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客户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检察蓝”融入综治中心 巧解“豌豆尖斗气案”
时间:2025-05-09 12:54来源:四川长安网责任编辑: 陈言

综治中心多元解纷机制高效运转,“驿和”工作室成功促成邻里纠纷实质性化解,彰显基层治理法理情理相融新气象。2025年4月18日,一起因豌豆尖引发的刑事纠纷案在四川省隆昌市综治中心圆满化解。该案生动展现了隆昌市人民检察院“驿和”工作室融入综治中心后,推动基层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的实效,也是隆昌市检察院依托综治中心把矛盾纠纷化解在一线、助力基层社会治理的生动缩影。


小事不小,豌豆尖掀起“大波澜”

“她打伤了我,还不承认,我宁愿不要赔偿,也要让法院判她刑。”林某气愤地说道。

2024年10月的一个上午,邹某发现自家种在路边的豌豆尖被人踩踏,边清扫边抱怨,邻居林某误认为邹某口中的辱骂对象是自己,顿觉愤懑,随即双方爆发激烈口角。冲突中邹某之女王某持甩棍从家中冲出击打林某的左肩,林某遂返回家中取锄头反击,情急之下,邹某用扫把柄击打林某头部,致其左额叶蛛网膜下腔出血构成轻伤二级。原本仅是几根小小豌豆尖,却因逞一时口舌之快升级成了刑事案件。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后,将该案移送至隆昌市检察院审查起诉。

同理共情,“三步疏导法”化解矛盾纠纷

“双方当事人系邻居,本应守望相助,但这次纠纷却使两家的关系变得剑拔弩张,若仅是简单地依法起诉,则很可能导致两家积怨成疾,埋下祸根。”考虑到此,检察官决定依托“综治中心”,由“驿和”工作室牵头,联合当地派出所、村社干部等相关工作人员组成调解组,以“三步疏导法”从情理法理事理三个方面入手,开展释法说理工作。

情绪降温:邹某解释“扫把系误伤”,林某坚持“医药费全额自理”,案件当事人各执一词,情绪激动,互不相让。检察官与调解组成员迅速找准“症结”,分别对两名当事人做思想工作,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同时通过以案释法,列举类似邻里纠纷案例,阐明轻伤二级可能面临的法律后果,从法理层面让邹某意识到其行为的危害性,给冲突“降温”,引导双方理性表达诉求。

利益平衡:找到背后的矛盾症结,为案件调解奠定了良好基础。但林某表示需邹某赔偿66000元,才不再追究其责任,而邹某表示能力有限,只能赔偿一万元,双方在赔偿问题上再次出现了分歧,让调解工作再起“波澜”。为确定合理的赔偿金额,检察官和调解组成员以法为据核算出林某医疗费、误工费、营养费等损失,并向其告知邹某家庭收入不高的经济困境,调解工作取得实效。赔偿方案确定了,当事人双方表面上可以达成和解,但心里的梗还在,如何消除隔阂仍然是个问题。

情感共鸣:检察官在多次走访调查中了解到,当事人双方中间还存在一个关键人物。原来,二十多年前林某的儿子上小学时,差点被人贩子拐走,是邹某及时发现,出手将其儿子解救下来,冲突发生前,两家人的关系一直很不错。这是促成双方再次坐在一起的契机,检察官决定以此为突破口。2025年4月9日,“驿和”工作室再次牵头调解组,以两家是多年邻居,感情深厚为基础,通过拉家常、讲案例、析利弊的方式打开双方“话匣子”,积极引导双方换位思考,帮助回忆彼此相互扶持、互帮互助的邻里往事,消除双方隔阂,解开了心结。最终,双方达成调解协议。

4月10日,经公开听证,听证员一致同意检察机关对邹某酌定不起诉决定意见。4月11日,邹某履行了协议,林某出具了谅解书。至此,这场因几根“豌豆尖”引发的邻里纠纷得到了妥善化解。

小案大为,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

由邻里纠纷、民间矛盾引发的轻伤害案件数量多,占比重,案虽小但事不小。基层治理关乎民生福祉,若处理不当,极易激化矛盾,影响社会和谐稳定。隆昌市检察院在办理轻伤害案件时,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理念,充分履行检察职能,避免“一捕了之”“一诉了之”,努力将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实现办案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情绪疏导优于刚性裁判。本案通过多轮“背对背调解”化解对抗情绪,以当事人小孩“被拐”事件为突破口成功促成和解,消除隐患,有效避免了“程序空转”。据统计,隆昌市检察院2024年以来办理邻里伤害案件9件,通过检调对接机制成功化解7件。

合成作战更胜单打独斗。综治中心作为基层治理“枢纽站”,整合多方资源,构建“前端预警-中端调解-末端跟踪”的全链条解纷体系,以“方言土话”、同理共情,化解对抗情绪;以类案对比、风险预判,消除互信危机;以多方互动、同向发力,有效破解调解难题。

公开听证提升司法公信。邀请人大代表、律师等组成听证团,通过“事实陈述-证据展示-闭门评议”三阶段,让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到司法办案过程中,提升了检察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让公平正义可见可感。

这起“豌豆尖纠纷”的圆满化解,彰显了基层治理体系从“单兵作战”向“合成作战”的转型升级。隆昌市通过综治中心统筹协调、检察机关专业支撑、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真正实现“案结事了人和”的治理目标,为新时代“枫桥经验”注入法治新内涵。

(罗英红、王雪)

相关报道
分享到:

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主办

Copyright 2015 www.chinapeace.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14028866 号-1 中国长安网 © 2017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