一线。“三所联动”“三室联建”融合联动机制运转完善后,大大提升了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法治化水平,也推动实现了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服务更便捷更快速更优质
“热线联盟”互转互通化解群众难题
不久前,一位咨询人拨打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自述其亲属发生交通事故意外去世,询问如何通过法律途径进行理赔,并想了解天津市关于抚恤金的具体政策。接线员解答咨询人的法律问题后,为其转接至12333社保服务热线,由相关工作人员回答抚恤金具体政策。
“老百姓对各类热线电话记不住、认不全,遇到事也不知道打哪部热线能解决问题,通过咨询,我知道天津成立了‘热线联盟’,话务‘一键转接’机制给我们提供了便利。”问题有了答案,咨询人满意地说。
在天津,相关职能部门都有自己的热线电话,一旦遇上事关好几个部门的事情,市民就得分别咨询。能不能通过改革,尽量让市民只打一个电话?2024年6月,由市委政法委牵头,梳理出市民最常咨询的事项,选出13条群众常用的热线,组织政务服务办、公安、人社、卫生健康、医保等部门,成立天津“热线联盟”。
“热线联盟”在不改变各热线电话原有职能的基础上,在不开通新热线电话的前提下,建立了来电“首接即办”、话务“一键转接”、处理“协同联动”、问题“精准研判”等四项工作机制。
市民拨打联盟中任意一个号码,接线员就可根据市民提出的问题给出解答,或者第一时间在“热线联盟”中一键转接,实现互转互通。在此基础上,市委政法委还深化改革,发挥热线预警研判功能,接线员接到电话后,对于群众关注度高的事项列出清单,进行分类研判,有矛盾纠纷隐患的,会把信息及时推送给属地公安部门,需要跨部门解决的复杂问题,建立分级分类会商制度,实现多部门联动,从源头化解矛盾。
“‘热线联盟’开通当天凌晨,12355青少年服务热线便转来一条线索,有一个学生突发紧急状况,但是他们不知道学生的具体位置,无法进一步干预。”天津市公安局指挥中心相关部门负责人回忆。公安部门协同联动,迅速组织排查,很快找到了这个学生,及时解决了问题。
有数据显示,“热线联盟”启动运行以来,高效解答群众咨询20余万件,联动处置紧急事项500余起,进一步拓宽服务领域,提高热线服务的效率。
基层稳,则天下安。服务举措持续出台,不仅汇聚了强大的调解合力,也织就了一张张坚实的“平安网”,真正把群众的心结化解在萌芽、问题解决在基层,为天津描绘出一道道靓丽的“枫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