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在湘中大地,湖南娄底政法系统正将这一理念转化为扎实行动,以“三高四新·法治护航”专项行动为抓手,围绕维护市场秩序、规范执法行为、优化法律服务精准发力,积极探索具有娄底特色的法治化营商环境新路径,用法治的“硬核”力量为高质量发展全面护航。
聚法治之势高位推动守护公平
政法部门深入企业摸实情,通过“四不两直”走访调研企业,召开6次“政企面对面”座谈会,找准涉企行政执法工作的“痛点”“堵点”“难点”,征集行政执法问题线索40余条;各级法院开展3次案款集中兑现活动,集中兑现案款8100余万元;娄底市人民检察院与娄底市人民政府建设“府检联动”工作机制,获评全省检察机关优化营商环境优秀改革案例;全市公安机关依法打击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犯罪,侦办的“3·04”侵犯知识产权案被评为“2024年度全国打击侵权盗版十大案件”。
娄底市公安局治安管理支队侦办的“3·04”侵犯图书著作权案入选“2024年度全国打击侵权盗版十大案件”。
法治化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得益于娄底秉持法律这个准绳、用好法治这个方式,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近年来,娄底锚定“两提升一下降一个不发生”工作目标,聚焦“三个一”,成立“三高四新·法治护航”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制定重点工作清单,明确重点任务和具体责任部门,构建“纵向贯通、横向联动、整体协作、一体推进”工作格局。
营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关键在以法治的确定性,让经营主体心无旁骛谋发展。
今年,娄底市委政法委发挥牵头抓总、统筹协调、督办落实作用,牵头开展涉企执法服务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联合各政法机关成立工作专班,重点纠治涉企纠纷案件违规立案、延期超期执行、违规查封、扣押、冻结涉案财物等问题。
在规范涉企执法服务的基础上,娄底市委政法委指导各行政执法单位创新执法方式,优化工作流程,不断加强涉企执法服务工作,推行执法检查“无事不扰”,执法服务“无处不在”,推动服务型执法扩面;推行信用分级分类检查,将企业信用等级与检查频次挂钩,为经营主体和基层执法人员双向减负,以差异化监管激发市场活力;归纳“行政检查九步法”,全面规范行政检查行为,实现企业减负与执法增效“双赢”。
坚持刀刃向内,娄底政法部门出台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十个必须”“十个严禁”规定,着重从依法平等保护、优化工作机制、规范执法活动、慎重处理涉企刑事案件、严厉打击侵企违法行为、强化涉企公共服务、加强涉企法律监督等多个方面,对政法单位和政法干警依法履职划出底线和红线,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法治保障。
一个地方的法治化水平越高,越能得到各类市场经营主体的青睐,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就越充沛、越持久。2024年,娄底净增经营主体3.27万户、企业1.16万户,同比增长率均排名全省前列。
持法治之力刚柔并济护航发展
娄底市凯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曾成功开发多个楼盘,因资金链断裂,经营陷入困境。其开发小区一期烂尾停工,二期项目等无力开发,资产与账户被查封冻结。涉及债权人1000多人,还导致近1000户业主无法交房办证。
2018年7月,娄底中院受理该公司破产重整申请。在娄底中院指导下,逐步清理债权债务,协调相关利益方,并积极融资纾困。2019年12月,《重整计划草案》获债权人会议通过,中院裁定批准。经近年来执行,项目二期等成功交房,并获评娄星区“精美小区”,清理债权债务方面实现多方共赢。
企业调研。
在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中,娄底积极回应市场需求,以法治力量增强发展动力。全市政法机关打击犯罪“零容忍”,服务企业“零距离”,营造安商护企治安环境,让经营主体放下包袱、安心发展。
娄底公安机关通过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集中整治违规异地执法、趋利性执法问题“百日攻坚”行动、刑事案件久拖不决问题整改专项行动,聚焦执法理念不正、违规受立案、滥用强制措施、违规查封扣押冻结及处置涉案财物、违反异地办案协作规定、长期搁置案件等执法突出问题,着力完善可执行、可检查、可追溯的执法监督体系。同时,公安机关聚焦企业反映强烈的合同诈骗、职务侵占、串通投标、侵犯知识产权等突出犯罪活动。今年以来,全市公安机关严厉打击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犯罪,立案68起。
娄底市人民检察院建立重大涉企案件会商协作机制,去年清结涉企“挂案”32件。今年,娄底市检察机关持续开展挂案清理专项监督,发现一起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案件,涉案公司的行为刚刚达到追诉标准,且在公安机关侦查阶段,支付了劳动者报酬,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可以减轻处理或者免除处罚。综上,娄底市检察机关认为刑事立案不当,发出要求说明立案理由通知书,公安机关及时撤销相关刑事立案。
高效执行是保护企业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为此,娄底建立打击拒执犯罪和执行联动机制,法院与公安机关协同配合、高效联动,全力提升打击拒执犯罪的精准性和实效性。
针对律师就涉企案件执行提出的承办人难联系的问题,娄底创新改革“互动执行”模式,在娄底法院微信公众号上,发布娄底法院执行团队微信号,主动反馈最新执行情况,持续建立联系,畅通沟通渠道。
植沃土之养法润营商赋能生态
“在娄底经开区,定期会有普法服务团队上门进行‘一对一’的法治体检服务,既解答了疑惑,也规避了法律风险,经营更有保障了。”娄底市博创科技有限公司经营管理人员戴志兵感慨。
娄底市司法局创新普法工作机制,在原有普法队伍基础上,联动党政机关、行业协会等40余家单位,组建专业化普法联盟,通过构建“合唱式”普法格局,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实现普法资源集约化、服务精准化。
在娄底,营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不仅是经营主体安心发展的基石,更驱动各类创新服务涌现,各级政法部门全心全意当好亲商助企的服务员、纾困解难的贴心人、矛盾纠纷的解铃人。
当好亲商助企“服务员”。娄底市委政法委组织搭建政企沟通平台,常态化开展政企“面对面”活动。市司法局走访调研企业,召开座谈会,了解企业负责人对行政检查时存在的突出问题,帮助解决实际苦难。娄底法院问企所需“先行一步”,树牢“如我在商”理念,“一把手”带头上门问需,与市工商联等建立联席会议机制,出台17项惠企举措。
当好纾困解难“贴心人”。娄底市司法局在全省率先推行柔性执法模式,落实“首违不罚”“轻微不罚”制度,指导全市执法单位完善柔性执法“三张清单”。娄底法院创新开展“一项目一专班”,为26个市重大招商引资项目提供“一对一、点对点”法律服务。针对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娄底召开知识产权新闻发布会,发布《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状况白皮书(2022-2024年)》及7起典型案例,积极回应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司法保护需求。
当好矛盾纠纷“解铃人”。娄底法院通过“繁简分流”降低企业诉讼成本,高效化解涉企纠纷的做法获中央政法委微信公众号推介。娄底市公安部门将“枫桥经验”引入行业服务管理体系,充分发挥警企工作室作用,形成“联防、联动、联控”快速处置机制,实现“矛盾不出企业,化解在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