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入初冬,黔岫含翠;炊烟袅袅,灯火可亲。
如何让法治的种子在群众心底生根发芽,为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贵州交出了自己的答卷。
抓“关键少数”以“督法”促“用法”;依托大数据优势,构建全域智慧普法新格局;激活基层细胞,织密法治宣传“神经末梢”……自“八五”普法规划实施以来,贵州省以一系列创新务实的举措,让“法治”二字在多彩贵州,化作生动具体的实践。
顶层设计,绘就普法“一张图”
在贵州省法治建设群众满意度调查中,普法工作的知晓率与满意度持续攀升,多项指标创下历史新高。
这份亮眼的成绩单,是贵州省委、省政府通过强有力的顶层设计,为全省普法工作擘画清晰蓝图、凝聚磅礴力量结出的硕果。

成人仪式礼敬宪法现场
以系统规划奠定“四梁八柱”。“八五”普法以来,贵州省委、省政府高位推动,结合实际出台贵州省“八五”普法规划,贵州省人大常委会作出相关决议,出台《贵州省法治宣传教育条例》,贵州省委宣传部、省委依法治省办与有关部门出台系列配套措施,将普法工作深度融入全省“十四五”规划及法治贵州、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一体推进的宏大格局。成立贵州省法治宣传中心,着力整合各方资源,构建起内容、平台、队伍、媒体深度融合的全省法治“大宣传”格局。
以责任闭环确保“落地生根”。蓝图绘就,关键在落实。全省通过建立健全以案释法常态机制、网络普法工作机制,并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构建起责任明晰的闭环体系。全省国家机关普法责任清单覆盖率达95%以上,组建各级普法讲师团、“民法典百人宣讲团”1.8万余人,宣讲8.6万余场,将普法由“独唱”变为“合唱”。

庭审现场
以“关键少数”引领“风向标”。贵州省始终将领导干部作为普法工作的“关键引擎”,通过实施领导干部应知应会党内法规和法律法规清单制度,全面推行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法和政府常务会议会前学法制度,实现全省各级党政机关会前学法全覆盖。将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纳入年度考核,让“学法用法”从必修课内化为领导干部的日常自觉与责任担当。
精准滴灌,聚焦普法的“靶向性”
“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2024年12月4日,凯里一中数千名高三学生手持宪法读本,在国旗下许下庄重誓言。这场将宪法教育融入成人仪式的活动,是贵州省普法工作精准聚焦青少年群体的生动实践。
正如现场学生所言:“成人仪式礼敬宪法,既是对18岁最好的寄语,更是告诉我们要在守法道路上扣好‘第一粒扣子’”。

成人仪式礼敬宪法现场
普法工作必须与时俱进,在针对性与实效性上同步发力。贵州省紧紧围绕青少年与国家工作人员两大关键群体,分层分类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全面提升全民法治素养。
以体系化建设筑牢校园普法主阵地。青少年普法重在抓早抓小。近五年,全省集中培训中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师近8000名,并在省级教学技能大赛中专项设立法治专题,累计吸引1700余名教师参赛。“我们每周都有一节法治课,老师用真实案例讲解如何应对校园欺凌。”毕节一中学生王兴兴说。
目前,全省1.1万余所中小学已配备法治副校长1.3万余名,实现全覆盖。
以制度化学考夯实“关键群体”法治根基。2021年以来,组织国家工作人员现场旁听庭审1582场次,全省102万余名国家工作人员参加2024年度学法考试活动。国家工作人员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依法履职成为共识,法治思维和依法方式成为深化改革、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法宝”。
以数字化赋能构建全域普法新格局。为破解长期以来法治宣传“责任落实不到位、资源分散、技术滞后”等难题,2023年12月,贵州省司法厅在省委、省政府支持下成立贵州省法治宣传中心,通过“统筹+整合+创新”构建全省法治大宣传格局。
同时,利用大数据优势,推动普法工作从“线下单向传播”向“线上线下一体互动”转变。贵州省司法厅打造的“黔微普法”新媒体平台,以“法治宣传+法律服务”双轮驱动,公众号关注用户达253万,总阅读量突破6亿次。

普法现场
此外,AI智能普法、VR法治展厅、“全民普法40年”云展馆、民主法治示范村电子地图等创新应用陆续上线,为群众提供“指尖上的法律服务”。在此带动下,黔东南州司法局推出“苗侗普法”直播间,探索出“民族文化+现代技术+群众路线”的网络普法新路径,推动法治精神融入日常、触手可及。
法润乡村,激活基层治理“神经末梢”
“今天我们把大家请来,就是想商量一下土地流转的事......”
2023年冬日,在惠水县排楼村,一场“请您来商量”民主议事会在村委会广场举行。当天,村党支部书记通过民主协商,解决了村里一块多年未解的土地纠纷问题,引进了特色产业,村民人均收入大幅提高。而惠水县的例子,只是贵州省建设法治乡村的一个缩影。
乡村治,百姓安,国家稳。法治是乡村治理的前提和保障。
贵州省大力推进法治乡村建设,贵州省司法厅聚焦乡村振兴这一关键,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在涉农立法、乡村执法、乡村普法守法和公共法律服务等方面持续发力。我省还制定出台了《贵州省“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实施方案(试行)》,通过推进乡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等,让法治的“触角”延伸到黔贵大地每个角落。
“多亏了‘法律明白人’老万,不然我们两家的矛盾不知道要闹到什么时候。”在铜仁市江口县坝盘镇张屯村,村民陈某和邻居因宅基地纠纷闹了半年多。村里的“法律明白人”万江勇了解情况后,多次上门调解,最终促使双方握手言和。
目前,全省像万江勇这样的“法律明白人”已达14.66万名,他们常年活跃在贵州的田间地头、小区院坝。
2021年以来,全省“法律明白人”开展法治宣传、帮助基层化解矛盾纠纷33万余件,相关做法获司法部宣传推广,铜仁市入选全国“法律明白人”作用发挥试点地区。

黔东南州丹寨县烧茶村
为深化基层民主法治建设,贵州省以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为载体,将民主法治与红色文化、民族文化、旅游和产业发展等多元融合,打造多彩贵州特色的民主法治示范带。全省创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152个,这一探索与实践案例入选第六批全国干部学习培训教材。
如今,行走在贵州大地,从黔北的遵义会议会址到黔南的“中国天眼”,从彝村苗寨到传统村落,法治文化阵地随处可见,法治宣传教育活动丰富多彩。
“11月1日,法治宣传教育法已正式施行,标志着法治宣传教育工作迈向制度化、规范化、法治化的新纪元。”贵州省司法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按照“谁执法谁普法”的精神,扎实推进普法责任制落实,不断健全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主导、各方协同、社会参与的全民普法工作机制,推动形成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法治如春雨,无声润万物。站在“八五”普法收官与“九五”普法谋划的历史交汇点,贵州正以更加坚实的步伐,书写法治建设的新篇章。




