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客户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探索“援法议事”新路径,昆山打出一套法治组合拳!
时间:2020-10-15 21:53来源:江苏司法行政在线责任编辑:马守玉

几张八仙桌,一圈长凳,一副写着“风声雨声讲茶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对联悬挂两旁。

一大早,七八位昆山市周庄镇祁浜村村民坐进了昆山乡村振兴讲习所,在老党员的带领下,就着几壶茶水,你一言我一语地商讨起《苏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实施后村里垃圾分类的事宜。

以推进“乡村振兴”为契机,周庄延续了“吃讲茶”的传统,结合时下社会治理新特点、新需求,打造村民“援法议事”的新载体,并成立民间自发组织的“吃讲茶”协会,组建以老党员、老干部、老模范、“田秀才”、基层干部为主要力量的志愿者队伍,既解决邻里纠纷、介绍身边的好人好事,又向群众宣讲党的政策和精神,为民间这种沿袭已久的聊天方式赋予新内涵。

在昆山,像这样生动和谐的基层自治场景并不少见。面对人民群众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求,昆山着力探索“援法议事”新路径,打出一套“党建引领、阵地拓展、民主延伸、多元共治”的“法治组合拳”,广泛搭建村民、居民说事平台,实现群众事群众说、群众议、群众定,着力构建“群众自治圈”“社会共治圈”,让人民群众成为社会治理的最广参与者、最大受益者、最终评判者。

党建引领聚合力

多方携手寻求最大“公约数”

走进陆家镇启发广场,“党那里”三个鲜红的大字引人注目。陆家邹家角社区利用小区架空层的公共空间,打造党群服务点、新时代文明实践点、“红管先锋”指导站、服务站,会商制定“需求、资源、项目”三张清单,不定期组织社区、居民、物业社会组织等多方参与的议事活动,积极推进“党建网格+治理网格+服务网格”三网融合,让居民诉求更顺畅、党组织介入更精准、问题解决更及时、服务提升更暖心,打造为民服务的“最佳角”。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昆山坚持党建引领,强化依法治理,成立“三官一律一员”工作室,将法官、检察官、警官、律师、人民调解员多方力量整合,下沉到网格,把法律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并创新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处置矛盾纠纷,配齐村、社区法律顾问,实现“一村一法律顾问”全覆盖,充分发动专业力量参与村(居)规民约制订修改、群众自治活动流程规范梳理、重大决策法制审核和风险防控等,为“援法议事”活动顺利开展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同时,昆山充分发挥村(社区)党员干部、“三官一律一员”、法律顾问和普法志愿者等在“援法议事”活动中的积极作用,大力将村(社区)党员、退伍军人、人民调解员、农村乡贤、“五老”人员等培养成为“法律明白人”,加强群众法治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其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进行自治的能力和水平。

此外,他们还通过强化“访调对接”、搭建“工作专班”、成立“行动支部”等方式,强化法治产品“研发”,对矛盾纠纷开展多元化解,推动法治更亲民。

昆山高新区星辰社区发挥“红客堂”阵地优势,以“党建共建、事务共办、资源共享、难题共解、文化共赢、责任共担”为原则,落实“红管家”一户一档、知人知情责任制,在广泛吸取社情民意的基础上研究重点工作。

社区还广泛邀请居民、党员、社区、物业等代表召开联席会议,为社区治理出谋划策,并通过人大代表接待日活动,围绕建言献策、信访接待、困难帮扶等,共同探讨社区治理难点和痛点,让群众在切身参与中感受服务形态、功能、品质的变化,不断增强居民群众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三治融合”做乘法

因地制宜激发居民议事活力

种点花,可以爬墙的那种,长起来以后整个院子绿葱葱的。

种一点果树,净化空气特别好,还可以吃!

……

在周市镇市北村改造一新的“乡村茶馆”里,一场“七星市北——美丽庭院”姐妹茶话会正在举行,顾菊英和20多位村民围坐一起,让一条市北村“美丽庭院”建设的特色路径,在有说有笑的讨论声中逐渐清晰。

以自治增活力,以法治强保障,以德治扬正气,市北村村民深刻感受到了“三治融合”带来的变化:老百姓的话语权更多了,邻里间的纠纷变少了,居住的环境更美了,幸福感更强了。

市北村还积极开展“立家训、树家风”活动,补齐法治“短板”。去年,市北村的《村规民约》作为6个全国乡规民约优秀范例之一,被国家七部委推荐点赞。

昆山以发动各区镇推进“援法议事”载体建设和升级为契机,发挥法治、德治、自治三者乘数效应,完善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村务监督制度、挂钩联系走访等制度,新建百姓会堂议事公园、妇女议事长廊等载体,健全村级议事协商制度,不断激发社会自治、自主、能动力量,努力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周市镇珠泾村建立“珠泾村法润民生”微信群,开展免费法律服务,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浓厚氛围,并组建“和事佬”志愿服务队,做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探索出新时代的“枫桥经验”,逐步形成了村务共商、事务共管、文明共创、难题共解的村民自治新模式。

作为一个新型农民动迁社区,淀山湖镇淀辉社区立足“三治融合”,将“援法议事”的内涵进行再深化。社区在持续挖掘和培育社区能人、农村巧匠、民意代表、住地党员等拥有一技之长、应尽职责的典型居民基础上,引入第三方社会组织介入民生议事活动,激发居民自治意识,动员广大居民共商社区事务、共享民生志愿、共建家园文化。

截至目前,社区注册志愿者531人,组建志愿团队5支,备案组织17个,涵养了社区自治的“蓄水池”。

聚焦问题求实效

“落地有声”书写和美新篇

道路不仅事关交通出行,还事关财富流通。

今年4月,张浦镇金华村成立“7+X+Y”民主协商议事会暨援法议事会,并围绕南华翔自然村提升改造方案中涉及的道路规划问题,召开了首次协商会议。

村党委书记瞿桃林等7位议事会成员,与南华翔自然村各村民小组长、村民代表等X名利益方,以及驻村律师、党员代表、道路施工相关的职能部门负责人和施工方代表等Y名相关人员一起“当面锣,对面鼓”,经充分讨论和举牌表决后,最终确定了南华翔自然村道路建设规划方案。

既要议得热闹,更要议出成效。“援法议事”是基层自治的有机组成部分,昆山力争通过援法协商,落实一批政策方案,解决一批遗留问题,化解一批矛盾纠纷,形成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村民自治良性互动的良好局面。

各村(社区)“援法议事会”议事内容十分广泛,涉及规划建设、环境和设施维护、乡风文明和网格化治理等方方面面的问题,努力实现“落地有声”。

周市镇珠泾村坚持群众事群众议,打造“百姓议事厅”和“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室,通过群策群力成功收回一处被村民非法侵占30多年的集体土地,圆满解决小区停车难问题。

淀山湖镇创新探索社会治理工作机制,引入法院庭审模式,打造“公众评判庭”,并启动为期两个月的农房翻建领域矛盾集中调解月行动,有效化解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农房翻建领域突出问题,为推进“乡村振兴”夯实“和”的根基。

为更好地保护妇女儿童权益,化解家庭矛盾,昆山市司法局还联合该市妇联和柏庐城市管理办事处,通过购买专业法律服务,由乐融融法律服务中心专项成立“家事公众评判庭”,引入法治思维和社会调解机制,采取“圆桌审判”模式,以更有效、更柔和的方式解决诸如家庭暴力、子女赡养等家事纠纷,为群众搭建一个便于沟通的平台、增加一个化解矛盾的渠道。

昆山还将“援法议事”探索的新实践延伸到企业之中。9月24日,艾利丹尼森(中国)有限公司“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室在昆山揭牌,这也是全国首家区域性外资企业“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平台。

今后,该平台将不定期邀请更多政府部门和相关代表人士与企业多交流、多沟通,制度化开展更多富有成效的“有事好商量”活动,为推动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推进政协协商同社会治理相结合创造更多基层经验。

“法治是昆山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援法议事’有利进一步树立法治思维、增强法治能力、强化法治素养。”昆山市委依法治市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充分法治建设议事协调机构积极作用,以自治、法治、德治“三治并举”为载体,制度化确定好“谁来议”、解决好“议什么”、落实好“怎么议”,推动实现社会和谐共治,加快推进昆山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相关报道
分享到:

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主办

Copyright 2015 www.chinapeace.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14028866 号-1 中国长安网 © 2017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