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客户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湖北通城:构建基层治理一站式平台 让群众“找得到说法、解得了难题”
时间:2025-08-21 11:48来源:湖北长安网责任编辑: 安羽

“遇到问题不要慌,综治中心会帮忙。”走近湖北省通城县综治中心,抬头望去,映入眼帘的便是高高悬挂的鲜红标语,在阳光的照射下格外醒目。

7月31日下午,由中共咸宁市委政法委员会主办、荆楚网(湖北日报网)承办的“央省媒体咸宁政法一线行”走进通城县综治中心。

“央省媒体咸宁政法一线行”采访团走进通城县综治中心。肖慧婷摄

作为湘鄂赣三省交界的山区县,通城县曾因人员流动大、社情复杂,面临矛盾纠纷多元频发的治理难题。近年来,通城县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实体化运行为抓手,构建起“群众知道来、愿意来”的基层治理平台。

2022年,全省群众安全感测评中满意率达100%、位列全省第1;2023年,全县矛盾纠纷调解有效率居全省第9位;2024年,在“全国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培训班上作典型案例交流……在通城县综治中心,一张张成绩单见证了治理效能。

“找个说法”的地方首先得让群众“找得到”。在选址布局上,全县11个乡镇综治中心统一设在集镇中心地段,与便民服务大厅相邻而建,“办事”“说事”一步到位。在门前醒目位置设置导视牌,不设安检门、警务室,实行开放式办公环境,让群众进门无负担。

通城县综治中心办事大厅。通讯员供图

通城县积极探索“1+6+N”组织架构,采取常驻、轮驻、随驻的方式,整合资源力量。强化中心“1核统筹”,突出情报信息、信访接待、人民调解、法律服务、诉讼服务、检察服务等“6端互通”,做到政法、信访、民政、人社、卫健、住建、妇联、应急等部门“多元共治”。吸纳法学会会员、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心理咨询师等社会力量,释放“一站式”最大效能。

“过去一个乡镇派出所每年出警500多次,其中矛盾纠纷调解就占了300多次,现在群众更愿来综治中心。”通城县委政法委有关负责人介绍,该县以“千名干部进百村入万户”活动为契机,组建平安法治宣传工作队,挨家挨户上门宣传。通过编排“花鼓戏”、小品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广泛宣传乡镇综治中心平台功能、成功案例等,形成“遇到问题不用慌,综治中心会帮忙”的社会共识。

通城县山区约占全县总面积的42.8%,因历史原因,山林土地纠纷多。今年1月,沙堆镇坪坳村的周某提出:上世纪80年代,集体山林划分确权时,他们家少分两分山林。他认为当时负责划分山林的杜某应该承担责任,双方遂产生矛盾。

周某多次阻挠高速公路施工,要求予以相应补偿。杜某认为当年的两分山林具体位置已无法确认,不同意补偿。坪坳村委会协商无果后,镇综治中心介入调解。

现场调解周某、杜某间的山林矛盾。通讯员供图

“阻挠施工不合理,也不合法。既影响了正常的项目进度,也导致杜某出现抵触情绪。在我们劝导后,杜某考虑到自己当年的责任,最终愿意积极配合化解矛盾。”坪坳村调解员罗时国告诉记者。经过四轮调解,双方终于达成一致意见,同时签订书面协议,化解了长达40年的山林积案。

“矛盾纠纷既要有人管,更要管得好,综治中心才有长久的生命力。”通城县综治中心负责人徐平说,“基层矛盾化解,充分考虑双方的诉求,从法理着手,用情感打动,这样才能更多地把矛盾化解在镇村。”

今年以来,通城县综治中心共接待来访群众325批499人次,全部实现了咨询有人答、问题有人帮、矛盾有人解。

正如徐平所说,“只进一门、只找一人、只跑一次。搭好平台,让群众知道来、愿意来,这就是我们想要的平安。”

相关报道
分享到:

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主办

Copyright 2015 www.chinapeace.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14028866 号-1 中国长安网 © 2017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