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是你们,我们这个矛盾还不知道要闹多久。”近日,河南省洛阳市民王先生和张先生一同将一面印着“和事老城和民事解纷解困解民忧”字样的锦旗送到了该市老城区综治中心工作人员手中。
原来,今年3月初,王先生与张先生因交通事故车辆赔偿问题产生严重分歧,双方各执一词,自行协商多次均未成功。“找个说理的地方去。”3月24日,两人到老城区综治中心综合受理窗口申请调解。几天后,该起事故纠纷得以妥善解决。
“综治中心真办事!”这是王先生和张先生共同的评价。
去年以来,洛阳市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政法委及省委政法委关于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的部署要求,以“综治中心五个规范化”为核心,在完善物理平台的基础上,重点推进运行机制规范化,着力打造高效、便捷、实用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为该市平安建设工作提供了坚实支撑。
高标准推进:构建规范化建设四梁八柱
洛阳市把县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作为政法工作重点,明确“快建建好管用”目标,坚持党委领航、节点推进、规范建设、务求实效,确保工作落地见效。
洛阳市委政法委统筹谋划,明确建设方向、标准和要求,压实各级责任,确保规范化建设扎实推进。该市结合各县(区)实际,细分时间节点分批推进,预计今年5月底前完成县(区)级综治中心改建,9月底前全面实现规范化运行。
在县级综治中心规范建设过程中,该市围绕场所设置、部门入驻、运行机制、督办落实、信息化建设等“五方面规范化”要求,市级专班全程指导,对选址、功能分区、入驻部门、运转流程等环节严格审核,确保布局合理、功能完备、服务高效;同时,聚焦矛盾纠纷化解核心任务,健全8项工作机制和6项管理制度,明确20个部门职责,推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及行业性专业性调解协同联动,确保群众诉求有人办、依法办,办得快、办得实、办得好。
五位一体:创新矛盾纠纷化解体系
在已建成的综治中心运行中,河南省洛阳市坚持便捷实用、高效服务原则,构建“溯源——回访——预警——解忧——调处”五位一体工作体系,推动矛盾纠纷源头治理、多元化解。
该市通过案件溯源强化“四源共治”,推动诉源、警源、访源、溯源协同治理,加强矛盾风险源头分析管控;针对婚恋、情感、家暴等警情开展全面回访,确保矛盾纠纷实质化解;建立“红黄蓝”分级管理机制,细化非警务矛盾纠纷分类化解流程,实现精准识别、高效处置。
该市打通自上而下“问诉求”与自下而上“反映诉求”的双向渠道,将平安服务延伸至村社街巷、群众身边;锚定矛盾纠纷“最多跑一地”目标,整合资源力量推动一站式调处,形成多元化解合力。
科技赋能:打造基层治理智慧模式
以县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为抓手,洛阳市聚焦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和社会治安风险防控,依托信息化手段,打造“洛阳特色、系统集成、高效联动、务实管用”的平安建设指挥信息平台。
该市建成覆盖市、县、乡(镇、街道)、村(社区)的四级平安建设指挥服务平台3425个,集成平安建设信息系统、视频会议系统,实现纵向五级穿透、横向联动集成。平台整合9大类综治基础数据,开发矛盾纠纷化解、网格化管理等8个核心模块,配套“平安建设App”和“洛安码”微信小程序,实现问题上报、流转、处置闭环运行。
洛阳市通过“自主上报——智能派单——联动处置——自动预警——实时监督”的闭环流程,实现“一屏观全市、一网治全域”,为平安洛阳建设提供了有力数据支撑。
网格管理:筑牢基层治理前沿阵地
为将基层治理的触角延伸至城市末梢,洛阳市划分网格7213个,配备专兼职网格员7346名,形成覆盖全市的社会治理网络。网格员通过手机App实时上报矛盾纠纷、安全隐患、群众求助等信息,后台可实时调度、视频连线指导,实现问题早发现、早处置。
今年以来,洛阳市的网格员们累计走访125万余次,化解纠纷8447起,排查安全隐患8万余次,成为基层治理的“人工雷达”,通过动态巡查与智能平台联动,确保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
洛阳市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张向阳表示,为巩固建设成果,该市正在编制《全市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探索与实践》,涵盖运行流程、典型案例、应急处置等内容,旨在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推动规范化建设长效发展,为各级综治中心提供“工具包”、“说明书”和“案例集”。
“我们将按照时间节点,加快确认进驻单位及人员,建立完善制度机制,规范矛盾纠纷一站式化解工作流程,保质保量完成县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实现群众解纷‘最多跑一地’。”张向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