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客户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上海市司法局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处:满怀为民热忱,书写“有温度的执法”
时间:2024-09-23 08:07来源:上海法治报责任编辑:陈言

上海在全国率先探索轻微违法行为依法不予行政处罚,近70万家经营主体受益;统一综合执法系统上线40个执法条线,把权力关进了“制度的笼子”,确保了公平公正;1份报告替代41个领域证明的改革措施,让企业减负落到了实处……

这一切的背后离不开一支特别的团队——上海市司法局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处。他们满怀司法为民的热忱,从群众和企业的实际需求出发,因地制宜制定方案措施,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贡献力量。


一份清单,书写“有温度的执法”

一次走访中,有企业提出,“政府对较轻的违法行为能否不要上来就处罚,而是给予一定包容空间?这些行为大多是无心之失且可立即改正,企业一旦被罚,不仅经济受损,还会背上信用污点,阻碍发展。”

听到了企业的呼声,市司法局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处立即研究,提出了“依据行政处罚法轻微不罚制度,实施不罚”的解决路径;并针对“法律制度较为原则、操作性弱,执法人员不会实施、不敢实施”的问题,提出了“对违法行为逐项精细划分,明确轻微不罚的具体标准,形成清单,供一线执法人员具体实施”的解决方案;随即推出了国内首份省级轻微不罚清单,明确了市场监管、消防领域34项轻微不罚事项。

清单推出后反响强烈,3个月内仅长三角地区就出台了14份类似清单,“上海做法”受到各方一致好评,被誉为“有温度的执法”。2020年,“上海做法”被国务院向全国复制推广,该做法也写入了《中国营商环境报告2020》。2021年,上海有关经验被吸纳进新行政处罚法。同时,中共中央、国务院《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明确要求各地“十四五”期间全面推行轻微不罚,上海做法上升为全国要求。

记者了解到,目前,本市现行有效清单33份,覆盖27个执法条线;截至今年3月底,68万余家企业受益,减免罚款金额超过9.1亿元。

一个系统,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近年来,人民群众对执法的要求日益提升。依托信息化、数字化规范执法行为、加强执法监督,已成为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一环。

市司法局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处与市级部门逐家对接,会商150余次、电话协调2万余次、研究解决各类问题500余个,帮助梳理执法事项3334项、细化执法案由近万个,构建市、区、街镇三级全覆盖的统一综合执法系统。记者了解到,通过该系统统一了执法办案的流程、数据标准、执法文书的样式。

图片

两年多的辛勤汗水最终凝结为全市40个执法条线全面上线,推广使用率达100%,使用人员达2.4万余人,上线案件70余万件。随着系统建设深入推进和使用,各条线执法活动越发流程清晰、文书规范、裁量严谨,执法人员行为越来越紧密地受到制度约束、系统监督,人民群众期盼的“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正在成为现实。

一项改革,让“一份报告替代一摞证明”

“上海某生物医药公司为在科创板上市,安排6名员工耗时大半年到各行政机关开具350多份合规证明。”一份调研转办单引起了市司法局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处的关注。

通过调研,团队发现这种情况在国内很普遍,企业上市、再融资等都需要开具大量证明,一般是几百个。尽管解决这个问题不是市司法局的法定义务,但关系到企业急难愁盼,为优化上海法治化营商环境,团队还是扛下了这一任务。

图片

经过深入研究,团队提出了“用一份报告替代一摞证明”的解决方案,广泛凝聚各方合力,逐项研究问题。

最终,经过与市发改委和41个执法条线等近百次研商,去年2月,本市出台了《关于推行市场主体以专用信用报告替代有无违法记录证明的实施方案》,实现上海的企业可用1份报告替代41个领域的证明。同时,还在“随申办”移动端全面上线全国首个“合规一码通”功能,实现企业有无违法记录“一码通行”。

该方案实施以来,本市已为各类企业出具报告2.4万余份,可替代超过55.7万个证明。上海在国内率先实现了41个领域从企业“四处求告、求而不得、多次往返”转变为“零跑动、自行办、立等可取”。该项工作还被国务院办公厅作为优化营商环境优秀经验做法向全国进行了通报。

相关报道
分享到:

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主办

Copyright 2015 www.chinapeace.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14028866 号-1 中国长安网 © 2017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