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写药品清单,多层级下线收药,交易均以现金结算;唆使老年人使用医保配购药,低价回收后加价出售……
近年来,不少非法分子铤而走险非法倒卖医保药品,从非法收卡、挂号开药、低价回收,到异地运输、层层加价、跨省销售,构建起一整套牟利闭环,持续蚕食医保基金。
今年4月下旬,上海市公安局刑侦总队会同医保部门,牵头黄浦、徐汇、静安、杨浦等分局刑侦部门对短期内跨机构、高频次配药等异常行为,成功抓获通过大量配药套取医保基金倒卖牟利的犯罪嫌疑人13名,当场缴获各类药品3000余盒。
今年3月,徐汇警方接市局刑侦总队线索称,陈某存在多次收购医保药品行为,疑似医保套现。经查,陈某在2至3月间多次从不同参保人手中收药,并将药品转售给滕某。进一步扩线后发现,滕某的药品来源不仅限于陈某。丁某、王某、江某、李某、刘某等多人均为滕某下线,并定期向其供货,再由滕某转手卖给上一级“中间商”周某、於某。周、於二人将药品分拣、打包后,通过雇佣司机丁某某,从郊区一家物流园集中发货至外省市诊所和药房,构建起收购、贩卖、转运“一条龙”的非法产业链。
今年6月,警方对12名犯罪嫌疑人开展集中收网,查获涉案药品共100余箱、近3万盒,种类涵盖速效救心丸、通心络胶囊等百余种常用药品,总价值超过120万元。这些药品大多储存在普通居民住宅内,缺乏必要的避光、避湿、冷藏等条件,存在严重用药风险。
经审讯,周某、於某交代,他们曾长期从事倒卖药品的非法活动,掌握向外省市药房供货的渠道。首次交易时,他们会手写药品清单,多为治疗心脑血管、胃病等常用药,不限制数量,以收得越多越好为原则。之后,两人会根据首批回收药品的销售情况,再指定重点药品继续回收。
民警、医保局工作人员清点查获的涉案药品
滕某作为核心中间环节,将其收来的药品大批转售,单次交易金额常超过万元。调查发现,滕某与大量药品同处一室,长期进行分拣、打包、销售操作,环境杂乱。在其下线中,陈某从事废品回收工作,固定蹲点设摊,在收废品同时发展潜在配药人员;江某、王某夫妇开设杂货店,借日常经营之便接触并收购药品。其他下线则按一周至一个月不等的频率供货,每次交易金额约2000元。他们普遍通过压价从参保人处收药,层层加价获利,市场价50元的药品往往不足10元即可收进。
在公安打击力度加大、市场风声紧张时,这些嫌疑人往往短暂停手,“风头”一过便又在暴利驱动下“重操旧业”。有一些犯罪分子诱导、唆使老年人使用医保配购药品,低价回收后再加价出售至外省市私人诊所,从中非法牟利。
近日,上海宝山警方根据线索成功破获两个指使他人使用医保配购药品的医保诈骗团伙,抓获犯罪嫌疑人23名,总涉案药品金额超40万元。
今年3月,宝山警方发现本市多名老年参保人员存在短时间内在多家医疗机构频繁就诊并多量重复开药的异常行为。通过对异常数据进行深度关联分析,发现退休人员王某、邢某等人在2024年9月至2025年3月期间利用医保卡多次前往社区卫生院、附近医院配取药品,其所配的药品数量远超正常患者的用量。
经过大量走访和排摸调查后,民警发现这些老年人在医院配药后都会立即与一名陈姓男子接头,并将药物交给对方。陈某平日里以“收二手旧货”为幌子长期出现在小区或医院附近,主动搭讪老年人。将退休老年人从医院配药只要自费药物价格10%作为噱头,唆使其配购治疗高血压、冠心病、感冒等慢性疾病的药物,后以自费金额加价3到5元一盒的价格回购,再以药物市场价6成左右的价格售卖至外地私人诊所。
3月25日,宝山警方抓获收药人陈某及14名负责配药的“下线”人员,在陈某家中查获各类药品1000余盒。同时在抓捕现场,民警发现陈某将收来的药品随意堆放,未根据药品存放要求采取避光、避湿、冷藏等特定方式存储,存在严重的用药安全隐患。
与此同时,警方对此类骗取医保基金的团伙开展类案打击,在梳理近年来大量的异常开药数据中,又发现了一个以于某为首的医保诈骗团伙。经查,于某和陈某的作案方式如出一辙,都是以搭讪老人的方式收购老人用医保基金购买的药物,并非法出售。4月底至5月上旬,民警在于某家中将其抓获,并在本市多地抓获非法出售药物的犯罪嫌疑人7名,查获各类医保药品2380余盒。
据警方介绍,这些非法收购药品多为高血压、糖尿病、脑血栓等常见慢性病必备药物,一旦失管,不仅会造成患者“买药难、用药贵”,更容易导致药品因脱离冷链储存失去药性,严重扰乱药品市场秩序,甚至危及群众生命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