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客户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她是法院“小儿科”专家
时间:2024-12-30 17:50来源:浙江天平责任编辑: 陈言

今年是少年法庭成立40周年,最高人民法院对人民法院少年审判工作成绩突出的50个集体、90名个人予以通报表扬。其中,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人民法院未成年人案件综合审判庭庭长沙鋆,被最高人民法院评为人民法院少年审判工作成绩突出个人。

在同事们眼里,她是法院“小儿科”的少审专家,在孩子们面前,她是和善可亲的“法官妈妈”,在普法宣讲赛场上,她又是闪耀全场的“金牌”选手……虽然时常扎着一个可爱的丸子头,走路带风、大大咧咧,但她走进法庭、走到校园、走向每一个案后孩子的人生时,却是步步生花,以温暖司法守护健康成长。她就是湖州市南浔区人民法院未成年人案件综合审判庭庭长沙鋆。

走深一步:“最有利于未成年人”

沙鋆至今还记得初见苗苗的画面。5岁的小女孩本该天真烂漫,但站在哭红了眼睛的奶奶、不断叹气的爷爷和神情紧张的妈妈中间,不知所措,把头深深埋进自己的臂弯。

见过太多当着孩子面就大打出手的场景,沙鋆赶紧示意法官助理把苗苗带到隔壁阅览室。

这是一起所有权确认纠纷案件的调解现场,除了原被告,圆桌法庭里,还多了一个人——南浔区妇联推荐的妇联干部沈雪芬,她以未成年人权益代表人的身份出席,为5岁的苗苗“发声”。

苗苗的妈妈黄女士与爸爸何先生离婚时,约定婚生女苗苗由女方抚养,登记在黄女士、何先生名下的一套房屋过户给黄女士,待苗苗18周岁后归苗苗所有。但房屋过户手续还没办理,何先生就意外离世。

而婚姻存续期间夫妻共同债务的债权人,又在这时候起诉了黄女士,要求她返还与何先生离婚前的共同借款50万元及利息。

黄女士想要把这套房子卖了,去还欠债,但涉及到遗产继承,她与苗苗的爷爷奶奶协商过户事宜并不顺利,老人沉浸在丧子之痛下,只同意将房屋过户给苗苗,否则就“僵着”。黄女士感到心灰意冷,于是一纸诉状把自己的女儿和前任公婆告到法院。

“这起案件,黄女士既是原告,又是被告苗苗的法定代理人,如何才能确保苗苗的合法利益?”因案涉未成年人利益,案件由沙鋆担任审判长审理。

考虑到5岁的苗苗作为未成年人参与案件,天然会有“话语权缺失”的尴尬境地,沙鋆积极联系辖区妇联,选任了一名资深妇联干部担任苗苗的未成年人权益代表人,“让未成年人的声音被听到,让未成年人权益得到更好保护。”

解决了这一程序问题,摆在沙鋆面前的还有更为棘手的矛盾:苗苗的妈妈和爷爷奶奶之间嫌隙渐生,若本案不能妥善化解,继承纠纷、追偿权纠纷、抚养费纠纷、探视权纠纷都会随之而来……

“涉未案件,不止审判,还要走心。理性之后,更要用情怀和温度,去化解坚冰与矛盾。”沙鋆下定决心,不能让这个已经受到巨大创伤的家庭,因这些纠纷而加深裂痕,不能让年幼的孩子继续哭泣。

审判断的是案,解纷靠的是情。沙鋆把黄女士和爷爷奶奶都对孩子有着无条件的爱作为突破口,进行了背对背调解,同时作为未成年人权益代表人的沈雪芬适时从第三方的视角、从孩子的角度出发积极参与调解。原本“当局者迷”的双方为了孩子最终达成一致:房子过户给苗苗,爷爷奶奶愿意承担一部分债务,何先生的剩余遗产由双方共同给苗苗购买一份教育基金,苗苗每周末去爷爷奶奶家陪伴老两口。

随着妈妈和奶奶的手再次握在一起,苗苗的脸上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最有利于未成年人,不是一句抽象的话,而是要在每一个涉未案件中,都需要法官多走一步、走深一步。”沙鋆说。


作为浙江省唯一一个基层法院独立建制的未成年人案件综合审判庭的庭长,沙鋆带领少年审判团队,积极探索刑事、民事、行政“三合一”审判模式,并集中办理涉未执行案件。同时积极探索“未成年人权益代表人”制度,落实“首审责任制”,推动纠纷一次性实质化解。在她的不懈努力下,300余个家庭重回正轨,笑容在越来越多的孩子脸上重现。

再走一步:给“成长”多一点信心

“现在童童的状况越来越好了,在正常小学上课很顺利,成绩还挺不错的。”今年9月开学后的第一周,在南浔区未成年人道德法治体验馆四楼心理健康辅导中心设置的共享法庭内,沙鋆与童童妈妈再次进行视频回访。

了解到童童的近况,沙鋆长长舒了一口气。办案这些年,要说哪些孩子是她一直牵挂不下的,童童便是其中之一。三年前,童童被诊断是“孤独症”。面对高额的康复费用,童童妈妈不得不起诉前夫索要抚养费。所幸,在法官的调解下,这对父母最终摒弃前嫌,决定共同守护孩子。

然而在三年的案后回访中,沙鋆从童童妈妈的言语中感受到她对孩子成长的担忧与焦虑:孩子能不能去正常的小学读书?小学的要求与强度,他能否适应?老师会否对他有看法……

为此,沙鋆主动联系了在体验馆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定期值班的朱老师,邀请她一起回访帮助童童妈妈。拥有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指导师和社工资质的朱老师拟定了一对一在线心理疏导课程,帮助童童和妈妈找到了适应新环境的方法。

有了这样受益的经历,童童妈妈在这次回访中主动讲起了新的困惑:“沙法官,孩子现在已经二年级了,我目前还是长期陪读的状态,想要尝试放手让他自主学习,但又放心不下……”

结束与童童妈妈的视频通话后,急性子的沙鋆立刻拨通了朱老师的电话,新的定向帮扶方案已在有针对性地准备中。“我总是想着,我多做一点,童童的童年能更快乐一点。”带着这样的期盼,沙鋆主动学习了更多心理辅导的知识,也积极和社工组织联系沟通,希望能帮助到每一个案后孩子的人生。


随着办案的深入,沙鋆越来越认识到一个人甚至法院一家的力量都是远远不够的。通过多方联系教育、民政、妇联等单位,有效衔接司法救助与社会救助,辖区困难未成年人的帮扶救助机制越来越完善。而小雨则是这一机制的受益者。

小雨未满周岁时,爸爸阿强就外出打工,此后10年音讯全无,妈妈阿新不幸患上了自免性肝硬化,家里就靠小雨的外公外婆打零工维持生计。近年来,署名阿强的催款单陆续从全国各地寄回家来,阿新崩溃之下向法院起诉离婚。

沙鋆通过广泛走访调查和细致的证据审查,认为可以证实双方已达到“感情确已破裂”的程度。“这虽然是阿新第一次起诉离婚,但当判则判,不应让程序空转。”

“一次判离”虽解了燃眉之急,但小雨家的困难仍让沙鋆倍感沉重:阿新的病情需要长期服药和定期住院治疗;阿新的父亲是精神残疾患者,也需要吃药维持;阿新的母亲过去10年间做过两次大手术;小雨也因早产需要特殊照顾……医疗费用、抚养孩子的各种费用都让这个家庭一刻都不能喘息。

沙鋆引导阿新申请启动司法救助程序,并积极向上级法院汇报,最终促成三级法院开展联合司法救助。除了一次性司法救助金外,沙鋆还与民政部门取得联系,为阿新一家申请到了低保家庭的年终救助。此外,针对小雨因早产自身发育较为迟缓、家庭教育部分缺位的问题,沙鋆积极联系教育部门和小雨所在学校,以教师课后辅导、定期联合家访等方式,持续守护健康成长。

如何写好少年审判的“后半篇文章”?如何守护少年儿童的“成长快乐”?

“一个关心的电话,一次温暖的回访,一次走心的辅导……案件之外,再走一步,他们的成长步伐会更稳一些,信心会更足一点。”沙鋆这样说道。

这几年,沙鋆联合帮扶救助的“朋友圈”又拓展到了代表委员、村社干部、社工组织等群体,越来越多的“源头活水”加入到精准“滴灌”的工程中,守护一颗颗幼苗茁壮成长。

往前一步:保护更多孩子不受侵害

“亲爱的法官姐姐,此时此刻我不知道写这么一封信您会不会看到,但我真的不想再去上学了,同学们好像都躲着我,不理我甚至排挤我,我真的好累……”

看到这封信的沙鋆,顿时揪起了心。“这封信是投到哪个学校信箱的”,沙鋆向法官助理问清了情况,“走,我们马上去一趟。”

信中的小洁是来自南浔某初中的一名初二学生,父母常年分居,从小跟着奶奶在老家贵州长大,因为是刚来的转学生,听不懂也不会说本地方言,同学们冷漠甚至带着点揶揄挤兑的语气,让生性敏感的小洁在自卑无助的漩涡里越陷越深......

直到沙鋆作为法治副校长到小洁所在的学校给同学们上开学第一课,听到沙鋆提起学校里设立了“春风心语”法官信箱,同学们有什么心里话都可以写信跟法治副校长说,小洁这才鼓起勇气将自己的心声投进了这个小小的信箱。

了解到小洁的情况后,沙鋆主动邀请小洁来到南浔法院的温暖工作室,陪她聊天、接受心理辅导。“倾听孩子内心真实的声音,才能知道问题该怎么解决。”得知小洁面临的社交困难和潜在的社交孤立问题,沙鋆主动联系小洁所在学校的班主任,通过集体班会、心理辅导等方式化解潜在的苗头问题。

数月后,沙鋆又收到了小洁的来信,不过这次,信里充满了感激,“谢谢沙姐姐,我一定会保持乐观心态,好好学习!”

收到这封来信的启发,沙鋆带领少年审判团队在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的指导下,探索法官担任法治副校长的中小学校开设“春风心语”法官信箱。

“我的心声真的能被法治副校长听到吗?”

“你的每一封来信,都将得到及时的办理和回复。”

南浔法院随即建立起“六个一”工作机制,即设置一个“春风心语”法官信箱、主讲一堂专题法治教育课,参与一次校园安全管理会议,进行一次学生谈心谈话,开展一次团体家庭教育指导,牵头一次联席会议,而这一切的初衷都是为了问题隐患早发现,矛盾纠纷早解决,不良行为早干预。

“很多时候我们往前多走一步,就能保护更多的孩子不受侵害。”


这些年,在审判工作之余,沙鋆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普法和宣讲,有时是作为法治副校长给孩子们上法治课,她的足迹走过辖区38个中小学;有时是作为体验馆的讲解员带孩子们研学体验,她的身影在孩子们的簇拥中愈发亲切;有时是作为广播电台的嘉宾录制“法官妈妈云课堂”,她的声音通过电波走进万家灯火……

“做少年审判工作时间越久,感到肩上的担子就越重,办一个案子就是在经历一个孩子鲜活的人生,希望我这个‘过客’能像一盏路灯,照亮他们前行的路。”展望未来,沙鋆的话中充满希冀。

而她与孩子们的故事也仍将继续。

(本文当事人均采用化名)

相关报道
分享到:

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主办

Copyright 2015 www.chinapeace.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14028866 号-1 中国长安网 © 2017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