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公安局东安分局数据实战中心,一块巨大的电子屏映入眼帘,民警们形容它是观察执法运行的“智慧之窗”。警情流转进度、案件办理状态、涉案财物去向、办案区使用情况……这些原本抽象复杂的执法环节,此刻正化为清晰跳动的数据流,实时呈现,这是牡丹江市公安局东安分局科技赋能规范执法的一个缩影。
“过去,‘监督空转’是痛点。法制部门侧重审核,对过程监管有心无力。办案一线缺乏有效约束,执法随意性时有发生。”东安分局法制大队负责人李云潭介绍。
从打造“执法全流程监督体系”目标到数据实战中心执法监督功能区的设立,这是监督模式一次质的飞跃。依托强大的数据聚合与分析能力,一个覆盖“警情、案件、涉案财物、办案区、卷宗”五大核心要素,并延伸至“涉未成年人案件、涉家暴案件”等敏感特殊环节的“5+N”监督体系从构想变成现实。
东安分局制定实施《执法全流程监督实施细则》,配套十余项精细化操作规定,构建了职责清晰、环环相扣的“两线三层级”监督体系,“两线”即执法监督与法制审核职能分工合作;“三层级”即监督功能区、法制部门、办案所队高效联动,形成监督合力。
我们配备了三名经验丰富、具有一线执法和法制工作背景的民警带领专业团队,并深度运用各类执法监督和大数据平台。东安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变被动监督为主动预防。东安分局自主搭建智能监督模型,为行政拘留罚款执行、刑事案件立案等关键节点嵌入“期中提示、临期预警”功能。一旦系统捕捉到流程即将逾期或出现异常,预警信息便通过分局自建的警务数据流转平台,精准直达办案民警的移动终端。
“过去是事后纠错,现在是事中提醒,甚至事前预防,偏差在萌芽阶段就被及时干预。”法制大队民警邓春洋深有感触。
数据实战中心执法监督功能区与分局法制部门采取“审监分离、高效配合”的模式,释放出强大的监督合力,对执法流程进行穿透式扫描。
——数据透视。2024年以来,累计深度研判海量警情、细致评查案件600余起,巡查办案区音视频数千小时,“揪”出卷宗问题百余个。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是对执法规范近乎严苛的审视。
——精准清障。应受未受、立而不侦、涉案财物体外循环、超范围查扣冻、涉家暴告诫执行不到位……这些曾经困扰执法质效的“沉疴旧疾”,在数据的精准锁定下无处遁形,被一一督促整改。
——风险前移。监督中捕捉到的敏感案事件信息和重点人员,被实时推送至相关职能部门,为前端化解社会矛盾、精准防控风险提供了有力支撑,将监督的触角延伸至社会治理的“末梢神经”。
东安分局将数据实战中心监督功能区与纪检督察部门深度捆绑,彻底打破“只监督不问责”的壁垒。发现问题后,整改指令直抵责任民警,纪检督察同步跟进。对整改不力、失职失责者严肃追责问责,以刚性约束倒逼规范执法成为自觉。
“我们创新运行执法办案积分管理制度,将监督结果科学量化为积分,对民警执法办案进行综合评估。这套机制有效点燃了民警‘想办案、多办案、办好案’的内生动力,实现了执法质量与执法效能的双提升。”牡丹江市东安区副区长、市公安局东安分局局长梁光玉介绍道。
每一次预警的精准提示、每一条指令的高效送达、每一次问题的闭环整改,都推动着执法权力在更加透明、规范的轨道上运行。
深入实践“阳光下的守护”,牡丹江市公安局东安分局以科技之眼洞察秋毫,以制度之力压实责任,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警情的妥善处置、每一起案件的公正办理中,真切感受到法治公安建设的力度与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