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王某经同乡介绍,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双城区石家村来到千里之外的大兴安岭地区呼玛县一家豆制品厂做帮厨,家里正在读高中的女儿和体弱多病的婆婆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她,让她倍加珍惜这份收入虽微薄却来之不易的工作。
然而,命运的转折发生在一个普通的清晨。那天她早起熬粥,不慎在厨房门口结冰的台阶上滑倒,左膝重重磕在石阶上,刺骨的疼痛瞬间传来。工友们慌忙将她送到医院,诊断结果是左胫骨骨折,东拼西凑的手术费、住院费一共花了2.4万元。出院后,夫妻俩抱着一丝希望找到厂方,却被负责人杨老板以“临时工不在工伤保险范围内”为由搪塞。
走投无路之际,有人建议他们去刚刚挂牌成立的县综治中心试试。5月20日,夫妻俩怀着忐忑的心情走进了调解大厅。在了解事情的经过后,综治中心随即召集了司法局调解员、人社局工作人员、豆制品厂负责人共同处理纠纷。

人社局工作人员翻开法规手册:“根据《工伤保险条例》,虽然未签订劳动合同,但事实劳动关系同样受法律保护。用人单位需承担工伤职工的医疗费用和相应补偿。”随即他转向厂方,“何况王大姐是在工作时间、工作场所因工作原因受伤,属于工伤无疑。”司法局的同志也从民法角度分析了厂方应承担的侵权责任,指出若走法律程序,厂方可能面临更高的赔偿金额。
整整一个下午,调解员巧妙地在双方之间斡旋,最终杨老板同意赔偿这笔费用,但二次手术和后遗症的费用不再负责,王某和丈夫同意调解结果,双方当场在调解协议书上签下名字。
呼玛县综治中心针对基层治理堵点难点,以新时代“枫桥经验”为引领,构建“分类施策、多元联动、闭环高效”的矛盾纠纷化解体系。年初以来,累计化解矛盾纠纷208件,化解率达99.5%,开展社情摸排巡查19次,排查不稳定因素10处,化解治安类纠纷43起,在这偏远的边境小镇,用法治的力量温暖着每一名群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