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工作,一头系着民生冷暖、一头系着司法权威,是实现公平正义的“最后一公里”。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审判工作的意见》中关于深化执行体制改革的部署要求,贵州法院创新性地将“执行听证”作为深化执行体制改革、破解执行难题的“金钥匙”,推动执行工作从“办结案”向“化解事”转变,更有力有效地兑现胜诉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从试点先行到制度确立,从个案突破到全面推进,贵州法院正以一场深刻的执行理念与实践变革,奋力书写新时代执行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篇章。
高擎改革旗帜制度创新注活力
“田坎若再垮塌,我们保证第一时间维修!”听证现场,施工企业工作人员的这句承诺,不仅解开了王某的心结,也让这片农田重焕生机。
今年7月,为化解一起因农田修复标准引发的执行纠纷,台江县人民法院将听证会直接搬到了涉案农田旁。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县检察院、村干部与当事人围坐一堂,围绕农田修复标准与管道安全责任展开坦诚对话。最终,施工企业当场作出了上述承诺。

图为台江法院在田间地头就一起物权保护纠纷召开执行听证会。
这场在稻浪起伏间召开的“田埂听证”,是贵州法院将听证机制系统融入执行全流程、破解执行难题的生动缩影。
面对传统执行模式遭遇瓶颈的严峻挑战,贵州高院认识到,必须跳出“就案办案”的思维定式,从顶层设计和系统治理的高度为执行工作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在这样的背景下,执行听证这一增强程序透明度、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的机制,被赋予了改革重任。
2024年初,贵州省高级人民法院将“建立健全执行听证制度”纳入年度重点工作,选取了省内18个中、基层法院作为改革的“试验田”。试点法院涵盖贵阳、遵义、六盘水、安顺等地区,其中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清镇市人民法院聚焦听证与执行前督促履行,遵义市播州区人民法院、余庆县人民法院探索听证规范化程序及价值,六盘水市钟山区人民法院、盘州市人民法院研究执行听证的价值与程序设置……在近一年的试点探索中,全省试点法院在各类执行案件中累计开展听证近500次,涉及案件近600件,执行听证在化解矛盾、提升质效方面的独特优势得以初步彰显,为该制度的全面推进积累了实践经验。
试点工作的成功,是经验,也是起点。为将这些宝贵的一线实践探索成果转化为可复制、可推广的长效机制,一场构建科学规范制度体系的“攻坚战”在贵州法院悄然打响。经过反复调研、多方征求意见,一份凝聚着集体智慧的《关于在全省法院开展执行案件听证的工作指南》于2024年12月17日正式印发施行。
“该指南如同一部精细的‘操作手册’,为全省法院执行听证工作提供了清晰的路线图。”据贵州高院执行局主要负责人介绍,该指南将听证程序贯穿于执行实施、审查、监督、信访等全过程,明确了“应当听证”与“可以听证”的具体情形,还打造了“承办法官主导、合议庭审理为辅”的多元化听证模式,并对听证的各项程序环节作出了详尽规定,确保改革在法治的轨道上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这项改革探索不但在贵州省内开花结果,还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共鸣。最高人民法院执行局对贵州法院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表示其对全国法院规范开展执行听证工作有借鉴意义。随即,贵州高院将执行听证工作作为全省法院的“一把手”工程,推动其纳入省委依法治省的年度实事项目,改革的广度和深度得到了大幅提升。全省法院迅速行动,为执行干警们开展多样化的学习培训,确保《工作指南》的每一项要求都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改革的成效在司法数据上得到了最直观的体现:2025年上半年,全省法院开展执行听证案件数量达到3401件,首次执行案件的实际执结率同比、环比均实现显著增长。数字的跃升背后,是无数矛盾纠纷的实质性化解,是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可感可知的真切体验。
贯通办案全程司法为民促和解
“一场听证会,避免了74件可能发生的执行异议案件,提高了工作效率。”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中级人民法院执行法官李鸿感叹道。
在某设计院与某实业公司、某投资公司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一案中,黔南中院依法查封了该投资公司名下的184套房屋。随后,2名案外人提出异议,称部分房屋系拆迁安置房。
李鸿敏锐地意识到,这背后可能隐藏着群体性纠纷的风险。果不其然,经深入调查发现,所查封的房产中确有74套属于拆迁安置房。
按照传统执行程序,法院需要等待74户居民逐一提出异议、逐一审查。这不仅耗时耗力,还可能激化矛盾。因此,黔南中院启动了执行听证程序,并邀请检察机关参与监督。
听证会上,各方当事人、拆迁安置部门代表围坐一堂,摆事实、讲道理、亮证据。最终,拆迁安置房的性质得到确认,被执行人主动提供了另外50套无争议房产用于执行。黔南中院当即裁定解除了对74套安置房的查封,一场潜在的群体性纠纷被成功化解在萌芽状态。
李鸿表示:“这是执行听证将矛盾纠纷化解在源头的生动体现,通过查明案件事实和前端充分沟通,实现了‘办理一案、治理一片’的社会效果。”

图为黔西市人民法院组织双方当事人召开执行听证会,并邀请村干部参加。
在实际案件审理过程中,贵州法院并非将执行听证视作一个孤立的程序环节,而是将其作为一种贯穿始终的理念和工作方法,始终秉持善意文明执行理念,将“如我在执”贯穿于每一场听证,深度融入执行工作的每一个细胞。通过一场场面对面的沟通、一次次心贴心的交流,让复杂的纠纷在法理情的交融中找到最佳解决方案。
在唐某某、李某某与杨某某继承纠纷一案中,因丈夫意外去世,杨某某需支付其公婆唐某某、李某某9万余元。但杨某某每月工资仅5000元,名下只有一套按揭房,还要独自抚养患病的孩子,生活捉襟见肘。然而,其公婆坚持要求一次性付清款项,否则就要求将该按揭房拍卖。双方情绪对立,案件一度陷入僵局。
面对情与法的交织,雷山县人民法院组织了一场特殊的听证会。会上,执行法官没有简单地宣读法律文书,而是引导双方当事人充分陈述各自的困难。杨某某眼含热泪地讲述了自己的丧夫之痛和育儿之艰,其公婆也道出了老年丧子的悲伤与对未来的担忧。在法官的耐心疏导下,冰冷的对立氛围逐渐融解。最终,双方达成和解,杨某某承诺分期履行,其公婆也体谅了儿媳的难处,一场家庭悲剧引发的纠纷在温情中画上了句号。
听证会不仅成为了查明事实的平台,更变成了传递司法温情的桥梁。
“执行过程公开透明,还邀请我们来监督,我们对法院的工作更放心了!”在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法院组织的一场房屋腾退执行听证会上,受邀参与监督的县政协委员如是说。
在一起借款合同纠纷案中,被执行人汪某、冯某某名下的房屋被威宁法院裁定以物抵债给申请执行人,但他们始终拒绝配合腾房。为妥善处理这一纠纷,威宁法院举行了执行听证会,并主动邀请了县检察院工作人员和县政协委员列席监督。
听证会上,执行法官全面介绍了案件的来龙去脉和执行进程,充分听取了双方意见,并明确告知了被执行人拒不腾退的法律后果。检察院工作人员和政协委员从法律监督和社会监督的角度发表了意见,一致认为法院要求腾退房屋的执行行为并无不当。在强大的法律震慑和公开透明的程序压力下,被执行人最终同意于2024年6月10日将房屋的第一、二、四层交付给申请执行人,并于一个月后将剩余部分房屋全部交付,案件得以顺利执结。

图为兴仁市人民法院到被执行人家中召开执行听证会,并邀请当地人大、政协、综治中心、司法所、村委会等共同参加监督。
在赫章县某局与宋某某的行政非诉执行案中,赫章县人民法院通过听证促成双方达成和解,并通过集中听证顺势成功化解了15件类似的执行案件,实现了“办理一案,治理一片”的示范效应。
不仅注重个案化解,更着眼于类案治理和系统提升,是贵州法院执行听证工作成效的生动写照。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贵州法院通过“开门执行”,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检察机关、社区干部等各界力量参与和监督听证,不仅有效减轻了被执行人对强制执行的抵触情绪,也大大提升了执行工作的公开性和透明度,让执行权在阳光下运行。2025年上半年,全省法院共邀请各界代表参与听证2800余人次,监督参与率达91.5%,这一做法赢得了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
筑牢坚实根基过硬队伍强实干
当前,执行听证改革正悄然重塑着贵州法院的执行工作的格局与实效。
改革行得稳,靠的是坚强的组织保障。贵州法院将执行听证工作置于党委的绝对领导之下,主动融入地方党委领导下的社会治理大局,有效整合公安、自然资源、市场监管等多部门资源,形成了跨部门联动的强大合力。全省三级法院协同发力,多管齐下,成立领导小组,定期研判、破解体制机制障碍,推动执行听证改革不断深入。
光有架构不够,关键还得有一支能“打硬仗”的队伍。执行听证对执行干警提出的要求,不仅是精通法律的“专才”,更要成为沟通协调、化解矛盾的“全才”。
贵州法院建立执行听证案件台账,及时梳理问题、总结经验,将典型案事例培育作为提升执行听证质量的重要抓手,为执行干警们启动了“大学习、大培训”:全省执行业务轮训、专题研讨密集开展,将“执行听证的艺术与技巧”列为重点课程,让一批批干警通过案例教学、模拟对抗、庭审观摩等活动在实战中提高本领。

图为贵阳市云岩区人民法院召集在本院申请执行某中学的所有债权人召开听证会,并邀请区检察机关及贵阳市教育局相关人员参加监督。
案例辩论场上,青年干警们“争”得面红耳赤;模拟听证室里,角色扮演激烈交锋;庭审复盘会上,每一句提问的语气都被反复推敲。2025年以来,全省法院共举办执行听证模拟庭审156场,开展青年干警听证技能竞赛42次,组织跨地区听证观摩活动89场。安顺法院“安法护航·执行雳剑”、遵义法院“红色执行先锋”等特色品牌,已成为贵州法院系统锻造新时代执行尖兵的重要熔炉。
“系列执行业务训练让我们深感自己肩上的责任更重了,在审理案件时,我们不光要公正审判,还要让当事人胜败皆服。”一位基层法官感慨道。
为确保改革深入推进、避免“上热下冷”,贵州法院注重强化督导、压实责任,贵州高院有关领导带头下沉一线,走访座谈、抽查卷宗、现场“把脉”,及时纠偏扶正。同时,将执行听证成效纳入年度考核,亮出“激励﹢问责”的指挥棒——先进者受表彰,滞后者被约谈,将层层压力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力。2025年上半年,全省法院共对执行听证工作表现突出的28个集体和65名个人予以通报表扬,对3个工作滞后地区的法院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
一项改革,一场实干。贵州法院正以坚实的组织保障和过硬的队伍素质,守护着执行听证改革行稳致远。数据显示,通过全面推进执行听证,2025年上半年全省法院执行案件平均办理时长缩短18天,执行案件信访投诉率下降31.2%,当事人对执行工作的满意度提升至95.6%,这些数字背后,是贵州法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不懈努力。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从一份《工作指南》的颁布施行,到一场场听证会的成功实践,贵州法院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钉钉子精神,推动执行听证工作从少到多、从点到面、走深走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