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客户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三季调解路,从“对簿公堂”到“握手言和”!占地纠纷变“春耕序曲”……
时间:2025-05-11 17:14来源:龙江政法网责任编辑: 陈言

2023年秋收后,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同区林源镇村民李某望着自家地头多出的半亩玉米地愁容满面——邻居周某连续两年在争议地块上耕种,双方因土地权属和补偿问题争执不下。“这地是我家承包合同上明明白白写着的!”李某手持泛黄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指着田埂上歪倒的界桩,“他多占一年不说,今年又抢着播了种!”经村委会多次调解未果,李某一纸诉状告上法院。

大庆市大同区人民法院的承办法官翻阅卷宗发现,争议地块位于两家承包地交界处,因多年耕种导致界址不清,承包经营权证附图模糊难辨。带着卷尺和绘图工具,承办法官在金秋的玉米地里反复丈量,对照村委会台账、调取卫星定位图,最终确认争议地块确属李某承包范围,而周某2023年、2024年连续耕种构成侵权。

2024年秋,首次调解在田埂边展开。承办法官踩着泥泞,用铁锹重新标出界址:“老李,你看这界桩往南移30公分,就是合同上的坐标点。老周,你多种的这一年地,按市场价得补人家1200元租金。”

周某梗着脖子反驳:“我投入的种子化肥钱谁赔?”法官掏出手机翻开法律条文:“侵权期间的收益你得返还,但合理投入可以协商。”从正午到日落,双方看着重新划定的地界,终于敲定补偿方案:周某次年春耕前返还土地,赔偿1500元青苗损失。

谁料今年春耕在即,周某又在争议地块深耕土壤,想继续占用土地。法官到达现场时,李某正拿着锄头跟周某争执,双方剑拔弩张。“咱们去年签的调解协议,白纸黑字按了手印,咋能说了不算?”承办法官再次召集双方,在田头展开“背对背”调解:一面讲清拒不履行的法律后果,一面帮周某算经济账——“你现在抢种,败诉后不仅要赔钱,玉米还得拔掉,何苦呢?”最终周某当场承认错误,承诺3日内移除作物,法院同步扣押其名下农机具作为履行担保。

今年4月,承办法官回访时看到,新栽的杨树苗沿着地界茁壮成长,李某正在给周某讲解作物的病虫害防治。“法官,多亏你来回跑了8趟,现在地界清了,心里也敞亮了!”周某不好意思地笑了。法庭趁热打铁,联合村委会在村部召开“土地纠纷化解现场会”,以本案为例讲解权属证书办理、证据保存等知识,30多位村民围坐听讲,现场发放普法手册200余份。

本案历时7个月,法官累计走访12次,绘制地块示意图5份,组织调解7场。“土地纠纷往往不是钱的事,是一口气的事。”承办法官在结案报告中写道,“只有蹲下来听百姓说话,站在地头算明白‘法律账+人情账’,才能让司法温度渗透到田埂地头。”

从秋收到春耕,从争议地块到和谐田垄,这起纠纷的圆满化解,正是人民法庭扎根基层、司法为民的生动注脚。当法槌敲响在田间地头,当调解融入家长里短,法治的种子便在黑土地上悄然生根。大庆市大同区人民法院将继续以脚步丈量责任,用真心守护公平,让每一寸土地都沐浴在法治的阳光里。

相关报道
分享到:

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主办

Copyright 2015 www.chinapeace.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14028866 号-1 中国长安网 © 2017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