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边有人晕倒了!”10月10日上午9时许,在福建省漳州市医院总部院区外的停车场,一名群众突然瘫倒在地。漳州市公安局高新区分局颜厝派出所市医院警务室民警发现后,立即启动应急机制,紧急呼叫急诊科医护人员前来施救。在警医紧密配合下,患者得到及时救治,成功脱离危险。
这场与时间赛跑的接力,正是该警务室护航“平安医院”建设的生动写照。作为守护生命通道的前沿哨位,该警务室通过警力前置践行主动警务,以警医联动筑牢安全屏障,将温情与守护融入每一次处置与服务中。
警力前置护安全
医院门诊大厅人流熙攘,颜厝派出所市医院警务室民警正挎着执勤包穿梭巡逻。
走到一处墙角,民警蹲下身检查消防设施是否能正常使用。随后,民警来到安检口,与安保人员确认设备运行情况,同时留意人群中是否有异常滞留。

正是这样日复一日的细致排查,警务室将安全防线前移,把风险消除在萌芽状态,让“安全就在身边”成为可触可感的现实。“民警巡查不只是走个过场,他们总能发现我们容易忽略的细节。”医院安保部门负责人这样评价。
按照“一院一警”工作机制要求,2023年高新区公安遴选了5名基层经验丰富、业务能力优秀的老民警常驻医院,将警务室设在医患最集中的区域,实现警情受理、巡控处置、服务群众“零距离”。

在这座日均人流量超万人的大型医院里,驻院民警每天都会和安保人员开展3次以上全区域巡逻,重点排查门诊、住院部等关键点位的安全隐患。诊室里的“一键报警”设备还与警务室实时联动,遇上突发情况,民警能快速抵达现场处置。据统计,警务室在今年提前化解潜在纠纷80余起,让“有事找院警”成为医患共识。
温情履职解民忧
市医院警务室的工作,既有紧急处置的果敢,更藏着民生小事的温情。警务室以“三事工作法”为准则,将“小事办实、急事办妥、难事办好”的承诺化作行动,用速度传递暖意,用细节诠释担当。

今年5月的一天,民警在急诊室门口发现一位坐轮椅的老人在独自候诊,轮椅刹车未紧,存在安全隐患。民警立刻蹲下身,轻声询问老人需求,并推着轮椅将老人移至安全区域,随后赶来的家属紧握民警的手连声说道:“谢谢,你太贴心了!
这样的场景,几乎每天都在上演。患者情绪不稳时,民警会蹲下身耐心倾听,用温言软语安抚;老人误以为医保卡被盗,民警调阅公共监控视频循线查找,最终在导诊台寻回卡片;医院门口交通拥堵时,民警化身“交通指挥员”,协调车辆有序通行......

“我们就像医院里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往哪搬。”驻院民警这样形容自己的角色。这块“砖”里,装的正是“群众事无小事”的初心。他们用一次次耐心帮扶、一声声亲切问候,把“温情履职”的理念融入群众就医的每个环节。
警医联动化纠纷
近日,一名八旬老人因对一起医疗纠纷存在异议,连续20多小时滞留医院办公区。得知情况后,警务室民警迅速介入处置,并联动医院组建临时调解专班。
调解中,民警负责维护现场秩序、安抚老人及家属情绪;医务科工作人员则梳理诊疗记录,还原事件事实,并解答医疗专业疑问。双方协同倾听诉求、厘清症结,并采取“情、理、法”相融的方式耐心疏导调解,最终成功解开了老人的“心结”。

这样的矛盾纠纷化解场景,是市医院警务室应对医患纠纷的缩影。面对频发的医患矛盾,警医协同成为破局关键。该警务室为此建立“医院牵头、民警跟进、专家参与、律师保障”的联调机制,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在筑牢矛盾化解防线的同时,市医院警务室还将工作延伸至医院安全防控各环节——民警定期为医院安保人员开展培训,从防暴处置到纠纷调解倾囊相授;组建“警医义警队”,由民警带领安保人员、热心医护组成巡逻小队,扩大防控范围;警务室与医院信息科联动,通过公共监控视频实时掌握重点区域动态,实现“人防+技防”双重保障。

2024年以来,警务室已成功调解医患纠纷80余起,涉医警情显著下降。警务室民警于无声中守护每一位医患的安宁,为这片“白色世界”增添了一抹温暖的“藏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