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各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大厅宽敞明亮,窗口依次排列,智能叫号声、键盘敲击声、调解劝导声,交错着吴侬软语,融合着墨气茶香,每天上演着基层治理最鲜活的图景。
23年前,全国首个乡镇综治中心落户诸暨市枫桥镇。
23年来,综治中心像“枫桥经验”一样向下扎根、向上生长,走出浙江,走向全国,成为党中央一项重大决策部署。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综治中心工作,推动综治中心探索实践,实现“从无到有”。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围绕发展“枫桥经验”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和举措,为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孕育发展提供了“源头活水”。
近日,浙江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规范化建设迭代升级现场推进会在金华召开。“浙江坚决扛起综治中心发源地使命担当,全力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迭代升级、走在前列,持续擦亮综治中心建设金名片,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浙江、法治浙江,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浙江新篇章提供有力保障。”浙江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王成国近日接受《法治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坚决扛起发源地使命担当
综治中心,最早起源于“枫桥经验”诞生地。
浙江以“枫桥经验”为道,依靠群众就地化解矛盾,以综治中心为术,坚持让老百姓遇到纠纷“只进一扇门”解决,推动“枫桥经验”焕发新生机。
几乎在同一时期,杭州市余杭区乔司镇(现为临平区乔司街道)也为“各部门分散办公导致工作互相推诿,让老百姓多头跑”而烦恼。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乔司镇探索将综治办、司法所、信访办、治安巡防队、流动人口管理办、警务工作室等7个部门集合办公,于2004年6月正式启用综治中心,有效打破了“九龙治水”局面。
之后,浙江率先在全省乡镇(街道)建立综治中心,并探索综治进民企等工作,实现刑事案件增幅明显回落、社会治安状况逐步好转。2004年,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会议在余杭召开,总结推广浙江经验。
进入新时代,浙江的综治中心建设进入快车道。
2018年底,浙江创新打造一站式服务、就地解决矛盾纠纷的县级综治中心(后更名为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这是继“最多跑一次”改革后,浙江推进矛盾纠纷化解“最多跑一地”改革的生动实践。到2020年,浙江已实现11个设区市、90个县(市、区)矛调中心全覆盖。
名称在变,综治中心化解矛盾纠纷的作用始终不变。浙江推进县级矛调中心向社会治理中心(综治中心)迭代,建设综治中心2.0版本,将其打造成为信访和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平台、社会治理事件处置平台、社会风险研判平台,实现群众诉求“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
从浙江出发,“最多跑一地”理念逐步在全国推广。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浙江将以再出发的姿态感恩奋进,着力推动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迭代升级,切实将综治中心建设成为新时代“枫桥经验”集成改革的主抓手、深化平安浙江法治浙江建设的主平台、推进省域治理现代化的“牛鼻子”。
矛盾纠纷化解最多跑一地
如今,在浙江,县、乡两级综治中心已成为守护群众生活安宁、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主阵地。
走进金华市金东区综治中心,信访、公安、法院、检察等13个部门和20个办事窗口错落有致,退休法官、律师等18名专职调解员日常入驻,构建起“多跨协同、多元共治”的矛盾纠纷化解体系。
今年7月,一起商铺租赁纠纷流转至金东区综治中心。
中心受理后,组织区商务局、市监局等部门力量,针对当事人商户老李与商场方开展背靠背调解,在一周内成功让双方握手言和,避免矛盾升级。
老李感叹道:“本以为要跑好几个部门,没想到中心给我一次性全部解决了!”
从“渔嫂调解”到共享法庭“线上解纷”,舟山市普陀区综治中心与普陀区法院、调解中心相互配合,辅之以当地居民协助,形成独具特色的基层治理海岛模式。
在丽水缙云县,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山区县样板逐步成形,去年,镇街综合信息指挥室累计处理各类事件8.4万起。
头脑手脚都在一起、风险预警闭环化解、村务警务双向融合……诸暨以市、镇、村三级综治中心建设为依托,探索综治中心与属地派出所综合指挥室“双室合一”。
除了加强县、乡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外,浙江将服务触角不断向工业园区、商圈、高校等重点区域延伸,实现服务的全面覆盖。
嘉兴南湖天地灯火通明,南湖天地综治工作站静静矗立在角落,融合公安、综合执法、“红船义警”等力量,守护平安;
绍兴市越城区高校云集,越城抓好“校警驿站”与高教园区综治中心贯通协同,确保涉校矛盾纠纷及时高效化解;
华东金华农产品物流中心综治中心内,派出所、街道、市场以及物流行业调解员力量有效整合,助力矛盾纠纷“一站式”化解;
浙江各地综治中心积极创新,推动矛盾纠纷“一站式接待、一条龙办理、一揽子解决”。去年,全省共成功调处矛盾纠纷318.38万件。今年上半年,全省初次信访事项一次性化解率、基层事项就地化解率达96.7%、98.3%。
风险隐患早发快处全闭环
综治中心不仅是矛盾纠纷化解的平台,更是预警预测风险、助推社会治理的平台。
浙江各地综治中心加强部门协调合作,从源头上推动风险隐患早发现、快处置。
“以为被套路的钱就打水漂了,没想到综治中心真能帮我们追回来!”2025年6月初,拿到退款的骑手小张难掩激动。
以“高薪招聘”为幌子,通过“以租代购”高价推销电动车并捆绑分期贷,这一套路被宁波市鄞州区钟公庙街道综治中心破解,而线索是源于4月中心接到3起骑手投诉后,迅速行动组建专班。
该综治中心以“早发现、快处置、全化解”为主线,联动多部门破解同城配送服务中心“套路租”纠纷,推动涉事公司停业、217名骑手300余万元款项全部退还,实现矛盾零激化。
新时代下,浙江以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为牵引,以数字化改革为抓手,将矛盾消解于未然、将风险化解于无形。
走进杭州市滨江区综治中心,大屏上一幅幅“云图”实时滚动显示每个网格正在发生的事件,哪里出现问题,一目了然。这是滨江打造的基层治理AI助手“滨小治”。
近日,居民杨先生被高空抛下垃圾砸中,社工蒋懿通过“滨小治”平台上传轻伤认定书等信息,工作人员核实关键要素后一键生成纠纷处理方案,全程不到10分钟。
走进宁波市综治中心指挥调度室,宽大的蓝色屏幕上,一串串数字、一张张图表正在即时生成,快速跳动。
这是宁波开发建设的“海晏在线—宁波市综治平台”。通过该平台,今年宁波市县乡三级综治中心共流转处置矛盾纠纷和治安隐患32万件,办结时长缩短18.2%。
湖州市长兴县将综治中心重点矛盾风险数据推送至公安风险智控平台,实现线上矛盾风险动态监测、实时调度,今年共实质化解8000余起各类矛盾风险事件,成功化解305件极易演变为“民转刑”“刑转命”案事件,有效提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