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西南的连绵群山中,庆元不仅是百山祖冷杉在全球的唯一家园,更在探索一条用生态警务“钥匙”打开生物多样性保护与乡村振兴之门的崭新路径。近日,记者跟随生态警长的脚步,深入这片绿谷,聆听一杯荒野茶、一座国家公园、一颗甜橘柚背后的守护与共赢故事。
一杯荒野茶:从“隐于山”到“富为民”
“这茶,来自周边山上野放的茶树林,不用农药,和竹林、树木长在一起。”在庆元县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叶大华看来,展厅里大小各异的茶叶,是生态共治结出的“果实”。

护坊警官到共富工坊检查走访 练婉婷 摄
然而,这片“金叶子”的成长并非一帆风顺。“过去,有些农户为了采摘树顶上的茶叶,甚至直接砍树取叶。”荷地镇荒野茶共富工坊负责人黄兆客说,“现在民警来了,情况好转了。”原来,庆元公安制定“一警一坊(合作社)一方案”,护航生态农业的全生命周期。

民警到荒野茶共富工坊开展交通安全宣传 庆元公安 供图
“庆元公安帮忙完成全县28份涉农合同的合法性审查,发现并协助解决潜在法律风险4起。”荷地镇党委副书记李丽补充道。据悉,2024年以来,庆元公安快速处置涉“庆元荒野茶”等本地生态品牌的恶意造谣、不实炒作等违法行为3起。
一座国家公园:“三位一体”的生态守护
“这些都是我们收上来的工具。”在百山祖生态共治警务站,生态警长姚建松向记者展示巡查成果:诱鸟器、钢丝套索等。这些证物诉说着过往生态的威胁。
“现在我们构建了‘天眼、空眼、地眼’三位一体智慧感知网,实现更全面的守护。”庆元县公安局政工室副主任周璐琦介绍。在科技赋能下,现已精准预防县域生态类违法活动150余起。

放生野生石蛙 陈煦民 摄
守护的力量,超越了地理的边界。“基于百山祖与武夷山国家公园‘一脉相连’的特点,我们与福建方面搭建了‘六联三融’生态警务协作模式。”周璐琦表示,首个浙闽生态联勤警务站已于2023年落地,共同构筑起一道跨省的生态安全屏障。
警务站探索“一件事”司法协同,构建了防范、处置、修复的“三位一体”生态守护体系。“在修复方面,我们创新探索了以劳代偿,把山林的破坏者转换成护林员。”周璐琦指着一张巡山照片说。

联合百山义警开展巡逻 吴波 摄
这场全民守护的接力,也吸引了山外来客。温州的房车游客陈某、周某是“百山义警”队员,曾成功救助一只受伤的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白鹇。“他们当时说,如果没有民警的宣传和讲解,他们根本不认识这只鸟,更谈不上救助了。”周璐琦笑着说。生态保护的共识,在互动中悄然生长。
一颗甜橘柚:“警小柚”的全周期护航
在竹口镇连绵起伏的甜橘柚基地里,满山的果树不少都套上了袋子,预示着丰收。基地路口,一块印有护坊警官吴晓锋联系方式的展示牌格外醒目。
“我们打造了‘警小柚’警务品牌,建立‘1+1+N’最小服务单元,村民们有问题可以随时扫码联系我们。”吴晓锋介绍。这块小小的牌子,是警务服务直达“神经末梢”的象征。
“近年来提质扩面离不开警官的帮助,土地交界处纠纷很多,都是民警带我们去解决的。”齐圣甜橘柚基地负责人吴丽平感慨道。竹口镇党委委员叶佳琪补充了一个案例:“与福建邻村的林地边界争议,就是靠省际警务协作机制,联合乡镇一起解决的。”

护坊警官到基地开展走访宣传 周焕锦 摄
从调解土地纠纷到打击伪劣农资,“警小柚”实现了对产业的全周期护航。如今,这颗小小的甜橘柚已成为产值近2亿元的“致富果”,带动4万多人就业增收,生动诠释了“生态惠民、绿色共富”的内涵。
以共治护生态,以生态促共富。行走庆元,生态警务正将绿水青山转化为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金山银山,书写保护与发展的双赢答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