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客户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山体滑坡后,四川宜宾上千政法铁军向险而行
时间:2025-02-17 15:43来源:四川法治报责任编辑: 陈言

2025年2月8日上午11时50分许,四川省宜宾市筠连县沐爱镇金坪村2组突发山体滑坡灾害,造成房屋被掩埋、人员失联。

灾害发生后,宜宾市迅速启动地质灾害一级应急响应。按照省委、市委抢险救灾各项部署,全市政法干警闻令而动,立即投入到抢险救灾第一线、秩序维护第一线、治安巡逻第一线、群众安抚第一线,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减少财产损失。

截至目前,全市共投入警力上千人次,各级政法干部、网格员、调解员、社会治理专干等群防群治队伍2000多人次,大家齐心协力,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现场工作部署

靠前指挥,与时间赛跑

山体滑坡发生后,宜宾市委政法委主要领导第一时间带队奔赴地质灾害一线、靠前指挥,对抢险救援、秩序维护、道路交通安全保畅等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同时,立即启动涉灾相关情况“日报告”制度,全面收集掌握相关信息,及时研判处置。

宜宾公安闻令而动,调集各县(区)警力前往筠连县开展抢险救援、秩序维护、道路交通安全保畅、通信保障等工作。

确保道路通畅

“同志们,金坪村二组发生了山体滑坡,群众生死不明,请大家立即跟我去现场!”灾情就是命令,沐爱镇派出所所长曾志兵一声令下,全所警员除留下两名值守,其余直奔滑坡点。

20分钟后,所长曾志兵、副指导员王小兵带领民警抵达现场。

与此同时,各县(区)公安特警、刑警、交警、治安等多个警种警力在市公安局统一部署下从四面八方赶来。他们争分夺秒,一场生命与时间的赛跑就此展开。

在滑坡现场,景象令人触目惊心,一座大山仿佛被利刃削去一半,山下全是泥石。

民警们顾不上危险,一到现场就立刻行动,一部分和村干部一起疏散群众,大声呼喊,引导群众快速撤离;另一部分则忙着收集失联人员和房屋位置信息,为后续专业救援赢得了宝贵时间。

设置警示牌

山体滑坡导致交通和通信瘫痪,严重影响了群众生活。为了尽快恢复通信,市公安局派出应急通信保障党员先锋队,他们以最快速度赶到金坪村二组。经过全力抢修,事发地周边4个通信基站很快恢复正常,为应急救援的通信指挥调度、空中视频侦查、实时卫星通信提供了保障。

公安交管部门也迅速行动,及时发布交通管制公告,设置执勤点,疏导车辆,优化管制措施。

截至目前,当地已安全转移疏散群众95户共360余人,累计疏导车辆1.2万辆次,在巡司、沐爱、奇龙垇等多个地方设置了交通劝导执勤点28个、治安执勤点13个、帐篷警务室5个。

在滑坡区域,警戒带已经拉起,警力24小时值守。他们对重点场所和区域进行巡逻,全面排查各类安全隐患,打击预防违法犯罪活动,提升见警率、管事率。

自滑坡以来,当地未发生一起涉灾违法犯罪,社会安定有序。

坚守阵地,做好后勤保障

自灾害发生以来,沐爱镇党委委员、政法委员杨杨就一直驻守在金坪村2组,负责现场安全维稳工作,家都没回过。

杨杨在登记救灾物资

山体滑坡发生几分钟后,杨杨接到村里电话。她一边向镇长汇报,一边向村党支部书记核实情况。

20多分钟后,杨杨赶到现场,看到熟悉的房屋被泥石掩埋,心痛不已。但她清楚,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政法委员,此刻有更重要的任务——疏散群众,保障他们的生命安全!

杨杨立刻组织民辅警和村干部劝说群众离开。可围观群众都是当地村民,沉浸在悲痛和惊恐中,不愿离开。杨杨和民警们只能一遍又一遍耐心劝说,直到最后一户危险区域的住户被安全转移。

解决了群众疏散问题,又要考虑救援人员和工作人员的后勤保障。杨杨召集村干部和志愿者商量。“我报个名,我参与做饭!”“我做菜不错,我来做菜!”现场志愿者们纷纷踊跃报名,都想为灾区尽一份力。

经过筛选,后勤保障人员确定了,但工作才刚刚开始。接下来几天,杨杨的手机响个不停,热得发烫,还经常死机。

第一天她通宵未眠,之后每天只能睡两三个小时。实在太累了,就躺在帐篷里打个盹,可往往刚睡着就被电话叫醒。

杨杨只是基层政法队伍中的一员。在沐爱镇,还有两支默默奉献的队伍——网格员和义警。

义警用自己的摩托车无偿为灾区服务

在沐爱镇前往金坪村二组的路上,一辆辆摩托车满载物资穿梭其中。他们不是跑“摩的”,而是义务为前线运输物资,他们是义警。

胡秀能和李华峰就是其中的成员,自山体滑坡发生后,他们主动请缨,用自己的摩托车一趟又一趟免费运送物资。

在沐爱镇体育馆外,志愿者们正从货车上卸下后勤保障物资。其中有个身影格外引人注目,他叫陈小飞,25岁,是一名网格员。因为先天遗传原因,他个子不高,但搬运物资时一点都不落后。

自灾害发生后,他就一直在做志愿者。搬运物资只是他工作的一部分,他还利用人熟地熟的优势,参与入户劝导、隐患排查和转移群众等工作。

饶均和杨思睿也是网格员,灾害发生当天,他们到滑坡区域协助疏散群众。之后,又和陈小飞一起在体育馆搬运、登记救灾物资。

“这些雪中送炭的救灾物资,传递着党和政府的关爱,关系民生,意义重大,责任重大,因此,我们丝毫不敢有半点闪失。”饶均说。

网格员陈小飞和同事在做志愿者

陈小飞、饶均、杨思睿是网格员在参与抢险救灾的一个缩影。

滑坡灾害发生后,沐爱镇25名网格员在镇综治办的调度下,全面投入工作。

他们积极参与滑坡灾害防御和后勤保障服务,当地群众看在眼里,感动在心里,他们在接受采访时感慨地说,这些小小网格员发挥了大能量,是我们群众的贴心人。

群众在哪儿,工作就在哪儿

2月10日晚,在受灾群众临时安置点,沐爱镇司法所所长韩易晋把自己的电话号码写给了60岁的老太太朱正秀。

韩易晋在安置点做志愿者

朱正秀是金坪村二组人,幸运的是,她家房屋在滑坡地带侧面,逃过一劫。“孃孃,这是我的电话号码,你遇到任何法律上的问题,都可以找我。”韩易晋说。

韩易晋只是奋战在灾区的司法行政队伍中的一员。金坪村二组山体滑坡发生后,宜宾市律师协会第一时间向全市律师事务所发出倡议,号召全市律师参与抢险救灾,用实际行动诠释行业使命。随后,协会采购了200件方便面、火腿肠、饼干和矿泉水送往灾区。

四川蜀筠律师事务所发挥专业优势,在防范次生灾害、群众安置和心理疏导等方面提供免费法律咨询,主动参与困难诉求收集和法律援助,为抢险救灾提供法治保障。

筠连县司法局副局长带领沐爱镇司法所全体干部和两名专业律师前往灾区,对失联人员家属和受灾群众进行心理疏导和情绪安抚,同时为应急救灾提供法律建议。

“老人家,您慢点,我扶您。”2月10日下午,在安置点,筠连县公安局新民警刘甜搀扶着一位行动不便的老太太回房间,边走边轻声安抚。“谢谢姑娘,有你们照顾,我在这里很好!”老太太连声道谢。

灾情发生后,刘甜和同事们的工作地点就换成了安置点。

“这个姑娘说话轻言细语的,就像我的孙女一样。”老太太笑着说。

在安置点,“帐篷警务室”格外醒目。这里24小时都有民辅警值守、巡逻,他们就像灾区群众的“守护神”,让大家感到安心、暖心。

在这场与灾难的较量中,宜宾政法铁军们用行动诠释着责任与担当,他们是黑暗中的光,照亮了灾区群众前行的路。

(李美琪 图片来源:四川省宜宾市筠连县公安局)

相关报道
分享到:

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主办

Copyright 2015 www.chinapeace.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14028866 号-1 中国长安网 © 2017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