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客户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跟着总书记的考察足迹,探寻贵州黔东南的乡村治理新“枫景”
时间:2025-04-02 17:01来源:黔东南长安网、黔东南州司法局责任编辑: 陈言

3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了解当地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和社会治理、保护传承民族传统文化、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等情况后,他提出:“办好老百姓的事,关键在于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领群众发展经济、搞好乡村治理。”这一嘱托为黔东南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指明了方向。

近年来,贵州省黔东南州以党建引领为核心,不断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将基层党组织建设与社会治理、民族文化保护深度融合,探索出一条具有民族地区特色的乡村治理路径。


图为身着盛装的侗族群众在贵州省黎平县肇兴侗寨参加欢度侗年活动。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在黔东南州委、州政府的领导下,全州各基层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带领群众发展经济,学习法律知识,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合法权益,促进民族大团结,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在法治框架上高效运行。促进民族大团结、搞好乡村治理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党建引领,共筑乡村治理新“枫”景

“办好老百姓的事,关键在于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领群众发展经济、搞好乡村治理。”在肇兴侗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明确要求。

肇兴镇肇兴村党委书记兼村委会主任陆卫敏表示,将以建强党支部为引领,立足乡村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做好教育、医疗、就业等民生工作,用心用情为乡亲们办好实事。

在黔东南州委、州政府的领导下,各基层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带领群众在发展经济,学习法律知识,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合法权益,促进民族大团结,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在法治框架上高效运行。促进民族大团结、搞好乡村治理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榕江县非遗手工艺加工企业负责人王君表示,他是一名来自四川泸州人,原本在榕江县月亮山一带发展民宿的老板,后来借助“村超”流量转行,创立“黔手艺”品牌,深挖黔东南民族非遗文化、传统歌曲、美食、手工艺文创等工艺,在当地多部门的帮助下,“黔手艺”知识产权注册已完成,下步将带动群众,加大开发、挖掘和保护力度,拓宽销售渠道。计划带动数百户人家都走上了旅游致富的道路。他说:“我是一名党员,就应该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只要大家都能过上好日子,我打心眼里高兴。而且通过产业合作,大家的关系也更紧密了,民族大团结也更有保障。”

在乡村治理方面,党员干部积极参与。他们带头遵守村规民约,调解邻里纠纷。在一次土地纠纷中,榕江县司法局仁里司法所所长欧成保主动作为,组织当地的法律明白人、学法用法示范户代表、村干部、歌师通过唱侗族劝和歌,耐心说理调解,最终让双方达成和解,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图为镇远古城端午节传统赛龙舟文化节。

法治之音在黔东南回响

走进肇兴侗寨,悠扬的侗歌声不时传入耳中。在肇兴侗寨的法治文化广场上,一群侗族群众正深情地唱起《侗歌声声唱给党》。这里的侗歌不仅仅是娱乐,更是普法的重要载体。

黔东南州司法局四级调研员杨华介绍说:“黔东南少数民族居多,素有‘百节之乡’‘歌的海洋’的美誉。我们在普法宣传中,充分利用当地群众对侗歌、苗歌、山歌的热爱,组织民间歌师、文艺行家将法律知识编写成歌词,创作《民法典普法歌》《禁毒宣传歌》等一批具有黔东南民族、地方特色的普法歌曲600余首,通过歌手传唱的方式,让法治观念深入人心。”黎平县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松秉和表示:“我们在一些关于婚姻家庭纠纷、邻里纠纷、山林土地纠纷等的调解过程中,普法侗歌发挥了巨大作用,群众在欣赏美妙歌声的同时,不知不觉就记住了法律条文,化解了矛盾,促进了和谐。”


图为“法律明白人”在台江县萃文街道学习演唱“普法苗歌歌集”。

台江县九摆村的苗族歌师杨昌福已经从事苗歌传唱几十年了,现在也积极参与到普法苗歌的创作和演唱中。他说:“以前我们唱苗歌,主要是传承民族文化。现在能通过苗歌让大家懂法守法,我觉得特别有意义。我们会把法律知识用苗族人最熟悉的方式唱出来,让大家都能听得懂、记得住。”

苗乡侗寨处处彰显法治精神

在黔东南的各个村落里,法治文化元素随处可见。

道路旁、围墙上、长廊中、广场里……

一条条法治标语,一幅幅精美的图画,一段段通俗易懂的法律文字,一块块法治展板……充分展示着各种法律知识和案例,吸引着过往的游客和村民驻足观看。

“现在游客来我们镇远古城,不仅能欣赏到美丽风景、体验到古城魅力,还能感受到浓厚的法治氛围,结合普法工作的推进,客商都依法经营,游客也更放心。”镇远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杨飞介绍说。

在岑巩县思旸镇磨寨村,黔东南州司法局派驻该村第一书记杨予莉说:“现在的磨寨村通过乡村振兴,不仅风景秀丽、产业丰富,村头寨尾处处都是法治文化元素,让人们在浓厚的法治氛围中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社会和谐稳定。”


图为黔东南州司法局组织干部在岑巩县思旸镇磨寨村指导法治文化广场创建工作。

“我们村建有法治文化长廊,法治宣传标语也多,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氛围浓厚,让我们村50多年来没有重大矛盾纠纷和重大刑事案(事)件及命案发生,寨子环境优美,群众团结互助,社会和谐稳定。”三穗县长吉镇机寨村副主任罗方志如是说。

“八五”普法工作开展以来,黔东南州委政法委、州公安局、州司法局等部门统筹16个县(市),联合举办法治文艺演出、法律知识竞赛、模拟法庭、送法进校园等法治文化活动,建成法治文化矩阵实现全州16个县(市)217个乡镇(街道)2436个村(社区)全覆盖,创建“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20个、省级180个、州级410个,完成214个司法所规范化建设,示范引领农村法治建设水平进一步得到夯实,让法治文化深深扎根于苗乡侗寨的每一个角落,成为黔东南乡村治理的重要基石。

高质量发展中的法治保障

黔东南有着丰富的传统产业,如民族刺绣、传统美食、民族建筑、民族手工技艺等,在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落实全面深化改革,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法治保障发挥了重要作用。

雷山县丹江镇排卡村党员致富带头人、雷山县树桢手工刺绣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树桢介绍说:“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我们需要对传统刺绣工艺进行创新和升级。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涉及知识产权保护、合同签订等法律问题。我们县司法局、市监局等部门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帮助,让我们能够依法依规进行产业升级。”

“在产品研发过程中,合作社对新设计的刺绣图案及时申请了版权保护。在与外地企业合作过程中,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签订供销合同,保障了双方的权益。这使得合作社的业务不断拓展,产品远销国内外。”黎平县肇兴侗寨“侗品源”刺绣企业负责人陆勇妹表示。

在积极发展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转换方面,黔东南正在法治保障的轨道上阔步向前。


图为黔东南州行政复议工作获群众赠送“心系民情耐心讲解”锦旗鼓励。

“长期以来,我们组织政法干警、党员干部和律师等,组建法律服务团队广泛开展‘法律进企业’活动,积极为企业提供法律咨询、法治体检等服务,帮助企业防范法律风险,规范经营管理,提升法治化管理水平,全力营造良好的法治营商环境,助力企业依法经营、健康发展”。黔东南州司法局公共法律服务管理科负责人吴声海介绍说。

一家入驻凯里市的企业负责人表示:“这里良好的法治环境让我们很放心。我们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法律问题,都能得到及时解决。这为我们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文化保护与旅游发展中的法治新作为

多彩黔东南,红色文化丰富,民族文化多姿多彩。为了利用这一优势,增强文化自信、化风育人,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当地在文化保护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在文化保护与旅游发展过程中展现了法治新作为。

黎平会议会址坐落在黎平县翘街中央,这里保存完好,前来参观学习的游客络绎不绝。负责文物保护的工作人员介绍说:“我们依据相关文物保护法律法规,对革命战争时期留下的红色旧址进行系统性保护。从日常维护到修缮管理,都严格按照法律规定执行。同时,对于肇兴侗寨、黄岗侗寨等系列民族特色村寨、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名村名镇,我们也制定了专门的保护条例,确保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得以传承。”

在黔东南州的苗乡侗寨里,传统的少数民族建筑、民俗活动等都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当地党委政法委、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司法局等多家部门,组织观看警示教育片、法庭公开审判旁听、集中宣传及走实网络法治群众路线等方式,多次深入村寨、进村入户广泛开展农村消防安全、文物保护、非遗文化知识产权保护等法治宣传活动,让人民群众认识到文化保护的重要性,形成了全民参与保护文化的良好氛围。


图为志愿者、律师在村超活动现场开展“法治赋能乡村治理”宣传活动。

此外,还深化文旅体融合,丰富旅游业态,打造“多彩贵州”文旅新品牌,离不开坚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凯里市下司古镇、镇远古城、丹寨县万达小镇、雷山县郎德苗寨……旅游市场秩序井然。

当前,黔东南州以旅游景区联动工作机制改革为契机,加快建立景区综合执法机构,规范景区执法工作。同时研究创新健全完善跨区域联动执法系列机制,整合相关职能部门执法力量,围绕旅游资源保护、旅游景区管理、游客诉求处理等关键环节,推动景区联动执法,探索旅游纠纷解决新路径,全面提升‘六心’行动旅游服务品质,让游客在黔东南各景区能够享受到优质的旅游服务,进一步提升旅游形象。

在文旅体融合项目中,如举办村超、村BA、村T、姑妈篮球、苗年节、侗年节、龙舟赛等重大活动,都严格按照法律程序进行审批和组织。从活动策划到现场执行,每一个环节都有法可依,同时组织民警、党员干部和法治志愿服务团队现场落实巡逻执法、安全保障和法治服务,确保活动安全有序进行。

通过有效的法治保障,锦绣黔东南的文旅产业蓬勃发展,“多彩贵州”文旅新品牌在全国乃至全球的知名度不断提升。

从党建引领下的全面发展,到法治之音的唱响;从产业升级中的法治保障,到文化和旅游发展中的法治新作为,黔东南州在乡村治理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图为“村超”在黔东南州榕江县火爆举行。

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的指引下,黔东南州将持续以党建为引领,以法治为基石,以青山绿水为媒介,以民族文化为灵魂,统筹强化农村法治建设,稳妥有序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以更高水平法治黔东南建设,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黔东南实践的法治新篇章!

相关报道
分享到:

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主办

Copyright 2015 www.chinapeace.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14028866 号-1 中国长安网 © 2017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