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军“参观庙坝红色革命法庭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前夕,重庆市法院重点联络活动“深入推进‘枫桥式人民法庭’建设”座谈会在重庆市城口县法院召开。与会代表委员对城口县法院深入推进“枫桥式人民法庭”建设工作给予高度肯定:“城口县法院庙坝法庭的红色司法实践,是重庆法院深入推进‘枫桥式人民法庭’建设的真实缩影与生动写照。”
完成红色革命法庭1.0+版建设任务,持续推进红色革命法庭2.0版建设,是城口县法院以实实在在的司法实践,向党的生日献上的深情礼赞。
红色基因 绘就司法为民新“枫”景
走进城口县法院庙坝人民法庭,迎面而来的红色法庭文化墙让人感到震撼——“重庆红色革命法庭”八个鎏金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当年革命法庭上的法槌声仿佛能穿越时空,直击人心。
据城口县法院院长向亮介绍,城口县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国第二大苏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享誉全市第一个打出地方红军旗帜的县、第一个迎来红军主力部队的县、唯一一个成建制建立县区乡村苏维埃政权的县。1933年10月,城口县苏维埃政府成立时内设革命法庭。革命法庭在党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在保卫红色政权、服务经济建设、保障群众权益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城口苏区形成了完整的苏维埃法律体系和司法组织体系,是党在西部地区早期的法治实践,为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和人民司法事业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
近年来,城口县法院立足庙坝红色革命法庭作为“重庆第一革命法庭”的特色优势,传承弘扬红色革命法庭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活化运用红色司法资源汲取奋进拼搏伟力,将老区精神和革命传统转化为生动的司法实践。以庙坝法庭为示范点,准确把握红色司法人民性的本质属性,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细化便民利民措施。升级改造诉讼服务中心,一站式提供咨询、立案、查询等司法服务;坚持“好传统+高科技”等带动法庭工作全面提质增效,推动人民法庭深度融入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妥善审执涉西渝高铁、G69银百高速等矛盾纠纷,服务保障重大工程项目建设,打造了一幅生动的司法为民“枫”景图。
薪火传承 激活基层治理“神经元”
“在我们的身边,有这样一位青年法官……”近日,城口县法院“老区薪火·青年担当”主题演讲比赛活动现场,13名青年干警以身边事例为笔、以司法情怀为墨,赓续红色司法血脉、汲取革命奋进力量。红色司法的星火,从未间断,从星星点点到如今的薪火传承,亘古不变的是司法为民的赤诚初心。
城口县法院组建了一支平均年龄28岁的“青年突击队”。青年干警铿锵的步伐在巴山渝水间留下闪光的足迹:3名“90后”干部主动加入驻村工作队伍,长期扎根基层一线,助力乡村全面振兴;2名青年干警撰写的两篇案例入选最高人民法院多元解纷案例库;43场“送法上门”的法治宣讲让民法典等法律法规飞进千家万户;63次深入基层开展巡回审判,将法庭搬到“高山上”“水库旁”“花田间”……
在“红城有法·河畔清风”清廉品牌引领下,城口县法院赓续传承红色司法思想教育史、红色司法制度建设史、红色司法监督执纪史,增强干警“不想腐”的思想自觉,扎牢干警“不能腐”的制度笼子,强化干警“不敢腐”的高压震慑,持续奏响风清气正最强音。全体干警深受激励和警醒,工作作风持续改进,建功新时代积极性主动性明显增强;法院政治生态持续优化,工作效能持续释放。
夜幕降临时,办公大楼前的国徽与青年干警胸前佩戴的党员徽章闪闪发光,柔和的月光洒在青年干警们穿梭的身影上。诉讼服务中心“24小时自助服务区”的指示灯明灭闪烁,丈量着新时代司法为民的赤子之心。
90多年前,红军在这里播撒下法治的星火;如今,城口县人民法院将红色基因融入司法血脉,以独特的红色司法实践,让庄严的法徽与闪耀的党徽在这片热土上交相辉映,谱写了一曲新时代法治建设的壮美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