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客户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锚定“最多跑一地” 筑牢平安“压舱石” 贵州全域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
时间:2025-11-21 11:12来源:法治日报责任编辑: 陈言

“3万元欠薪拖了大半年,没想到在县综治中心跑一趟就有了着落。”不久前,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三都水族自治县务工人员韦杰捧着锦旗到县综治中心致谢。

这起跨区域欠薪纠纷,通过中心联动人社、司法行政机关及法律援助律师“一站式”调处,仅用5天便促成企业履约付款,成为贵州全域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的生动注脚。

“我们紧扣‘五个规范化’和‘两个横向到边、两个纵向到底’要求,把综治中心打造成矛盾化解的‘终点站’、平安守护的‘前哨站’。”贵州省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贵州将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纳入省委常委会工作要点、高质量发展考核体系,紧扣以“矛盾纠纷最多跑一地”为目标工作思路,构建“纵横贯通”的运行体系,横向联动行业部门,纵向分级分类建设,让“有矛盾纠纷到综治中心”成为社会共识。


汇集诉求让中心转起来

“张某在我家宾馆租住几个月了,钱没付清,多次追讨无果。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我来到综治中心,法学专家半小时就给我讲清了法律依据和相关流程。”群众王先生的经历,是毕节市织金县推出“周三有约”法律服务机制的生动缩影。

“群众多跑”变“一站服务”,“多处咨询”变“精准释法”,该机制实施以来,主动到综治中心寻求帮助的群众越来越多,中心运转得更加流畅。

据了解,在贵州,一套“统一受理、分类流转、闭环化解、督办问责”的运行机制已全面落地,为“汇集矛盾”提供坚实支撑。线下“一个窗口”、线上“一个平台”同步受理群众诉求,多渠道矛盾尽数归集;对线下纠纷开展“访诉引调”,线上诉访事项由县级处理、纠纷警情由乡级主理,确保矛盾不遗漏。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以来,贵州省各级综治中心共受理、流转矛盾纠纷95.23万件,72.23%信访类纠纷、51.09%非警务警情、23.97%民事纠纷诉讼被导入法定程序依法化解,刑事案件、命案同比分别下降13.62%、9.36%,信访总量及国家级信访量同比下降7.09%、3.58%,安全感测评中,94.5%受访群众认为矛盾纠纷得到有效处理。


统筹协调让部门忙起来

走进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册亨县综治中心,群众接待大厅、类案调解室、法律服务窗口、心理咨询室等功能区一应俱全,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行政等8家单位及两个行业性调委会常驻办公。“以前办事要跑四五个部门,现在‘进一扇门’就能找到对接窗口,有的纠纷当天就能解决。”市民吴岚的称赞,正是贵州通过统筹协调让部门“动起来、忙起来”的真实写照。

这样的标准化阵地,正在贵州全域铺开,为部门协作打牢基础。按照“统一建设标准、集中力量入驻”的思路,贵州明确各级综治中心正门只挂综治中心标牌,突出安全统筹定位;县、乡两级按人口、经济、纠纷量分三类建设,村级与党群服务中心融合办公,全省88个县(市、区)综治中心平均面积达1572平方米,县、乡“三区”(即引导受理区、多元化解区、指挥调度区)规范建设率分别达98%、90%,村级“一窗两室”实现全覆盖。

综治中心为什么效果这么好?“因为综治中心有各相关部门咨询窗口,律师、法官、专家讲法说理,群众听得进去、愿意信服。”这是记者在贵州省各地综治中心采访期间,得到干部、群众最多的答复。

据介绍,为确保部门协作高效运转,贵州省内(区)县级综治中心,均建立由党委副书记牵头协调、县级领导轮值驻守、政法委副书记常驻的管理制度。同时,公检法司、信访、人社等部门及前五类纠纷调解组织常驻率达100%,民政、住建、卫健、妇联等部门入驻率超90%,12个重点行业矛盾纠纷专家组随叫随到,1.6万余个职能部门账号实现线上入驻。

例如,贵阳市观山湖区综治中心制定提升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运行成效的“十二条措施”,整合政法各单位力量分组跟进,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成功率提升14.58%;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积极推动场所设置、部门入驻、运行机制、督办落实等功能模块落地,确保达到“有牌子、有场所、有力量、有机制、有效果”的“五有”目标,让“部门忙起来”的成效切实惠及群众。


一站化解让口碑树起来

“夏某出监后扬言报复前妻及其现任丈夫,涉及六盘水、毕节两市三县,请求跨区域协同处置。”2024年3月,六盘水市钟山区综治中心通过贵州省综治信息系统,将这一高风险纠纷工单上报至省综治中心。贵州省综治中心迅速推送至毕节市,同步调度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织金县综治中心,联合派出所、司法所、妇联等部门介入调解,最终促使夏某放弃报复念头。

这起跨市州纠纷的高效化解,是贵州以“一站化解”赢得群众认可、树牢口碑的典型案例之一。

按照贵州省委政法委统一部署,贵州省综治中心建设了覆盖全省,纵向贯通省、市、县、乡、村、网格六级,横向联通40多个职能部门的贵州省综治信息系统,构建起信息化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一站式”平台,实现多部门、多层级、多区域矛盾纠纷高效协同联动处置。

在贵阳市,贵州省综治信息系统推广应用后,一线调解员查询纠纷关联信息的时间从三五天压缩至3分钟,调解工作更加精准有效;遵义市依托贵州省综治信息系统与12345热线深度融合,通过基层排查走访、线下直接受理纠纷等,实现纠纷全量汇聚,群众诉求“7×24”小时响应。今年以来,该市排查受理矛盾纠纷近21万起,已办结20.5万起、稳控2049起,提级干预23起。

不仅如此,贵州省综治信息系统还引入国产大模型技术构建风险智能预警体系,解析近10年命案数据,提炼100余个预警标签,按“红橙黄蓝”四级对纠纷进行自动分色预警,解决了人工研判标准不统一、研判效率低的问题,高、中风险信息同步直推县委政法委书记。2025年1月至10月,全省通过平台预警处理红橙风险事件近两万件,排查重复纠纷重点人员1.5万余人。


督办指导让效果实起来

实战化调度督办让机制“不悬空”,是“效果实起来”的关键保障。

根据规定,全省各县级综治中心每日开展“访情、警情、诉情、舆情、社情”五情监测,确保矛盾及时介入,常态化分析矛盾高发领域、地区,从源头减少矛盾增量,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同时,对调解未成功事项,有序引导进入仲裁、复议、诉讼等法治化途径解纷,确保矛盾化解有后续、有实效。

实践中,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对部门办理程序及结果全程盯办,根据化解效果形成正、负面评价报告,分别抄送组织、纪检监察部门,以监督倒逼责任落实。毕节市七星关区综治中心与公安机关基础管控中心“双中心”联动,通过数据碰撞排查精准推动责任单位采取措施、消除隐患,从源头守住群众安全。

“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绝非简单的阵地建设,而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贵州基层的生动实践,是新时代‘枫桥经验’本土化、时代化的创新探索。”贵州省委政法委有关负责人表示,要以“最多跑一地”的为民初心、“闭环化化解”的系统思维、“人力数据双集中”的资源整合、“枢纽预警督办”的功能定位,破解西部欠发达地区平安建设难题,让平安根基更牢固、法治信仰更坚定、群众获得感更充实。

相关报道
分享到:

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主办

Copyright 2015 www.chinapeace.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14028866 号-1 中国长安网 © 2017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