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客户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湖南益阳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引领依法办事实践样本
时间:2025-11-11 11:31来源:民主与法制时报、益阳政法责任编辑: 安羽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是基层社会治理的“前沿阵地”,也是整合资源、化解矛盾、服务群众、守护平安的重要枢纽。今年以来,湖南省益阳市以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为抓手,通过整合基层治理资源、完善工作机制、提升服务效能,推动平安建设向纵深发展。目前,全市已建成县级规范化综治中心7个,乡级规范化综治中心85个,初步构建起“纵向贯通、横向联动”的治理格局。

在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过程中,益阳市还不断探索法学专家咨询工作制度落实落细,在做实法学会基层服务站点建设方面积极探索社会治理新模式,推动基层服务站点入驻综治中心,为平安益阳、法治益阳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12345”工作法快速化解医疗纠纷

家住益阳市桃江县城区的王哲(化名)身患多种基础性疾病,6月12日突然眩晕并伴随恶心,家人将其送往某医院就诊。当晚,王哲因血压过高使用药物后出现过敏反应,13日凌晨,再次使用该药时发生心脏骤停,随后转入ICU治疗。王哲的家人情绪激动,认为医院存在诊断延误、用药不当等问题,与医院产生矛盾冲突。6月25日,王哲经抢救无效死亡,双方矛盾彻底激化。

王哲死亡前后,其家人与医院曾开展过三次沟通协商,但均未达成一致意见。为防止矛盾进一步激化,立足源头防控的桃江县综治中心立即启动多部门联合调解机制,6月25日就将县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卫生健康局、医院等单位整合至调解现场,实现“只进一扇门”。工作人员引导各方围绕争议焦点进行沟通,医院说明治疗细节,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解读医疗规范,卫生健康局提供监管依据,仅用3小时,便完成证据核对、责任厘清等关键环节。同时,桃江县综治中心通过“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信息系统”,将该纠纷实时录入并生成“一案一码”,王哲的亲属可通过手机扫码快速掌握矛盾纠纷调处全过程,为重建信任奠定基础。


桃江县综治中心组织召开社会治安形势风险研判会

鉴于王哲已死亡,其亲属情绪激动的情况,桃江县综治中心将该纠纷列为“红色”预警,调配具有医疗纠纷调解经验的资深调解员主导协商,联合心理疏导人员介入,防止矛盾转化为群体性事件。此外,还启动县级“会诊”开展多元调解,确保调解流程高效有序,并同步梳理该纠纷涉及的“诉源”(家属投诉)、“网源”(网络舆情)等信息,提前联动相关部门做好风险防控,避免矛盾外溢。

正是得益于桃江县综治中心采取的有力措施,6月25日下午,王哲的亲属与医院签订协议,医院根据王哲的病情及诊断治疗情况,向其亲属作出合理赔偿并返还部分医疗费,王哲的亲属自愿放弃后续诉求。

为多维度破解调解难题,桃江县综治中心创新实施“12345”工作法,具体包括:“一站式”服务;线上线下“两线”受理;“三色”预警(即对日常性、初发性的简易纠纷,实行即接即办“绿色”工作模式;对存在一定风险隐患的积案纠纷,启动“黄色”处置程序;对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的疑难复杂问题,实施“红色”处置方案);“四诊”分调(即网格巡诊、村级初诊、乡镇复诊、县级会诊分调压实责任);“五源”汇聚控风险(即警源、政源、诉源、访源、网源矛盾纠纷排查模式)。

桃江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罗歆辉表示,该医疗纠纷的快速调解成功,正是运用了“12345”工作法。这是桃江县综治中心在资源整合、流程优化、风险防控方面形成的科学化、精细化治理模式,也为全县基层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提供了标准化操作指南。

形成高效协同的基层治理格局

今年以来,益阳市积极探索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有效路径,全力推动阵地建设提档升级、资源整合提标强能、体制机制提质增效,真正实现群众各类诉求“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桃江县综治中心快速、妥善化解医疗纠纷一案,正是益阳市以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破解基层治理难题,全力打造新时代“枫桥经验”县域样板的一个缩影。

益阳市综治中心主任龚烁介绍,该中心通过推动各部门依法履职、协同作战,有效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确保社会治安秩序良好。


南县综治中心工作人员接待来访群众

益阳市赫山区龙光桥街道高岭村村民李某与曹某,因宅基地使用权、出行道路争夺、房檐滴水、老房翻新重建、附属建筑占地等问题,不断引发邻里纠纷。虽经派出所、村委会多次调解,但调解结果反复,双方积怨较深,进而发生冲突。

该纠纷涉及历史遗留问题复杂、法律关系模糊,存在“民转刑”风险。今年6月,派出所再次接警后,将情况报送至龙光桥街道综治中心。对此,龙光桥街道综治中心协调司法所提供法律支撑、派出所维护秩序、法律顾问参与调解,形成“部门联动+专业支撑”格局。调解小组通过查阅户籍档案、土地登记证,走访村干部及老党员,确认宅基地使用权归李某所有;法律顾问向双方宣讲相关政策,引导双方理性维权;同时制定《调解协议书》,明确宅基地附属土地权属、拆除违规建筑的时间节点及经济补偿条款,协议经司法所见证,增强了法律效力。

随后,调解小组分别与双方“背靠背”沟通,缓解对立情绪;村干部参与劝导,强调“远亲不如近邻”的传统美德;调解员引用本地类似纠纷调解案例,利用“依法维权+互谅互让”的解决路径,注重“事心双解”。通过分层调解、案例引导、后续跟进,双方信任得以增强,实现“案结事了人和”。之后,龙光桥街道综治中心又联合村委会定期回访,确保协议履行,并组织双方参与村内文化活动,重建邻里和谐关系。


安化县综治中心工作人员巧解纠纷,收获群众送来锦旗

益阳市安化县的朱某,2014年在县城南区购置了一套住房,因多种纠纷,开发商至今未协助办理房屋不动产权证。安化县综治中心受理双方纠纷后,启动联动机制,多次组织召开专题会议,开展多轮多方会商与核查,详细了解事件原委,并通过“背靠背”沟通等方式,最终有效化解纠纷,朱某在15个工作日内办理好了不动产权证。据悉,安化县综治中心自今年5月初试运行以来,已接待来访群众60多人次,累计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58件,调解成功率达97.5%;共排查矛盾纠纷590条,化解534条,调解成功率达90.5%。

益阳市南县综治中心整合公安局、法院、人社局等6个部门资源,按照“1+3+N”(1个群众接待大厅,指挥调度、矛盾纠纷多元调处、法律服务及部门轮驻等3个功能区,融合信访接待中心、“一站式”矛调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等N个平台)模式,以“共建共治共享”理念为引领,通过打造“一站式”综治服务平台,实现基层治理从“单打独斗”向“协同作战”转型升级。该中心的建成,不仅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更探索出了一条“资源整合、功能聚合、服务融合”的基层治理新路径。

益阳市下辖的沅江市在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中,整合政法、信访、人社、住建等17个部门资源,采取“常驻+轮驻+随驻”模式运行,设置群众接待、多元调解、指挥调度等功能区,通过“一窗受理、分类流转、闭环办理”机制,实现群众诉求“只进一扇门、解决全流程”。自试运行以来,累计受理群众矛盾纠纷调解、法律咨询等事项298件,初步形成高效协同的基层治理格局。

多措并举深耕基层治理

记者了解到,为推动综治中心实现从无到有、从点到面,进入规范化建设的新阶段,益阳市结合实际,制定《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规范化建设的实施方案》,明确建设标准、时间节点和责任分工。同时,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大部门参与综治中心运行指导力度的通知》,推动各部门制定工作指引,强化主体责任。此外,两次组织召开全市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推进会,建立周调度、月督查工作机制,目前已经累计调度16次,制发《督办函》2次。

在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中,益阳市还注重资源整合,全市按照“1(群众接待大厅)+N(矛盾调解、多元化解、指挥调度等)”模式,标准化打造综治中心,全力推动7个县级综治中心另外选址改扩建,实现“多中心合一、一中心多用”。行业调解、品牌调解纷纷进驻县级综治中心,全面拓宽多元解纷渠道。比如,南县综治中心建成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庭,桃江县综治中心成立“李狮工作室”,大通湖区“洞庭和哥”调解团队入驻区综治中心。

同时,在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中,益阳市还完善制度机制,市县两级党委政法委充分发挥牵头抓总、统筹协调作用,建立健全综治中心组织领导体系、协调调度机制。制定《益阳市综治中心督办落实工作办法》,完善矛盾纠纷和社会治安风险隐患“五查”工作机制、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和风险“四色”预警工作办法、个人极端对象协同管控工作规范等三项制度机制,推动矛盾风险排查化解常态长效开展。


沅江市综治中心联合常驻单位开展集中宣传活动

为有效提升群众对综治中心的知晓率,益阳市在市级层面启动综治中心主题集中宣传,不断提升综治中心社会知晓率和群众满意度。沅江市综治中心联合9家常驻单位在琼湖公园开展集中宣传活动,安化县、桃江县、大通湖区综治中心举行揭牌仪式,大力推行“有矛盾纠纷找综治中心”的工作模式。

此外,为推进法学会工作实体化、实战化,发挥法学咨询专家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益阳市在全市综治中心设立法学会基层服务站点,高标准打造法学专家咨询工作站。目前,全市县级法学会入驻同级综治中心7个,实现全覆盖。其中,赫山区设立“法学服务专窗”,每周派驻2名法学咨询专家驻点;资阳区与网格化管理平台全流程联动,开通“24小时法律咨询热线”;安化县在综治中心设立“乡村振兴法治服务站”,覆盖23个重点村。

通过法学会基层服务站点与综治中心联动,2025年益阳全市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达92%。例如,赫山区会龙山街道基层服务站点联合综治中心,运用“法学专家调解+司法确认”机制,3天内化解涉及56户村民的征地补偿纠纷,有效实现矛盾不上行、风险不外溢。

相关报道
分享到:

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主办

Copyright 2015 www.chinapeace.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14028866 号-1 中国长安网 © 2017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