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客户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进一扇门 解百家难——湖南省娄底市娄星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规范化建设实体化运行
时间:2025-10-16 11:05来源:湖南日报责任编辑: 安羽

国以安为宁,业以安为兴,民以安为乐。

在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湖南省娄底市娄星区深入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以下简称“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与实体化运行,不断完善联商联调联动机制,构建党委统一领导、政法综治牵头、各部门协作配合、社会力量参与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格局,实现各类矛盾纠纷和群众诉求“只进一扇门”。


从“独角戏”到“大合唱”

长期以来,基层矛盾纠纷调处资源分散在司法行政、公安、街道等多个部门,群众遇到问题往往“不知该找谁”,影响了矛盾化解的效率与效果。

作为全省平安建设先进县市区,娄星区以综治中心为平台,推动治理模式从“单打独斗”向“协同作战”转变,实现从“独角戏”到“大合唱”的跨越。

综治中心承载着矛盾纠纷化解与社会治安风险防控“两大职能”。娄星区坚持“党委政法委指导,综治中心搭台,各家来唱戏”思路,统筹整合政法单位、职能部门及社会组织等资源,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目前,中心已实现诉讼服务、检察服务、公共法律服务、信访接待及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等功能的集中入驻,涵盖19家常驻单位、6家轮驻单位和10家人民调解委员会,推动群众诉求“只进一扇门”,实现矛盾纠纷“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

走进娄星区综治中心,功能分区清晰合理,导服台有序引导,4大功能区、7个接待窗口协同运转,仲裁庭、诉调对接室、法律援助中心等功能室高效运作。中心按照法治化矛盾化解路径,科学设置引导受理、多元化解、指挥调度三大功能区。引导受理区负责接待登记,多元化解区集成调解、诉讼、法律援助及行业性调解资源,指挥调度区强化风险预警与事件处置能力。空间布局优化让群众“进门即明、办事顺畅”。

娄星区还构建了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联动治理体系,创新“百姓点单、中心派单、部门接单”机制,推动综治中心规范化、实战化、便民化运行。依托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系统、综治视联网等线上平台,中心实现线上线下协同指挥,为群众提供调纠解纷、法律咨询等高效服务。

如今,“有矛盾纠纷,来综治中心”已成为娄星区群众的普遍共识。综治中心不仅成为矛盾化解的主阵地,更是娄星区践行法治为民、夯实平安根基的生动实践。

从“有形覆盖”到“有效运行”

阵地搭建好了,如何推动综治中心从“有形覆盖”到“有效运行”的深度转变?娄星区以机制创新为抓手,推动综治中心从“物理整合”迈向“化学融合”,真正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实战平台”。

区综治中心将分散的治理资源聚合为高效运转的“治理中枢”,建立与入驻部门业务协同对接机制,推行“综治中心派单、职能部门办单”模式,确保群众每一项诉求都有人办、依法办。根据职责权限与问题性质,中心对受理的矛盾纠纷精准分类、定向派单,形成“综治中心程序推进、职能部门实质解决”的工作闭环,实现矛盾联调、治安联防、问题联治。

娄底市湘雅云数字健康管理有限公司因经营不善关门停业,拖欠45名员工工资55万余元,公司账户被多家法院冻结,情绪不稳的员工集体来到区综治中心求助。区委政法委牵头调度,组织区人社局、法院、检察院、公安分局等单位召开5次研判协调会,推动多部门联商联调。近期,全部工资已发放到位,员工专程送来锦旗致谢。

除了依法调处,更要推动“事了人和”。接地气的人民调解模式,补齐了单纯依靠诉讼或行政手段的短板,成为实现基层善治的关键一环。

近日,区综治中心与区人民法院运用“人民调解+法官指导”机制,成功化解一起标的额达45万元的民间借贷纠纷。面对债务人还款能力不足、双方信任破裂等难题,人民调解员首先介入,疏导情绪、弥合分歧;法官则围绕利息计算、签名效力等争议焦点,精准提供法律指导,明确权责边界。最终,通过“情、理、法”融合调处,原告自愿放弃部分利息,被告承诺分期偿还,双方达成调解。该案成为综治中心多元化解、诉调对接机制有效运行的生动例证。

娄星区始终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把综治中心作为重要实践平台,积极引入社会力量,组建覆盖劳动争议、征地拆迁、医疗纠纷、房产物业等重点领域的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根据纠纷类型和复杂程度实施精准分流与调处。

目前,一批专业调解委员会已在娄星区综治中心规范运行,众多金牌调解员活跃在调处一线,群众的烦心事、揪心事得到有效化解。

从“矛盾中转站”到“治理终点站”

一场持续13年的购房纠纷,近日在娄星区综治中心画上句号。8月26日,娄底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李征明,娄星区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吕许灵牵头,联动多级人大代表、行业调解组织及相关单位,推动93户业主与开发商达成调解协议,实现“解决一案、带动一片”的效应。

该纠纷源于2011年某楼盘的团购定金问题,项目长期停滞,2022年开发商单方面提出解约仅退款,引发业主强烈不满,其中26户诉至法院。面对涉及面广、关注度高的“骨头案”,娄星区依托综治中心平台,启动“法院+综治”多元调解机制,整合街道、人大代表、企业家协会调委会等力量,组建专业调解团队。通过“背对背”沟通,既向企业讲清法律风险,也引导业主理性评估诉讼成本,最终促成开发商同意双倍返还定金,并承诺同步妥善处理其余同类问题。

该案是娄星区综治中心从“矛盾中转站”向“治理终点站”转变的生动例证。中心通过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联席会议、领导带班解纷、督办问责等机制,构建起“登记受理—先行调解—分类流转—案结事了”的治理闭环。对入驻部门办理进度实行全程跟踪、节点提醒、重点督办,确保群众诉求依法高效化解;对疑难案件,由区委政法委班子牵头协调,推动依“法治化路线图”闭环处置。

同时,中心整合仲裁、速裁、法律援助、司法救助等资源,为困难群体提供兜底保障,并将化解不力的情形纳入督查问责,层层压实责任。

自今年6月26日揭牌运行以来,中心已接待群众978批,受理纠纷872件,办结551件,调处成功348件。全区申诉求决类信访初件连续两月环比下降,法院民商事案件收案数持续降低,先行调解委派成功率稳步提升。

“一中心”管平安,“一扇门”解千结。娄星区综治中心正以实实在在的治理成效,兜住群众日常的忧与盼,筑牢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坚实底座。

相关报道
分享到:

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主办

Copyright 2015 www.chinapeace.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14028866 号-1 中国长安网 © 2017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