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客户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境内有47个民族团结、和谐、相处融洽,这个市是怎么做到的?
时间:2024-08-16 23:02来源:广西法治日报责任编辑:施少伦

民族融合示范区 和美宜居“长寿市”

——平安河池建设促进民族团结进步观察

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在践行中国式现代化征程中,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持续开展平安河池建设工作和服务,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作出积极贡献。今年初,河池市获评第十一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


源头治理深入,打造“平安家园”

河池是革命老区,境内有47个民族,其中壮、汉、瑶、苗、仫佬、毛南、侗、水等8个民族是世居民族。河池是全国最典型的民族聚居区之一。

“随着时代发展、社会进步,同族和民族间各种矛盾纠纷显现,开展源头治理夯实‘平安家园’大势所趋。”市委政法委副书记韦炳国表示,全市紧紧围绕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坚持源头治理与动态管理有机结合、解决问题与完善制度有机结合,做好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化解工作,最大限度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河池市委政法委制定出台《河池市“三官一律”下基层分片包屯工作方案》,明确“三官一律”进村联片包屯工作职责,做到“三进三必访”。目前,全市有2646名“三官一律”进村联片包屯,实现1663个村(社区)全覆盖。全市坚持矛盾纠纷调处“一盘棋”思路和属地属事原则,统筹各方资源力量,推行“三二一”工作法,即村(社区)发生矛盾纠纷时,在村(社区)一级调解三次:村民小组长一次、包片村干部一次、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一次;对村(社区)调解不成功的矛盾纠纷,乡镇(街道)一级调解两次:综治中心组织调解一次、乡镇(街道)党政主要领导调解一次;对乡镇(街道)调解不了的,县(区)一级调解一次:由党委政法委牵头,组织属事部门主要领导负责化解,推动各类矛盾纠纷化解在源头。

各县(区)、各有关部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聚焦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力量分散、各自为政等问题“对症下药”,深化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激活基层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法院系统构建“人民法庭+网格员”等联动调解网络,打造“阿娅”白裤瑶巡回法庭、“拔哥”巡回法庭、“壮瑶汉三语”岩滩水上巡回法庭等特色品牌。自治区党委充分肯定都安瑶族自治县人民法院开展多元解纷工作并要求全区推广。近年来,河池市中级人民法院、东兰县人民法院分别获评“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机关”“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创新推行“321”分级调处机制和“520”矛盾纠纷化解模式,大力提升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法治化水平,促进民族团结进步。该县仫佬家园安置点荣获全国“十三五”最美搬迁安置区、自治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示范点等称号。

南丹县持续开展“三区”(城区、矿区、农村地区)治理,成效斐然。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创新“一个中心、两个平台、三个引领、四项措施”工作体系,有效化解易地扶贫搬迁群众“三大纠纷”以及拆除旧房、就业保障等矛盾纠纷。今年初,南丹县、环江县获评第十一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


美丽的朵努社区是南丹县里湖瑶族乡的一个易地扶贫搬迁大型安置区,也是白裤瑶同胞的聚居区。

“三治”融合共生,建设“和谐家园”

“有事大家来商议咧,来商议咧!说出理由一二三,一二三!好事越评越圆满咧,越圆满咧!村里邻里更和谐……”走进革命先驱“拔哥”韦拔群的故乡东兰县武篆镇东里村,壮族群众用山歌唱出“三共”(共商、共议、共评)群众协商议事工作法,内容通俗易懂。

该村成立村民“协商议事室”,建立“一月一商议”等制度,做到“基层的事在基层协商、群众的事由群众商量”,推动基层治理大众化、民主化、精细化和法治化。该村先后荣获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文明村、自治区乡风文明示范村等称号。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积极搭建人民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平台和渠道。”市委政法委副书记韦乃维介绍,不断丰富和发展“三治融合”的河池实践,进一步推动建设各民族守望相助和谐家园。

以自治增活力。全市积极探索建立以村民自治组织为基础、农民合作组织为纽带的村级组织体系,创新完善村民自治有效实现方式,把纸面的制度变成生动的自治实践。

以法治强保障。该市始终把法治作为基础性工程来抓,加强农村法治宣传教育,完善农村法律服务体系,引导人民群众依法表达诉求、解决纠纷、维护权益,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良好氛围。天峨县探索建立“法治班主任”青少年普法机制,常态化开展法律和自身安全保护相关知识教育,有效预防青少年学生违法违纪。南丹县与贵州省独山县共同探索支部联建、民间联谊、纠纷联调、治安联防、发展联动“五联”工作机制,使跨省的边界矛盾纠纷迎刃而解。

以德治扬正气。在基层社会治理过程中,各级党组织充分挖掘自身的潜力和优势,坚持德、法、礼并用,通过制定村规民约、村民道德公约等自律规范,教育引导人民群众爱党爱国、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厚植见贤思齐“文明沃土”,构筑崇德向善“精神高地”。巴马瑶族自治县“五位一体”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成就平安和谐美丽寿乡。大化瑶族自治县古江社区以“三治融合”为基础,创新“五联五融”模式,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促进各族搬迁群众互嵌交融。2022年6月,该社区被评为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宜州区石别镇清潭村探索“五个一”“德治教化”工作模式,即一轴(以党组织为轴心)、一约(村规民约)、一堂(乡贤评理堂)、一训(一户一家训)、一廉(廉情工作站),打造“民事村办、村事民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该村先后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


小学师生身着民族服饰开展“广西三月三”系列活动。

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创造“幸福家园”

“护航贵南高铁,共建平安河池。”去年8月30日,贵南高铁全线贯通运营的前一天,贵南高铁建设指挥部指挥长高在新将一面锦旗送到河池市公安局,感谢公安机关多年来对项目建设保驾护航。

这是河池市公安机关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幸福家园的缩影。近年来,河池市公安机关推出20条提升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举措,出台271条便民利民措施,建设警民共建学校199所、警民共建企业125个、和谐警民关系示范点66个,创新推行“互联网+”人口服务、自助办理、上门服务以及“网上办、自助办、延期办”等便民措施,办证效率提升40%以上,群众评价总满意度达99.95%。去年,河池市公安局获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系全国唯一获此称号的市级公安机关。

去年以来,河池市检察机关严惩领导干部利用职权或影响力违规插手工程项目职务犯罪,逮捕9人,提起公诉13人,促进建立依法有序政府招投标市场;依法批准逮捕非法经营、合同诈骗、虚开增值税发票罪等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犯罪140人,起诉278人,成功办理了案值6亿多元的符某某、黄某等人特大虚开增值税发票案,规范市场秩序。

河池市两级法院设立涉企案件“绿色通道”,对涉企案件明确目标审限,从立案到执行,对涉企案件通过蓝色、白色案卷带等进行标记,实行“快速立案、快速审理,快速执行”。去年以来,全市两级法院涉企民商事案件当天立案率为97.63%,排名全区第四;解决商业纠纷耗时78天,排名全区第三。

全市建立法律服务民营企业制度,组织律师服务团队深入66家民营企业开展法治服务,帮助企业发现和排除法律风险21个,化解企业纠纷51起。全市政法机关共开展法治宣传65场次,发放宣传资料3万余份,解答群众法律咨询1万余人次;组织律师团队走访企业52家,政策宣讲30多场次,提出法律风险点300多个,提出预防、解决纠纷意见建议392条。

“法治环境真是好,工作生活不烦恼;大家齐心又努力,民族团结更富饶……”在河池这方水土上,各族人民和谐相处,用山歌唱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心声。


相关报道
分享到:

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主办

Copyright 2015 www.chinapeace.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14028866 号-1 中国长安网 © 2017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