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客户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加强黑土地司法保护 筑牢粮食安全“压舱石”
时间:2025-06-26 10:13来源:龙江政法网责任编辑: 李鸽

今年6月25日是第35个全国“土地日”

万物土中生,有土斯有粮

黑土地是“耕地中的大熊猫”

更是端牢“中国饭碗”的根基所在

黑龙江省宝泉岭人民法院

深入落实省高级人民法院“一要二统三抓实”工作思路

以“三争”晋先为工作总抓手

深化“四化四解四到位”

聚焦黑土地全链条司法保护

探索保护路径、创新工作机制、优化服务举措

用法治力量守护这片沃土良田

黑土地,是极其珍贵的自然资源,被誉为“耕地中的大熊猫”,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近年来,宝泉岭人民法院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立足司法审判职能,打出黑土地保护“组合拳”,以司法之力守护“黑土粮仓”。

“多亏了法院,不光帮我们讨回了公道,更救活了这块地!”农户老张高兴地对承办法官说道。

近日,宝泉岭人民法院成功化解了一起因农药药害引发的财产损害赔偿纠纷,承办法官将审判法庭“搬”到田间地头,同时邀请管理区农户、相关工作人员等参加旁听庭审,通过“巡回审判+普法宣传”,实现了“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良好效果。

张某与孙某均为宝泉岭某农场农户,孙某种植玉米,张某种植水稻,二人耕地相邻。春耕时节,孙某为自己的玉米田喷洒农药时,因地处于上风口,喷洒的农药部分飘散至张某的水稻田内造成药害,因对药害造成的损害原因及受损程度存在较大分歧,双方多次协商未果,张某一纸诉状将孙某诉至法院。

承办法官详细了解案情后,为明确案件争议事实,尽快化解纠纷,不误农业生产,邀请辖区农业专家多次来到案涉土地一同“把脉会诊”,精确量化土壤受损程度及生态修复成本,在了解到可以通过喷洒解药来恢复受损土壤并降低损失后,立即告知张某让其及时喷洒解药,减轻对土地的损害。因该案对黑土地保护具有示范意义,经合议庭商议后,决定开展巡回审判,将审判法庭搬到田间地头。

庭审中,张某与孙某在土地受损原因、受损面积、具体损失金额等方面都存在较大争议,在充分听取双方意见后,承办法官当庭组织双方进行调解。调解过程中,法官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农业专家给出的专业意见,向双方当事人进行充分的释法明理,摆事实、讲法律、说道理;同时,基于双方地块相邻,从多年的邻里情分出发,劝说二人打开心结,互帮互谅,不要因此伤害了邻里感情。最后,法官在遵循事实和法律的基础上,给出了调解建议,双方均表示同意,当庭达成了调解协议:孙某负责喷洒解药、进行土壤修复,并赔偿张某因减产造成的损失,同时,采取深耕曝晒、增施有机肥等科学方案对受损土地进行系统修复。

庭审结束后,法官结合近年来“黑土地保护”典型案例,向在场旁听的群众详细讲解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黑土地保护法》《黑龙江省黑土地保护利用条例》,强调了保护黑土地的重要意义,切实提高辖区群众黑土地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近年来,宝泉岭人民法院坚持多维度发力,建立“前端预防、中端化解、终端解决”保护机制,持续强化司法保障力度,构建全链条黑土地保护体系。深化环资审判团队建设,实行环资刑事、民事、行政案件“三合一”归口审理模式,打造“北纬47°环资司法保护带”品牌,在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水土保持等领域构建“源头预防、过程控制、损害赔偿、责任追究”的保护体系,今年以来,共审结非法占用农用地等典型案件10余件。创新司法服务供给模式,以“尚法君”新媒体矩阵为依托,积极推行智慧普法、精准普法、视频普法等形式,广泛宣传黑土地保护的法律法规、政策措施,共开展专项普法18次,服务覆盖辖区群众2万余人次。深化“法庭干警入网格”工作机制,通过巡回审判、上门调解等便民服务举措,将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确保不误农时农事。

黑土耕地是重要的农业资源和生产要素,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宝泉岭人民法院将进一步健全完善黑土地司法保护体系,依法打击破坏黑土地资源犯罪,践行“恢复性司法+社会化治理”模式,为守护“耕地中的大熊猫”、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

相关报道
分享到:

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主办

Copyright 2015 www.chinapeace.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14028866 号-1 中国长安网 © 2017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